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间到舌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人间有声色》:灶头间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汉乐府《江南》

在老家,不说厨房,但说灶头间。

灶头间,顾名思义,得有灶头。

何谓灶头?

半人高的灶台,嵌着的一般是两大一小三口锅,也有三大一小或者三大两小的。

以两大一小的“制式”来讲,两大口锅,一口烧饭锅,另一口则多是用作炒菜、炖肉等等之用。

那一口小锅,却很有意思。咪咪小的一口锅,也派不上正经用途,但是里头终年捂着温水,以供洗碗刷锅之用。

不论是哪口大锅担负起了饮食烹饪之责,都有柴火的热量逸散到这口小锅来。捂着的水的温度,“随行就市”,如果只是炒一个菜烧一锅饭,那便是温温的,如果是大鱼大肉炖着,那它也能水声鼎沸起来。

两大一小两种锅,不仅在功用上有区分,锅盖也不尽相同。

有锅必有盖。两口大锅的锅盖,多是高起的,里径稍小、外口稍大的短扁圆柱形状,配一个提手。

高起,是为了放置蒸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能在蒸架上,上碗蒸东西。

所以,在这里掀锅盖,得是高提着掀起,不好平拉着出来,以免弄翻了一蒸架的东西。

小锅锅盖,则扁平居多,毕竟占据的是边角地方,且并无蒸煮的功用,但求轻便简易。

两种锅盖,原先都是木质的,近年才有钢、铝等的材质。

木头锅盖,重实,遇水后更是密实,但容易旧蚀、松垮,便需不时紧一紧上头的箍。箍或是竹篾制成,或是由铁铸造,不一而足。

这道工序里,多有箍桶匠的角色。说起箍桶匠,又是长篇大论,此不赘述。

灶台上砌起砖墙一堵,或高或矮。高者再高,也不会触顶;矮者再矮,也得将灶台与灶口区隔开来。

这堵墙,外表多为微黄的泥灰,但求俭省实用,粗糙得很,泥灰里头拌着的稻草,依稀可见。若觉得过于粗制,有碍观瞻,垒灶头的匠人,勉为其难,手握毛笔,也能画几枝兰花什么的,又应景地写上一句“小心火烛”,也有写“米中用水”的。敢问米中不用水,用什么?实在颇为费解。

墙上多会挖神龛一个,铺就了红纸,上面端坐着灶君。

说是灶君端坐,实则也是文过其实了。不少人家,也就是贴一张红纸,上书“司命灶君”四个大字,红纸四角,散落着四个小字,多是些“大吉大利”“百味调和”的吉语。

也有更用心一点的人家,一截木柱,将红纸裹着粘了上去,煞有介事。

灶王爷每年腊月廿三是要“上天复命”的,所以红纸年年换。而那截木柱,则经年不换,倒是饱食人间烟火,乌黑油亮,不蛀不朽。

当然,非要在奉神这个事情上分出个高下来,大抵追捧了一方的同时,必是轻慢了另一方的。即便确实随意了些,也不会有人承认,一句“心诚则灵”,终了一切。

灶墙也在升级。

及至瓷砖易得,就有了白瓷砖贴面,后来又有自带印花的瓷砖,无非是些个年年有“鱼”、“瓶瓶”安安的吉利画和吉利话,表现直白,不加掩饰。

连带着灶君也“升级”了,红纸不见,换成了印在瓷砖上的神祇。问题来了,那如何让祂每年上天复命?

信徒智慧无限,到了腊月二十三,将灶君图案用红纸一糊,就算是腾云而上了;到了正月初一,红纸一撕,复归人间。

灶墙将灶台与灶口区隔开来,一处是煎炒烹炸,一处是火烧火燎。同样是火的艺术,一处是熟成的精致,一处是原始的粗犷。

灶口之处,灶膛列排。灶膛之内,因饮食而异、因收获而异地燃烧着薪柴。

收了稻谷后的稻草,挽成团,火文但不可持续;收了小麦后的麦秆,同是挽团,火烈且一瞬而逝;油菜的蔓秆也是这个问题,火势很大,但一下子就偃旗息鼓了。

若是炖肉煲汤的,用干桑木段,看着火文,但力久且恒,慢慢地催逼着锅子里的“咕噜咕噜”声音。

还有希望“以人事改天命”的,灶膛边一口风箱,呼哧呼哧,虽费人力,但似乎对火,有了几分收放自如的掌控感觉。

向着灶口的灶墙一面,多有落款,字体歪歪斜斜,但求有个意思:建于某年某月某日。这落款虽为灶墙更添了几分随意和粗制,但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计小时不计大年的农家,颇为重要:“打了这个灶头的那年,那个谁得了个孙子”,就是这般农人农语。

灶头间,有灶更有人。

灶口的“掌权”,要么老要么小。老人小孩愿意烧火,当然各取所需,一类是觉得烧火省力暖和,一类是觉得玩火兴奋有趣。

这个角色,免不得要担负起很大的责任来。光烧不看,饭烧焦了,他的责任;火候不够,烹饪不香,他的责任;火力太猛,油星四溅,他的责任……

灶台的“执政”,则是老妇居多,一日三餐,操持吃喝。阿婆、姑婆、姨婆等等,围着围裙、围着锅台,多是她们形象的共通之处。

执掌吃喝,马虎不得。她们精细地操持着:一个竹箩、一口浅缸,料理三餐,还要喂猪喂鸡;一个木案、一把菜刀,刀光刀影,过尽一切入口之物;一个油壶、一个盐坛,油润万物,出味饮食,恰似掌握乾坤奥妙一般……

操持操持,操心而持,多少巧妇无米,多少食欲压灭。多不是丰裕之家,饮食入口之事,最难,纵是盘摸计划、计之长远,仍免不得被埋怨、误解。

紧紧的日子,过得人心紧紧。只有逢年过节,短暂地可以随心所欲。但,惯常勤俭的她们又哪里下得去手,毫无负担地挥霍。

她们未曾想过获得赞美,但让人无法不去怀念。在这清明时节,更是如此。

灶头间里,锅盖一日三掀,日头就过去了一日。一日三掀,三掀一日,最终,她们也消失在那锅盖掀开时喷涌而出的蒸汽之中,不见了身影。

下一次和她们同在一个灶头间中,煎炒烹炸,火影油光,饮食人间,不知要到哪一世了。

202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