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做皇帝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30.违背了太祖本意!

谷大用领着杨一清到御书房。

自己识相的退出来到殿外。

“你怎么出来了?”

站在廊外等候召唤的刘瑾和张永很疑惑,异口同声问道。

“陛下和杨一清议事,我自然得出来。”

谷大用之前说错话,现在人已老实,不敢再去和朱厚照玩虚头巴脑的事情。

“你可真是没心眼!”

刘瑾有些看不起谷大用,此刻他的眼神已经快要把谷大用给踩到脚底下。

谷大用缩缩脑袋,站在那里。

他绝不会再学刘瑾。

刘瑾说话,皇帝高兴。

自己说话,皇帝会杀人。

三人一起去了旁边值房喝茶。

刘瑾叹口气,随后很是自信的看着张永和谷大用:“等着吧,杨一清这个犟狗,肯定几句就惹怒陛下的。

陛下和杨一清两个,就是政见不合,杨一清看不惯陛下,又得待大牢去。”

门外两个刘瑾的小厮,看了看御书房的门,一言不发。

而刘瑾则是跟张永和谷大用把杨一清的性格分析的头头是道。

张永欲言又止。

杨一清是倔骨头,死脑筋,但是他有才,而且很忠君,对百姓和社稷看的很重,只是痛恨自己这种阉宦。

刘瑾说话,简直比李太白做诗还夸张。

转眼,到了晌午。

朱厚照和杨一清,君臣二人聊了很多。

杨一清虽然觉得皇帝跟以前简直变了个人,但是又觉得皇帝提出屯边问题很有道理。

午膳朱厚照在御书房用的。

杨一清吃朱厚照剩下的午膳。

但是杨一清以这个为荣耀。

“儒家圣贤书是拿来看的,拿来治理江山社稷,没有用。”

朱厚照斯文的喝着汤,面无表情的跟杨一清说道。

杨一清则是坐在下方吃着朱厚照赏赐的午膳,吃完了,将碗筷恭敬放好。

“回陛下,号召人心有用,拿来办事……确实无用,只是这个话被其他同僚知道,怕是要口诛笔伐。”

“就拿马政来说,你能从圣贤书里找到一处解决百姓水深火热的办法吗?”

杨一清想了想,道理没错,可是自己还是需要辩驳,因为自己也是读这些来科举的,不辩驳就有些立场不合适。

“陛下,圣贤书还是有用的,比如孔子说过……”

“大明谁说了算?”

朱厚照打断了他。

“是陛下,陛下说了算。”

“那就是了。”

“陛下,只是臣还是认为,圣贤书有用……”

朱厚照想了想:“你也说圣贤书有用,却没有说它办事有用,看来你赞同朕的观点。”

杨一清许久未言。

圣贤书办事确实用处不大,但是不能说的这么明显。

等不到杨一清说话,朱厚照拿起奏疏继续看,加快自己批阅奏疏的速度,锻炼自己理政能力。

杨一清看着自己上方“勤政”的朱厚照,忍不住说道:“陛下,刚才的话不能直说的,得有规矩。”

朱厚照抬头看他:“朕就是规矩。”

“陛下说的有理。”

朱厚照继续翻看奏疏。

“治马政之患的办法,这圣贤书不一定有,但是朕有。”

杨一清站在那里片刻,想起刚才皇帝跟自己说的北直隶马政之害的话,最后劝自己妥协。

“臣是怕陛下被诽议,但是陛下心有北直隶的百姓,臣欣慰。”

“你该欣慰,朕也欣赏你,处理好保定,真定,河间几府的马政之患,你还做回你的陕西巡抚。”

还没等他说完,朱厚照直接走到自己休息的小榻前躺下,闭着眼睛。

陛下这一点还是这个样子……杨一清安静站在那里,等着皇帝再跟他说话。

谁知道,他等了会儿,等来熟睡的呼吸声,杨一清还是恭敬的等着。

他觉得,就凭皇帝早晨跟自己提出的马政,就可以看到,皇帝心里有百姓。

值得他在这里等。

三顾茅庐,程门立雪,自己可以等皇帝午睡。

朱厚照其实没睡着。

但他就要让杨一清等。

试试他的服从性。

一个时辰后。

朱厚照打了个哈欠,坐起来。

昂首挺胸,一副王者风范。

“杨卿,朕刚才做梦,梦到太祖皇帝了。”

杨一清看到朱厚照醒来,立刻打起精神:“陛下梦到太祖皇帝?”

“嗯……”朱厚照坐到椅子上,喝了口凉茶,换了舒服姿势。

“朕梦里想明白了,太祖皇帝当初确定卫所制这种军事制度。

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每军受田五十亩为一分,给耕牛,农具,种树……后来,这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屯粮,听本军自己支,剩下的余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

朕认为,太祖之所以要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要养兵,还要爱惜民力。

实际上是保证官军粮草的供应外,又保护百姓农事正常进行,达到养兵百万而不取百姓一钱,是不是这样?”

杨一清对这个说法,非常的赞同和在意,因为他知道,这个是太祖皇帝开国时,根据朝廷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因为这个屯兵制度,在当时洪武朝取得显著的效果,这样还不用百姓大费周折去运粮而耽搁农事。

百姓养马而受马政之害,就是因为他们耽搁农事,做了养马户该做的事,从而引发水深火热。

杨一清记得清楚,洪武朝守大宁的都督佥事,曾经给太祖皇帝上奏。

里面提出“见储粮粟,大宁三十一万石,松亭关五十八万石,会州二十五万石,足够数年边用。”

太祖皇帝回复:守边之事,充足的粮食是第一,边地粮食足够边用,可以让边地百姓官军免去搬运粮食的辛劳。

“可惜……”杨一清面露凝重,迟疑着道:“现在看,屯边似乎有些问题。”

杨一清觉得屯边没有洪武朝记载的那么好了。

但是他还是想听听皇帝对这个事的看法。

如果能从陛下口中确定许多政见,往后也能压着那些阉宦吹耳边风。

到时候,自己去治理下面的府县,一定能顺风顺水,绝不会再被刘瑾坑害。

“有问题的是制度吗,有问题的是人。”

朱厚照声音轻飘飘,听起来像没睡醒,可是内容却无比的让杨一清清醒。

“任何制度,都会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破坏,哪怕是洪武年,也有。”

“洪武年间,东胜卫百户吴信暴侵占田地,不仅侵占田地,还贪污官军赏赐,贪得无厌,让边地对朝廷失去信任。

这样的人,让边地将士如何治理,粮食怎么得到补充?这种人多起来,百姓和朝廷的灾难就来了。

而今,有问题的是制度吗?是人!北直隶牧场被侵占,军户多数逃亡,可边地需要的军马数量有增无减,怎么办?

朕问朝臣,朝臣把重担全部落在农户身上,这就罢了,就连锦衣卫和东厂的部分小人,也大张旗鼓靠着马政一事剥削百姓。

朝廷有些人,违背了太祖的本意!”

杨一清眼睛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