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

(一)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自己以往不曾留意的方面,同时也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矛盾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自我意识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评价,但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客观的眼光与切肤的体验。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更趋于客观,大学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使他们产生失落感。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一方面,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急事件出现时,他们又盼望亲人、老师和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独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爱与友谊,渴望交往与分享,渴望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渴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到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存在戒备心理,不能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大学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5)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情绪水平或高或低,情绪波动性大,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打击时,尽管大学生在理智上能够理解,在感情上却难以接受。

(二)自我意识的缺陷

(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自我拒绝。过度的自我接受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过高的评价容易产生骄傲心理,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使自己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遭遇失败。自我拒绝是指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抱怨、指责、否定自己。过度的自我拒绝是更严重的自我否定。事实上,许多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拒绝,一定程度的自我拒绝可以促使他们不断修正自己,但过度的自我拒绝则是由严重低估自我而引起的。过度的自我拒绝压抑人的积极性,限制人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易引起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自我厌恶、自我仇恨,该怎么化解?

(2)过强的自尊心与自卑感。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好强、好胜、不甘落后。而过强的自尊心却和骄傲、自大等联系在一起。有过强自尊心的人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被别人批评,回避或否认自己的缺点,缺乏自知能力,不能与人和谐相处,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害。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过强的自卑感表现为,过于计较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失误,因自卑而心虚胆怯,遇到挑战就逃避退缩,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过分夸大、过分补偿,其结果是捍卫了一个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过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是融为一体、密切联系的。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越强烈的人,越是极度自卑的人。自尊心、自卑感过强,会影响人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例说心理

“丑小鸭”的苦恼

肖某,女,大学一年级学生。她前来咨询时对咨询老师说:“老师,你没发现我长得很丑吗?你看我的两只眼睛不一样大,是先天的弱视;我的嘴唇也比较厚……总之,很丑!上中学的时候,我一直是好学生,成绩总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我的内心感到很孤独、很悲苦。因为在升入高三后,我爱上了同班的一名男同学,也许这就是‘情窦初开’吧!虽然心里很甜蜜,但我知道那个男生和同班另一名女生很要好,他从来没注意过我。理智告诉我,尽管我的学习成绩是班上最出色的,但以我的长相是不可能把他吸引过来的。我当时彻底失望了……现在,我又碰到问题了。同班一位男生很爱和我说话,还约我和他一起上自习。可是,我很自卑,和他说话的时候从来不敢看他,总是低着头。每次都是他先和我说话、先来找我。我从来没去找过他。”

案例分析:肖某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丑,内心感到孤独和自卑,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往往会由于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而自卑。在本案例中,肖某觉得自己长得丑,对自己有消极的自我暗示,由此引发强烈的自卑感。建议她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貌,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出正确的行为归因。

(3)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大学生强烈关注自我,往往从自我的角度、以自己的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当这种倾向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心理特征结合时,会表现出过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易遭遇挫折。与自我中心倾向相反的是从众心理。一般来说,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过强的从众心理实际上是依赖反应,使人丧失个性、独立性,不利于人格的成熟。

(4)过分的独立意向与逆反心理。独立意向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过分的独立意向者则是把独立错误地理解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其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惑、挫折时不去寻求帮助,以致活得既沉重又孤独。一个真正成熟的个体是独立的,他对自己负责任,但不拒绝接受他人的帮助。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为了寻求独立、寻求自我肯定,保护正在逐渐形成的但还比较脆弱的自我,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己的外在力量,这是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分的逆反心理是采取非理智的反应方式,在内容上不区分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在手段上表现为简单的拒绝和对抗,消极情绪成分多;在目的上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结果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例说心理

逆反的小伟

小伟,男,19岁,某高职二年级学生,他与父母和老师都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而每次发生摩擦后他都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在学校,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直视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A课程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门和A课程老师作对,上课故意发出声音、打岔,自己的该门课程成绩明显下降。在一年的时间里,小伟与教过他的大部分老师都发生过冲突。他的班主任找他谈话时,他一句也听不进去,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十分头疼。

案例分析:小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此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需要家长、学校双方的合作,建议采取主动和正确疏导的对策,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学校和家长一起协商如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其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

心理测量站

自我和谐量表(SCCS)是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在罗杰斯关于自我和谐概念的论述上,结合心理治疗实践编制的。它能反映出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包含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

自我和谐量表(SC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