《西游记》的八十一问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

本篇的目的很简单,主要就是要讲一件事情:《西游记》的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肯定有一个最终定稿人,但他也未必创作了多少。

过去的小说往往经历了很长时间,辗转很多人之手,很难说谁是主要作者,越著名越如此,这就像一块大石头,要经一锤子一斧子的雕琢,慢慢才成了雕像,而不是一次冲压成型的。

摆在我们眼前的这部《西游记》是明代中晚期的作品,并未说是吴承恩写的。它原来只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我们不知道这个“华阳洞天主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只是校对了一番呢,还是最终的定稿人。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有一个高手做了《西游记》全书的统稿、编排、润色工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绝不是凭空写出来这一百回的。那时文人和书商合作,或者书商本身就是文人,对书稿一商量,你加一段,我改一段。所以很难说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人写的。《西游记》里有许多前后照应不到的漏洞,一般来说就是这样形成的。不必看到什么就说:“吴承恩又错啦!”或者说:“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啦!”如果不确立以上这个认识,谈什么“深意”恐怕都会跑题。

世德堂本《西游记》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

另外,古代的文人,基本都要考秀才、举人,写这种通俗小说,不是多么值得晒的事。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一般不怎么会提的。像地方志、史书这样的官方出版物,更是瞧不起通俗小说,不会给版面的。

如今红遍网络的小说就是一个人写的吗?也未必。据我所知,很多小说其实是一个团队写出来的。他们往往一天更新好几万字,您想,这是一个人所能承担的吗?有些人负责搭故事框架,有些人负责故事衔接,有些人负责文笔润色,只是最后用一个ID发而已。

《西游记》是名著吗?

有人说,《西游记》是名著啊,是经典啊,伟大啊,怎能和今天的网络小说相比?

其实《西游记》在当时就是消遣用的。

古代朝鲜有本书叫《朴通事谚解》,就是“跟朴翻译学汉语”,里面都是些常用的汉语对话。也有假设的对话人,就像李雷和韩梅梅似的。这本书成于元末明初,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甲:“我们两个买文书去。”

乙:“买什么文书去?”

甲:“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

乙:“买书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理,要那些平话做什么?”

甲:“《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

我们看,这位朝鲜的“李雷”看《西游记》的目的,和我们今天地铁上刷网络小说是一样一样的。就是“闷”的时候图个好看。如此而已。那四书六经、孔孟之书,一般的人谁拿这些东西解闷?

有趣的是,这本《朴通事谚解》还保留了当时《西游记》的大量片段。其中车迟国一段,和今天百回本《西游记》里车迟国的基本情节就已经差不多了。

《朴通事谚解》中买《西游记》的内容

丘处机的乱入

百回本《西游记》关于修炼内丹的内容很多,所以这本书一定经过了全真道教徒的加工。甚至有观点认为,《西游记》就是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丘真人写的。事实上,丘处机确实有一本《西游记》,但多了几个字,叫《长春真人西游记》。这个故事,在《射雕英雄传》里也有。丘处机从中原出发,千里迢迢跑到西域去见成吉思汗,“一言止杀”,劝说大汗不要滥杀无辜。这自然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于是,丘真人的弟子李志常,就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书,叫作《长春真人西游记》。

这本书写成后,似乎在社会上流传不广。但是因为丘处机实在太有名了,人们又模模糊糊地听说他有个什么《西游记》,于是纷纷认为,市面上流传的小说《西游记》就是丘处机写的。

但是,百回本《西游记》肯定不是丘处机写的。因为书里面出现了很多明代才有的东西,比如锦衣卫。这些后代的名词,不是生活在元代的丘处机能知道的。

在这里,我必须要讲一句题外话:虽然今天流传的百回本《西游记》不是丘处机的作品,但《西游记》和全真教以及丘处机是有关系的。在百回本《西游记》里,四大天师是张道龄、葛仙翁、许旌阳、丘弘济,这件事很有意思,按民间的传统说法,四大天师是张、葛、许和萨守坚。这里不知为何,开除了萨守坚,添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丘弘济。这个丘弘济,正史、传说里都找不着,应是全真教丘处机及其掌教弟子李志常的合称——李志常被元武宗封为“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据李时人《〈西游记〉考论》)。所以丘弘济很可能是百回本的写定者加进去的,而他一定和全真教有很大的关系。假如百回本的写定者是儒生吴承恩的话,他搞这个做什么?

吴承恩刷屏时代

丘处机的乱入,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直到一位叫钱大昕的大学者,跑到一个蛛网尘封的藏经楼里,把这本《长春真人西游记》给抄出来了,在社会上一传播,人们才知道,哦,此西游非彼西游呀。丘处机是《西游记》作者的谣言被粉碎了。

那《西游记》的作者又该是谁呢?大概乾隆年间,有人在明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里发现了这么一条:

吴承恩:《射阳集》四册□(方框里这个字原本就丢了)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只有这一条证据?对了,就凭这一条,大伙就传开了,看啊看啊,原来《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啊!于是,大家纷纷给这个吴承恩找写《西游记》的理由。一直传到民国,鲁迅、胡适等几位大神看了看也认可了,经他们一讲一宣传,吴承恩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事,就被大众认可了。20世纪20年代,铅印出版了第一部署名“吴承恩”的《西游记》。换句话说,我们如果想找1920年以前出版的署名“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不会有的!

1949年以后出版的《西游记》,都遵从胡适和鲁迅认定的结论,一律被吴承恩“刷屏”了。

明天启《淮安府志》“吴承恩”条(罗志供图)

很可能就是一本重名书,而且还是户外书

然而这种刷屏行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才刷了一百多年,就开始被各种吐槽。

不错,吴承恩确实写过一本《西游记》,但这很可能是本重名书。

我们知道,人经常有重名的,光“吴承恩”这个名字,历史上就有很多。书的名字就像人名一样,也经常有重的。一说《变形记》,大家都知道是卡夫卡的小说,其实更早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还有本史诗名著《变形记》;一说《忏悔录》,大家都知道是法国大革命时卢梭的作品,其实最早的是古罗马的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这些是外国作品。再看中国,我们在网上搜索一下《醉翁谈录》,就会发现两本书,一本是现代人叶大春的《醉翁谈录》,一本宋朝罗烨的《醉翁谈录》,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本书。至于搜《中国文学史》《西方哲学史》这些书名,就不知道要出来多少同名的书了。

所以说从古到今,同名的书就不少,凭什么只靠《淮安府志》记录了吴承恩写过《西游记》,就认为一定是今天的百回本《西游记》呢?那上面又没说多少卷多少回,又没说是本什么样的书。

离吴承恩不远的明末清初,有个大藏书家黄虞稷,他家的藏书处叫“千顷堂”,里面的书多到爆。他编了一个目录,就叫《千顷堂书目》。我们翻一下就会发现:咦,吴承恩的《西游记》怎么被他编到“地理类”去了?

《千顷堂书目·地理类》“吴承恩《西游记》”条

黄虞稷比吴承恩不过晚四十来年,他又是大学问家,一般来说不会犯错。在《千顷堂书目》里吴承恩的《西游记》,与别人的《东游录》《南游记》《游山志》放在一起,这些都是旅游的“游记”。尤其是后面还有徐霞客的《徐弘祖游记》。这个“地理类”就是户外板块好不好!所以,吴承恩是写过一本《西游记》,但很可能就是一本旅游书,人家是搞户外的,不是文艺青年!

承恩,你愿意和八戒住隔壁吗

可能有人要说,假如黄虞稷家里藏书多到爆,他看不过来,而是想当然地把小说《西游记》划归地理类呢?假如黄虞稷这里干脆就抄错了呢?假如《淮安府志》就是任性,觉得不著录这部名著实在对不起吴老先生呢?假如吴承恩干脆就是个隐藏得很深的全真教信徒呢?

黄寿成先生,是史学大家黄永年先生的公子,他家学渊源,自然没的说。寿成先生跟随黄永年先生研究《西游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百回本《西游记》里,“承恩”二字用得非常随意。比如说:“偷桃偷酒游天府,受箓承恩在玉京。”(第七回)“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第九回)尤其是第二十九回的标题,就写作“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这个“承恩”和“八戒”连在一起。话说,承恩先生,你就这么喜欢猪八戒吗?非得和他在一起转山林?八戒算不上太光彩的人物不是?这几个地方,换个什么词不行,非得把自己的名字嵌进去吗?

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往往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你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语,心理上是给它留有特殊位置的。比如以我来讲,听到“烟花烟花满天飞,你为谁流泪”这首歌的时候,总要注意一下。甚至“飞天茅台”都会引起我或我朋友的注意。我想诸位碰到包含自己名字或熟悉人名字的地方,也会注意一下吧。

古人呢,更是如此。明清人对避讳是非常讲究的,不许下属喊长上的名字,这是规矩。我们看《红楼梦》里贾府夜宴,两个弹唱的说书,讲到书中的主人公叫“王熙凤”,立即被指出,说书的忙向在场的王熙凤赔礼,说:“不知是奶奶的讳。”

讲究点的甚至要“自讳其名”。清朝有个大学者叫王士祯,他给属下写信,要写自己的名字时,他就画个圈代替一下。这种情况不在少数。除非吴承恩这位爷实在心大,否则他何至把自己的名字随随便便就写到书里了?这样看,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既然把“承恩”两个字随意用,更不大会是吴承恩了。

吴承恩能把爸爸写成猪八戒?

我一再说,《西游记》的作者很可能不是吴承恩。上文已经列举了许多证据,这里再加一条。

这是陈大康先生的观点,文章发表在《文汇报》上,个人认为虽然说服力不是太强,但这个角度很有意思,姑且转述一下:

吴承恩的父亲叫吴锐,是一个入赘的女婿。吴承恩自己为他父亲写的墓志铭,就提到这事。吴锐“弱冠,昏于徐氏。徐氏世卖采缕文縠,先君遂袭徐氏业”。吴家穷,但这徐氏特别有钱,是做“采缕文縠”买卖的,也就是卖绫罗绸缎。

吴承恩说他爸爸“昏于徐氏”,自然是入赘的委婉说法。吴锐的爷爷吴铭做过余姚县训导,父亲吴贞做过仁和教谕,书香门第。后来家里穷了,吴锐不得已做了倒插门的女婿,弃儒经商。这在当时的士林是被人看不起的。这个疮疤,吴承恩肯定是不愿揭的。

可是《西游记》里屡屡写招女婿,特别是猪八戒,就是个倒插门的专业户:一开始是倒插门到“卯二姐”家;后来做了高老庄的倒插门;“四圣试禅心”一回又要做菩萨的倒插门;到了女儿国,他还说让女王把他招了……而且每招一次一定丢回人。这事多露脸还是怎么的?吴承恩若真是《西游记》的作者,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他爸爸就是个倒插门,他天天在家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猪八戒倒插门,吊在树上被挖苦?这得多没心没肺?就算这些故事原来就在民间流传,他至少也得删改或美化下吧?他亲戚看到了怎么想?

退一步说,就算吴承恩没心没肺,就是要把他爸爸写成猪八戒。那么他写出这部书,外人能不骂他,当地的方志能收他这部著作?想想这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只能说,目前还无法确定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到底是谁。毕竟,正方提出一个候选人,反方虽然驳来驳去,却拿不出一个新的候选人来。学界尽可争论,而出版社碰上一定要署一个作者在封面的时候,也尽可遵循成例,但最好还是给读者讲清楚这里面的问题。很多朋友愿意接受一个现成的答案,教科书上也乐意写一个现成的答案。但是历史上的悬案多得很,只能等待新材料的发现了。

上文,我们主要讨论了《西游记》的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来了!

流行的百回本《西游记》是一个人写的吗?

这很不好说!

现在的作品,署名意味着宣布著作权:一本书就是一个人写的,顶多几个人合著,例如《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两个人。但也一定要写清楚,不然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茅盾文学奖颁发给谁呢?

但是,中国古代的小说可不这样,作者不但不署名,还刻意避免别人知道,比如《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他真名是什么。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古代的小说不是多么体面的文学,正儿八经的文人,都要考科举做官的,到了写小说换钱的地步,是很没脸面的,他们不愿署真名。二是宣传的需要,比如一部畅销书署上王小明、张建国、李大庆之类,谁能记得呢?当然不如一个“兰陵笑笑生”宣传作用强了。

现在我列几个人,看大家熟不熟悉?天蚕土豆(代表作《斗破苍穹》)、唐家三少(代表作《狂神》)、萧鼎(代表作《诛仙》)、流潋紫(代表作《甄嬛传》),都是畅销小说的作者,真名分别是李虎、张威、张戬、吴雪岚。

或许有些人也知道,但真名的知名度绝对比“行走江湖”用的笔名差得远。今天人写书这样,古人也一样。

世德堂本《西游记》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这个意思很含糊,他只是作了一番校对,还是确实是执笔者呢?两种可能都存在。

而且,《西游记》里有许多痕迹,表明这部大书未必是出自一个人之手,例如文殊菩萨的狮子精,在乌鸡国出现了一次,在狮驼岭又出现了一次,如果是一个人写的(或者说这个人是刻意安排的),他至于这么傻吗?我在后文会详细讲。所以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

《西游记》是不是一次写成的?

我们今人写小说,基本都是一次写成。但越是通俗小说,越容易变动,比如要考虑到故事是不是有趣。远的不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连载版和三联版就不一样,三联版里有个叫秦南琴的姑娘被删掉了。而《西游记》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今天你加一点,明天我加一点,就这样改了几百年。明世德堂本《西游记》(现存一共四部),只不过是在这几百年的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只是碰巧它运气好,保留下来了。

有了以上这些概念作为前提,我们就可以重新认识一些有趣的讨论,例如说孙悟空为什么闹天宫的时候很厉害,取经的时候却处处挨打等。这些其实都是有原因的,但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那样,而是都与西游故事成书的过程有关。网上流传的那些牵强附会的说法,都是以“《西游记》是吴承恩独立完成的一部著作”为前提的,默认此书前前后后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才会认为《西游记》里贯穿了作者的各种微言大义的设计。其实这样想问题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