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理数学
大雨如瀑,雷声轰隆,金碧辉煌的行宫褪成黑白二色,宦官和婢女悄悄龟缩在屋内,唯有侍卫依然坚定地站在了原本的位置。
朱棣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晃动肩膀,试图缓解一下刚才的压力。
他怀疑自己的幻听了。
自己最信任的臣子,也是靖难文臣中功劳最高的道衍,自称要占据自己孙子的学术成果……
朱棣道:“你又想做什么?”
道衍看向他:“世子以历朝历代天文观测数据为支撑,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提出了微积分和力学理论,臣想问,看完这些,陛下还相信‘天人感应’吗?”
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
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天人感应之说,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儒家六经中的《尚书·洪范》。
《洪范》曰:“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意思是说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
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则又将这个学说强化。
他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说“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无限的君权,同时也给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
对于“天人感应”这个学说,朱棣的内心很复杂。
如果真要形容他的想法,大概是————想要信。
不过在看完了朱瞻壑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朱棣也很难再相信天人感应了。
“我不信,但是朕必须信。”朱棣横了他一眼。
道衍眼角勾起,淡淡道:“这就是臣要送给陛下的大礼。”
朱棣疑惑地看向他,等待道衍的解释。
到了这一步,道衍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陛下可知儒家所有的学说,都绕不开一卷经。”
朱棣眉头一皱,立刻想到道衍说的是什么。
“易经。”
道衍微微颔首。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
《易》源于河图洛书,上古有三本《易》:连山、归藏、周易。
前两本失传,于是易经等同于《周易》。
“易”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
道衍解释道:“为了解释《易经》,儒家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
“其中影响最深的有两个学派。”
“象学派和数学派。”
在《易经》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
“象学派主张象在数先,象为第一位,数为第二位,由象生数,即卦爻象生成奇偶数。”
“数学派主张数在象先、数为第一位,象为第二位,由数生象,即奇偶数、河洛数生成卦爻象。”
道衍旋即说起了儒学对于《易经》的诸多研究。
周敦颐、朱震、来知德、方孔炤、方以智、刘牧、邵雍、张行成、蔡沈……
一个又一个大儒的名字出现在了道衍的口中。
越是听到这些名字,朱棣就越是理解,为何《易经》为群经之首。
听到最后,朱棣好奇地问道:“数学派是与理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功利学派并列,为何到了现在,却完全消失了。”
道衍接话道:“朱熹提出了‘天理’,而邵雍将数与理相结合,并通过理将数提升为‘天理’一般的存在。”
“在数与理的关系上,认为数出于理、数可穷理,理与数是合一不分的,并提出‘理数’一词。”
“理数指理具有数的规定性,亦即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次序、法则。”
“这个‘理’实即条理、物理,亦即表述事物变化规律性的‘数’,‘数’指事物的次序、度量。”
“理和数即宇宙万物的本原。”
“数是‘天地之所以肇者’、‘人物之所以生者’、‘万事之所以得失者’。”
说到这里,道衍忽然话锋一转。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数学和物理没有直接联系。”
“数字的演算和事物的规律,缺少了一座天梯,没有这座天梯,数学派的‘理数’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甚至无法如‘天理’为天子提供统治的合法性。”
道衍举起一卷宣纸。
“现在这个天梯被汉世子随手架了起来。”
朱棣忍不住问:“是什么?”
道衍回答:“微积分,这是(昊天)上帝的语言。”
这句话伴随着一阵长长的呼气而出,可见憋忍了许久。
朱棣的下巴猛然一绷,双眉迅速聚敛到了额心:“你想做什么?”
道衍下拜:“请陛下允许臣还俗,为天下儒生讲述‘理数’之学。”
看见此时的道衍,朱棣忽然觉得灯火一阵摇曳,似是回到了很久以前,那时的道衍还很年轻,有着雄心壮志,会邪魅一笑,对着自己说“要送殿下一顶白帽子”。
七年了。
朱棣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道衍的这幅样子。
自从洪武三十五年他继承大统之后,道衍就一副看穿红尘的样子,曾经的野心志向都已经随风消逝。
朱棣双眼炯炯有神,似是两门火铳的口子。
“你想要渎圣!”
在屠了建文帝这条真龙之后,道衍竟然想要亵渎圣人之道。
道衍道:“佛告迦叶:
我般湼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
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须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
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
“臣也想穿一穿儒生的衣服,坏了那圣人的礼法。”
朱棣猛地起身,声音有些发颤。
“朕不许!”
道衍毫不退让:“陛下若是推行数学派,江南经学难以一家独大,这科举的进士选拔才算是入了殿下的手里,一加一只会等于二,不会等于三!”
“你不听朕的命令了吗?”朱棣死咬着“朕”字,发出了恐怖的气势。
道衍只是问道:“陛下,可许我还俗?如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般,立一家之言传万世,成就自己的文治?”
朱棣道:“瞻壑这套理论一旦传播开来,会招致人心动荡,使得社稷不稳!”
道衍再次问道:“陛下,可许我还俗?‘理数’取代‘天理’,‘天数有常’取代‘天人感应’,陛下万岁之后去了九泉之下,也可无悔矣!”
朱棣又道:“理数取代天理又有什么意义,况且这个学说是瞻壑发现的,你要鸠占鹊巢,用这个理论去证明圣人的谬误,你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道衍双眼鼓鼓,似是豁了出去:“陛下!可许我还俗?他日陛下可以此为由夺我名声富贵,臣也心甘情愿!”
朱棣垂首良久,方才缓缓抬起头来,眼中满含热泪:“咱对不起瞻壑啊!”
“朕准了。”
这句话似是抽干了一个爷爷所有的力气,帝王不弯的脊柱却支撑他说出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