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明之音
忽鲁谟斯官厂。
这个官厂建立在波斯湾最大的岛屿上,也就是格什姆岛,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北侧,隔克拉伦斯海峡与伊朗海岸相望。
官厂建立在北方,原本是一个小渔村,郑和船队到来后,建立摆栅城垣,立四门更鼓楼,晚上巡逻警戒。
城垣里又设立重栅小城,建造仓库。
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在这些仓库里存贮,以备随时之用。
官厂的对面则是忽鲁谟斯国。
这是当时大明官话的音译,当地人称为“霍尔木兹王国”。
那是位于霍尔木兹岛上的海洋国家,被郑和记录为西洋大国,有着百艘船只,几乎和郑和船队船只的数目相当。
忽鲁谟斯的官厂十分热闹。
郑和船队原本会在忽鲁谟斯停留一段时间,进行海上贸易,国事访问,赐予霍尔木兹王国诏书、金印。
除了这些船队的日常之外,还有一件事。
那就是带上各国的使臣。
中亚的使团和商队会搭乘宝船,一起回到大明。
在回程的路上,也会带上沿途各国的使臣,前往南京觐见大明皇帝,有时不仅是王公贵族,甚至连国王都会亲自乘上宝船,去往大明朝贡。
船队最大的宝船,正是专门为这些他国贵人准备的。
此时,在这艘长达八十米的大宝船上,一个尊贵无比的人坐在毛毯上,身边是护卫和婢女。
他正是帖木儿帝国的苏丹——沙哈鲁。
沙哈鲁与他的妻子高哈尔·莎德安静地坐着,身边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苏丹。
在天方法中,苏丹代表某某地的统治者。
沙哈鲁是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其他的小苏丹则是小地区的统治者。
这些有着苏丹头衔的君主,此时的数目竟然有十人。
他们亲自来到忽鲁谟斯官厂,坐上大明的宝船,只为一睹来自大明贤者的风采。
在讲台上,朱瞻壑身穿大明道袍,还未戴上帽子,只是将头发束起,他的身前是无数大大小小的玻璃瓶。
“天体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照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着周而复始的运动。”
“这就是水元。”
“既然水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大地和天空也是如此。”
“地元是大地的活动规律,我国的朱子曾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大地确实是在运动的,只是这个过程实在漫长,万年只是地元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
此时,来自哈烈的学者起身,他是专门的地质学家:“贤者,我带来了哈烈对于地中海一带地质的研究。”
朱瞻壑微微颔首,示意他上来,进行辩论。
雄辩声响彻宝船中间的楼房。
沙哈鲁听得津津有味。
在一个时辰之后,朱瞻壑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彻底征服了阿拉伯的学者。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两亿年前是一块统合的大陆,经历了数以亿年的地壳运动,分散成了我们如今所知的各个大陆。”
“婆罗多洲大陆和中洲大陆发生撞击,导致了喜马拉雅山拔地而起,诞生了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
“这就是‘盘古大陆学说’。”
一个信仰拜火教的学者举起手,表示了反驳的意见:“大明贤者,您的学说和知识让人佩服,但是如何证明您的盘古大陆学说?”
朱瞻壑坦然道:“我无法证明,虽然我根据各个大陆的海岸线,以及地质数据,可以推测出大陆的漂移。”
“但如果想要证实这个说法,就必须对天体上的大陆进行测量。”
“我们需要环绕赤道航行,测量中洲大陆、婆罗多洲大陆、欧洲大陆、非洲大陆的海岸线,研究沿岸的地质。”
“还要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去探索天球的另一端,去发现那里是不是还有新的大陆。”
“甚至还要前往南北极,确定那里的地质。”
朱瞻壑抬手一指,指向了人群中一个汉人火长。
“这位是我们大明的航海家杨敏,他在去年在爪哇岛的南方发现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那是一块新的大陆。”
“我暂时将其命名为‘黄金洲大陆’。”
“请让我们为他对世界的探索献上敬意。”
朱瞻壑立刻对着杨敏鼓起了掌。
啪啪啪……
掌声雷动,无数学者看向了杨敏,纷纷献上了敬意。
掌声中,杨敏一时无所适从,他一个海商,竟然可以得到如此掌声。
等到船楼安静下来,朱瞻壑续道:“如果想要证实盘古大陆学说,我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清廉高效的政府、一批经验丰富的水手、六百个相关的专业、八千个配套的工厂、二十万相关的技术人才、三千万接受过教育会识字和算术的人民……总之,我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尔后灿烂一笑。
“好在我就出生在这样的国家。”
在这样动情的话语之下,在场的学者忍不住畅想大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阿拉伯的学者看向了停在海边的庞大船队,巨大的船帆似是白塔,投下阴影,似是要将大地遮蔽。
一个来自巴格达的学者忍不住哭出声:“我们大食也曾有智慧宫,也曾经是这样的伟大的国家,但是却毁灭在了蒙古人的铁骑之下,现在秦那斯坦从灾难中走出,将要造就更加伟大的事业,我们却只有如同傀儡的哈里发,相互攻伐的各个苏丹,无法接受教育的民众,主啊,您为何如此偏心!?”
这是无数阿拉伯人的心声。
他们见到了大明庞大的船队,也见到了大明恐怖的火器,还见到了大明的大学者。
这个大学者才十四岁啊!
“也只有大明这样伟大的国家可以养育出这样年轻又智慧的学者。”
沙哈鲁对身边的妻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同时又有些庆幸,好在他的父亲死在了东征的路上,没有招惹这个恐怖的敌人。
临走之时,沙哈鲁送给了朱瞻壑可以将一个屋子填满的宝物。
“本王愿为您重建智慧宫,只求贤者去哈烈讲学。”
沙哈鲁恋恋不舍地发出了邀请。
朱瞻壑摇了摇头,说道:“感谢帖木儿苏丹的邀请,只是前些日子,有两位苏丹同时邀请我去他们的国家讲学,为此险些发生了冲突,义父不得不用炮火让他们冷静下来,自此就禁止我离开官厂,这次怕是无法去往哈烈。”
沙哈鲁只能惋惜的叹气。
等到沙哈鲁离开,当着哈烈使团的面,朱瞻壑将沙哈鲁赠予的所有财宝全部分给了船队的成员,不仅仅是官兵、宦官,就连水手、书生,乃至色目人买办都分到了一笔财宝。
而朱瞻壑自己仅仅留下了沙哈鲁赠予的三十七册书籍。
留在忽鲁谟斯的帖木儿使臣毛拉哈非思感慨道:“大明贤者视金钱如粪土,将书本视为珍宝,怕是哈里发也不过如此吧。”
旁边的古里使臣用波斯语道:“这有什么,一路上为了请大明贤者授课,每个国家的君主都献上了珍宝,这些宝物都被他分给了船上的所有人,连我都分到过一些。”
毛拉哈非思道:“大明贤者不在乎金钱,又为何要收?”
作为通事的费信回道:“公子说了,若他不收这些财物,世人又如何知晓知识的宝贵?”
毛拉哈非思感叹:“当真是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