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寒门国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社学拜师(求收藏推荐)

几天后的早上,王阳穿上一件葛布直裰,挎着秦可卿新绣的书包,装好文具和书,跟在父亲身后,准备去村里的社学。

村里有两家社学,齐家和封家各有一家,选择齐家的原因有很多,夫子教过父亲,口碑更高,学问更好,最主要的,是更加便宜。

封家的社学条件很好,一排大瓦房,塾师也是一位童生,前些年沾着封大老爷的光,也在衙门里混了个书办的差事,前几年才卸任归家,在村里也算是个老爷了。

听说此人胃口极大,除了每年的束脩,在端午、中秋、新年这三节,和孔子生日、塾师生日这两寿的时候,都要加送一份谢师礼。这远不是目前王家可以负担得起的。

边走边听父亲说这些掌故,王阳也觉得新鲜。父亲说的坦荡,王阳也觉得本应如此。

“齐夫子学问很好,但性子有些执拗,你上次也见过的。”父亲顿了顿,想起上次的事还是自己宝贝儿子一手煽动的,又补上一句,“你记性甚好,但不要自鸣得意,特别是记得千万不要顶撞,尊师重道乃是学子第一课。”

王阳郑重应下,约莫走了六七里路,总算到了地方,王阳赶紧低着头,跟着父亲一起进去。

社学在齐家的宗祠之侧,门口松柏列阵,经岁日久,看起来也颇有几分气象。

社学的布局,父亲刚刚在路上已经讲过,因人数不多,社学占地不过小半亩,走进大门,中有一堂,两侧各有一屋,左侧屋子里祭祀着先师孔子,右屋是塾师教学休息的地方。

正房后有小小一园,称为射圃,再往后就是茅房、号舍、厨房,社学除了齐家本族人,也收外姓外村人,号舍和厨房是为这些离得远的人准备的。

王阳虽是外姓人,好歹算是同村,不用在此吃住,每日来回十几里奔波,虽然辛苦,多少也额外省了一笔费用。

王阳父子二人虽然来的挺早,堂中十几个孩童已经开始晨课了。

父亲来到右侧的塾房,看到齐老夫子,赶紧跪了下去,口诵拜语,师生是古代的人伦大节,尊师重道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操守。

眼看着父亲拜下,王阳也赶紧跟着跪下,学着父亲教的词:“后进蒙童王阳拜见夫子!”

齐老夫子扶起父亲,口中却是一阵叹息:“从圣起来,没想到你最终投笔持耒,辜负此大好天资!”

王阳听到齐老夫子的称呼,才知道父亲原来也有台甫,王子三,子三是名,从圣则是字,读书人为表示尊敬不可直呼其名,一般都叫别人字号。

爷爷给父亲取的子三只是顺口,却被引申为孔子、孟子、曾子,子三台甫称为从圣,有点铁成金之感,果然读书人有文化,确实叫起来好听多了。

从齐老夫子的的话中,王阳也得知,父亲应当算是齐老夫子当年很得意的弟子,最后弃学从农,让他不胜惋惜。

王阳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知道,父亲的功底确实深厚,如果读下去,应该也会有一段成就,只可惜家中条件有限,最终明珠蒙尘。

父亲低头应答了几句,将话题引到了王阳身上,“今日我送犬子入学,万望老师不嫌鄙陋,收列门墙。”

齐老夫子看了一眼王阳,口中问道:“学到哪里了?”父亲答道:“才读了几本三百千,略识得几个字。”

齐老夫子接着问道:“他这个年纪,开蒙已是不早,随我来吧!”说完起身,往左侧的房间走去。

王阳跟着,路过学堂一看,不少四五岁的小孩子也在奶声奶气的读书,这应该是齐家本家的孩子,难怪齐老夫子说他开蒙算晚的。

在古代,一个家族一般都有族田供养学堂,这些本族孩童入学,只是象征性地送一点束脩,读书比王阳这样的外姓容易多了。

齐老夫子在孔夫子像前的一把椅子坐下,这是准备收徒了。

拜师礼在来的路上父亲已经细细讲过了,一共分为四步,分别是正衣冠、拜夫子、净手心、点朱砂。

王阳躬身来到夫子面前,齐老夫子整了整王阳的衣襟。

接着是拜夫子,王阳从父亲手中接过束脩六礼,恭敬地送了上去,夫子微微点头,身边的随从接过。接着,齐老夫子起身,带着王阳一起到孔夫子像前施礼,礼毕,齐老夫子坐下,王阳磕头,行拜师礼。

随后,随从端来一盆清水,让王阳洗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寓意是净手净心,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去除心中的杂念,发愤图强。

最后一步,齐老夫子接过朱笔,在王阳的眉心处点上红点。朱砂点痣,取的是古语中“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王阳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至此,拜师礼才算全部结束,王阳也长出了一口气。

父亲嘱咐了几句,拜别老师而去,齐老夫子领着王阳来到学堂,指着右侧的一个位子,“你就在此处坐,不得顽劣废学。”

王阳躬身领命,来到书桌前,放下书包坐下。王阳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自己所在的这片,大部分都是五到七八岁的小朋友,按照刚刚问的学业情况,按道理确实是跟小朋友坐一起。恍惚间像是回到了幼儿园,王阳不由哑然失笑。

齐老夫子根据学业进度,把学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王阳这些小奶娃,只教最基本的三百千,理顺句读,只求读通背熟,称之为开蒙班。

另一侧是有一定基础的学子,开始讲习书中的字义语义,更为艰深,称之为明伦班。

两侧的学子,背向而坐,一侧上课,另一侧温书,反之亦然。乡中条件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按照齐老夫子的规矩,上午上课,下午让学子背书,考核之后放学。一月三旬,每旬放假一日。

齐老夫子先来到王阳这边,今天教的是《千家诗》,选的是高翥《清明日对酒》这篇七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齐老夫子上来既不讲生词僻字,也不讲作者生平,只是领着一群小孩子,一句一句地读。他双手背在身后,闭着眼睛摇着脑袋,一字一字地吟诵出来。

王阳暗叫晦气,上学第一课怎么就学这么凄惨的课,也没办法,他这属于中途插班,别人学到哪里,他也只能跟着。

王阳学着小朋友的样子,闭着眼睛摇着脑袋,一字一字地跟读。

读着读着,他却听到先生的声音有些哽咽,虽然很轻微,夹杂在一片诵读声中并不明显,王阳却可以确认是真的。

王阳睁开眼,看见齐老夫子背对着学生,身子微微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