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古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二
FOREWORD TWO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完稿于1943年)一书中提出“结构技术+环境思想”的理论体系。他在该书“绪论”的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中指出: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建筑史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对中国古建筑的科普写作也具有指导意义。从事中国古建筑科普写作,也应充分重视结构技术和环境思想两大方面的探讨。王国彬老师这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古建筑科普著作,在有限的篇幅内,对于上述两方面均有所涉及,难能可贵。

在“结构技术”方面,书中重点强调了中国古建筑运用木结构以及随之产生的“以材为祖”的模数化设计方法等基本问题,阐释中国古人建筑观背后的宇宙观、文化观及其在当代的重要价值。

而在“环境思想”方面,梁思成先生曾经指出其包含“政治、宗法、风俗、礼仪、佛道、风水”等诸多方面,本书亦多有涉猎,例如,对中国广袤大地的不同地域建筑样式进行了初步归纳,借鉴著名的“八大菜系”的提法,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六大代表性地域建筑样式,即书中所谓的“六大门派”(另将其余一些地域建筑样式纳入“其他营造”类)。尽管这样的概括无法尽道中华大地上异彩纷呈的众多地方建筑风格,但对于读者初步了解中国古建筑丰富多样的地方风格及其蕴含的深厚环境思想还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尤其作者在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的“一方人建一方建筑”的因地制宜的环境思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论题。又如,本书第二部分分别讨论的中国古建筑之道、形、器、材、艺等诸多方面,更是涉及大量环境思想内容,包含了作者对中国古建筑背后的哲学、美学、文化内涵的许多独立思考,不乏独到见解。

本书对“一方人建一方建筑”之论述,以及对道、形、器、材、艺等诸多方面的探讨,令人不禁想到《周礼·考工记》所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中国古建筑历来属于《周礼·考工记》中所谓“百工”之从事,故书中所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自然与中国古建筑关系重大,而此亦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结构技术”“环境思想”若合符节,均是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方面。

王国彬老师在繁忙的教学、设计实践以及建筑学会工作之余,对中国古建筑的学术科普工作倾注了大量热情和心血,在本书酝酿之初以及写作过程之中,便曾不断与我分享心得,最终完成这部《了不起的中国古建筑》,并嘱我作序,实在愧不敢当,拜读学习之余,写下上述杂感。衷心希望本书成为作者更多围绕中国古建筑的更加深入研究的原点,未来有更多佳作不断涌现。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馆员

中国紫禁城学会 秘书长

《建筑史学刊》副主编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协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