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三选其一(求收藏 求追读 求票)
老皇帝既然都已经这样明白无误地说出来,断然不肯改变主意,就算跪在地上哭求,也毫无用处。
多说无益,不如先回文华殿,找黄子澄、齐泰商量一下解决办法。
朱允炆脸色惨白地告退,老皇帝的心脏像是忽然遭受了重拳猛击,疼痛不已。
“爔儿,咱问你,若是你以后继位,将怎样对待你的太孙哥哥?”老皇帝要大孙子的亲口承诺。
“爷爷,孙儿保证会善待太孙哥哥,让他衣食无忧,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安享富贵”,朱高爔郑重答道。
“嗯,咱记住了,有燉也听见了,等以后咱不在了,有燉,你来监督高爔”。
老皇帝说完盯着朱有燉的眼睛,静静地等待他的答复。
“孙儿一定会监督弟弟善待太孙一家人”,朱有燉硬着头皮答道。
老皇帝这无疑是在挑拨离间。
朱高爔在心里直叫苦,老皇帝此举是要把他往孤家寡人的路上逼。
也许,高处不胜寒,皇帝的宝座注定孤独而冰冷。
朱高爔不怪老皇帝,但也不会因此和有燉生出嫌隙。
对于朱允炆,他必将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这类的事,咱朱高爔不屑于去做。
待输赢已见分晓,不会再有其他多余的打击。
当然,他也会竭尽所能,堵上可能招致算计、暗害的所有漏洞。
他不会害人,但是也要保持充足的能力自保。
朱高爔和朱有燉闷头处理政务,老皇帝难得清闲,信步走到外面,派林德去晋王府传话,让世子朱济熺明天进宫。
济熺这个搅屎棍,得发挥点儿用处,允炆这些天定然内心苦闷,有济熺陪着,或许能好受些。
朱允炆强行削藩,逼迫湘王朱柏引火自焚,老皇帝就算相信此事朱高爔没有说谎,他仍旧心疼这个孙子,尽其所能为朱允炆谋求一个良好的归宿。
身为君王,心肠太软乃是大忌,柏儿被迫自尽,允炆或许有错,但只要他能力出众,使大明繁荣昌盛,这些小过,不是不可以忽略不计。
爔儿能力如何,咱还得再观察一番。
如果允炆和爔儿都无法担当储君重任,咱就打破常规,冒一次险,让有燉继位。
虽说有燉在某些地方比高爔稍微逊色些,但无伤大雅,天资聪慧,心智成熟,处事得当,无疑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咱时日不多了,必须得做完全准备,爔儿,允炆,别怪爷爷狠心。
万一你们能力不济,就踏踏实实做个寻常百姓吧,别再心生妄想。
老皇帝在心中喟然长叹,人生自古难以两全,有燉生性宽厚,定会善待高爔和允炆。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安排。
朱高爔能感觉到,老皇帝仍未最后下定决心。
朱允炆并未最终出局,朱有燉尚有机会入局。
老皇帝这是要三选其一。
也许,老皇帝连传位的诏书都已经写好了,万一他突然有一天病危,说不定诏书上写的是,让朱有燉继位。
在对朱高爔的能力进行充分检验之前,老皇帝不会放心地让他坐到储位上。
朱高爔得时刻打起精神,准备接受老皇帝随时随地的考验,能量消耗巨大。
因此,饮食供应必须跟得上,云飞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花样叠出,保证朱高爔的营养摄入。
对吕氏的调查,需尽快展开。
次日上午,朱高爔向老皇帝请假,专程出宫去接徐景彦。
到了魏国公府,管家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徐辉祖的院子。
徐增寿接到菜园内侍的提前传话,便带着夫人和女儿去徐辉祖那儿等。
朱高爔对于徐辉祖的印象,仍旧停留于脑中储存的历史知识。
在靖难之役中,很多武将先后归附朱棣,包括曾在东昌、夹河之战中,屡挫燕兵的盛庸、平安,而徐辉祖始终不肯屈服,躲在徐达的祠堂,不肯迎附朱棣。
朱棣登基后,亲自召见,而徐辉祖一直闭口不言,始终不肯承认朱棣的帝位。
说实话,朱高爔面对徐辉祖,心里相当犯怵。
对于企图挑战朱允炆储位的人,不知徐辉祖将如何对待,会不会抗拒到底?
虽然心里直打鼓,朱高爔表面上仍然装得泰然自若。
收到小厮的禀报,徐辉祖、徐增寿连忙出来相迎。
“小王爷,世子”。
朱高爔抬手虚扶,笑容可掬地打招呼。
徐辉祖态度谦恭,似乎对娃娃亲并无异议。
准岳父徐辉祖则无形中添了一份长辈的风范,沉稳从容,老成持重。
双方客气寒暄了片刻,便直奔主题,徐景彦本人睡着了,行礼早已打包完毕,随行的奶娘、嬷嬷、厨师、侍女共二十人。
朱高爔忍不住在心中惊叹,若是徐景彦在吴王府少了一根头发,徐增寿是不是吃了他的心都有。
三十六计,躲为上策,只要不在现场,就可以摘清所有责任。
看来有段时间不能回王府了。
让徐景彦和徐妙锦在吴王府可着劲儿折腾吧,反正咱平时住在菜园,每年一万石食禄也花不了多少,全交给她们霍霍了。
只要徐景彦的爹徐增寿办事给力,她们随便折腾,无不可。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朱高爔不愿跟她们斤斤计较。
当然,就算在乎,也惹不起,听说姑侄俩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全都是蛮不讲理的火爆脾气。
跟一个小女娃吵架,多丢面子!
到了吴王府,徐妙锦早已把徐景彦的房间打造得如同仙境,美轮美奂。
朱高爔看得直心疼,都是钱啊!
一看就不是会过日子的人,压根儿不知道节省为何物。
真败家!
朱高爔摇头叹息。
他和有燉真算得上一对难兄难弟。
徐景彦睡得很沉,被抱进房间都没醒。
徐妙锦跟着走到外面,表示有话要说。
朱高爔见她煞有介事的样子,以为有多重要的事,原来是催他开书店。
户部每年给五百两银子,学堂暂时没有资金之忧,朱高爔每天去乾清宫忙,没多少精力细想此事,因而暂时搁置起来。
“开书店的话,不用另外再找伙计,学堂的孩子,最近吃得好,长个儿也快,有两个小伙子,快有我高了,让他们到书店学做生意,比光读书要强”,徐妙锦分析得头头是道,“只需要买一个门面房,不用多大,简单装饰一下,就能开张,书籍在学堂印出来,再搬去书店,年龄稍大的孩子都能帮忙”。
赚钱不急,为这群孩子找一份日后谋生的活计才是大事,学堂不可能养他们一辈子,早晚要自食其力,就算是女孩,会一门技艺,成亲后帮着赚钱养家,生活也能过得更宽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