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生活的希望(求追读!)
“掌柜的,来一份荞面圪,两碟花生米。”
鸦头川墩的市集上,新兵马汉坐在街边的小摊儿上,一边揉着背,一边对掌柜的吩咐道。
“好嘞,两位兵爷,您稍坐,马上就成。”
“什么一份,通通要三份。”新兵营二队伍长罗三传立刻大声嚷嚷道。
马汉脸上顿时露出心痛的神情。
罗三传道:“咋了?你害老子蹲了那么长时间的马步,做了那么多的俯卧撑,吃你两碟花生米,不行吗?”
马汉嘟囔道:“马步是那赵二能的吩咐,大家都有蹲嘛。”
‘啪’的一下,罗三传拍了马汉的头道:“你小子还敢跟我抬杠?老子现在胳膊还是酸痛的呢。”
马汉看罗三传生气,连忙转移话题道:“主要是那赵阎罗实在是太狠了,经常晚上加练不说,还动不动就打人。我现在看到他手里的军棍就直犯哆嗦。”
罗三传瞥了他一眼道:“扛不住了你可以退出战兵队。”
马汉顿时不言语了,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可不退,我还指着战兵队的月俸娶媳妇儿呢,再苦我也得忍着!”
“这就对了!”罗三传道:“你能选入战兵队,多少人羡慕还来不及呢。就前些天,火炮营的赵午在市集的北面盖了一个辛寨子,三间大瓦房,一个大院子。左近村子里的媒人都快把他家的门槛给踏破了,去了白家沟村最好看的媳妇儿。你还不知足。”
此时,掌柜的将荞面圪和花生米端了上来,笑道:“两位兵爷,咱们这里还有肉夹馍,十八文一个,你们战兵月俸高,要来试试吗?”
“掌柜的,俺们是新兵,第一个月的月俸还没发呢。莫来勾我们。”
罗三传朝掌柜的摆了摆手,捧着荞面圪开始大口朵颐起来。
“咱们战兵要去打仗吗?”马汉不禁问道。
罗三传沉默了一下,说道:“打就打呗。咱们的命本来就贱,还能拿到二十五两银子的优恤。而且,王大人说了,战死的士兵被称为烈士,烈士的后代,王大人会免费奉养一辈子。想想吧,以后咱们的儿子衣食无忧,再也不用像咱们这样过苦日子。”
“可是....我连媳妇儿都没有,哪有什么儿子!”马汉将花生米的碟子往罗三传的面前推了推,讨好道:“三传哥,要不你让嫂子帮我也说个媒吧。我得赶紧留个种,不然那天上战场嗝屁了,可就太亏了。”
罗三传哈哈一笑道:“你小子,家里就个草庐子,还想着娶媳妇儿,哪个姑娘肯跟你?”
马汉连忙道:“我出彩礼啊,我给她娘家四两银子彩礼还不行吗?只要她能给我生个儿子出来。而且,房子我以后会建的嘛。”
罗三传瞪了他一眼道:“你小子别扰乱市场,把彩礼的价格整高了,大家都不好弄。这样,改天我让嫂子帮你问问吧,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不过,你得把这队列训练给弄会了,别到时候被赵二能给踢出去了,你嫂子可没那个脸跟别人张嘴。”
马汉立刻激动起来:“三传哥,你就放心吧,吃完我就去练!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听到校场的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铜锣声。
这铜锣像是催命一般,两人身子都是一激灵,立刻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他娘的,紧急加练!这赵阎罗又抽风了!赶紧走!”
罗三传立刻撂下筷子,拉着马汉往校场的方向赶去,还不忘跟掌柜的喊道:“把没吃完的存起来,等俺们解散了就来吃。”
“没问题,兵爷慢走!”掌柜的笑呵呵的向两个人摆手道。
......
忙碌的九月转瞬即逝,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份的上中旬。
墩堡的民政和军政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这期间,荀先生陆陆续续的又往鸦头川墩派了一些纺织工,和一些织机过来。
这些织工是被三倍路费给吸引来的,他们都以为保德州静乐都这个地方就是穷乡僻壤,原本打算来传道受业一番,便抽身离开。
来的过程中,经过保德州的那些荒凉的地段,也都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可他们抵达鸦头川墩时,都被这片土地展示出来的热闹和繁华给惊呆了。万万没想到,这穷地方竟然会藏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墩堡。
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穿着体面的衣裳,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仿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跟他们在别的墩堡所看到的那些破衣烂衫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麻木感和呆滞感的墩兵完全不同。
而且这里的市集也很热闹,竟不输一些大的墩堡。时不时还会有墩兵进行巡逻。这些墩兵从来都是列队而行,秩序井然,光着一项,就比其他墩堡的墩兵强得多,让人不由自主就有一种安全感。
听这里的墩民们说,这些墩兵还不是王大人的战兵,而是新兵汰下来的,只负责墩堡里面的守卫和治安。
这让织工们心中都十分讶异,墩兵都这样子了,难以想象战兵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
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再加上商号给予的一两五钱月俸和免费吃住,有相当一部分织工留了下来。部分织工甚至把家都迁到了这里,只因工坊的伙计在这里能够提供免费的吃食。
王少钧在和这些织工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讲过不懈的尝试,终于放弃了对绸缎的改良。
他不得不承认,明末对于丝绸的开发,基本上发展到了顶峰。
从养蚕开始,到缫丝,调丝,络丝,牵经,治纬和开织,每个都会经过十分繁琐的工序,所用的织机和工具有数十种之多。
苏杭,潞安,南京等等各个地方的工艺也各有特点。
而且,做工也极为精巧,什么银条纱,绉纱,土纱,彩色妆花,五彩斑斓,颜色竟多达几十种,艳而不俗,繁而不乱。
眼见实在没有改进的空间,王少钧便将目光转移到了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和丝织业相通,也是极为发达。工艺上倒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但王少钧意外的发现,似乎可以在工作效率上,对棉纺织机进行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