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陶向东的烦恼
陈长贵接过陶向东手中的网兜,拉着他走进了40号楼,
“陶叔,您来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火车上我就蹭吃蹭喝的,您这样我可真要脸红了!”
“呵呵…”
陶向东笑着回答道,“说起来这些东西还真不是我特意准备的,中午京城供销社的同行请我吃饭,饭桌上我跟他们瞎吹,说有一个刚上京大的侄子,你可不知道他们这一通把你夸的,太涨脸了,这不,都是中午从饭店打包来的饭菜和水果,还加了两个菜,你别嫌弃!”
陈长贵看着网兜里的两个大饭盒和苹果香蕉,心里十分感动,一个火车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还能惦记着来京大看自己,可见这个陶叔待人处事的风格,以后绝对不是一般人,
“咋能呢,说起来我这辈子还没下过馆子呢,这回托陶叔的福,尝尝京城大馆子的手艺!”
“哈哈…说起来,京城的手艺可没有我老家浙省的精致,以后你毕业了,有空到陶叔老家来,我带你尝尝浙菜的风味,海鲜随便你点!”
“那我指定得去!”
…
两人说笑着走进128宿舍时,京大三剑客正在聊着这期《未名湖》的新诗新人,陈长贵笑着给三人介绍,送客之意溢于言表,
“三位学长,这是我叔,今晚就要回老家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我的住处!”
三人是诗疯子,但不是傻子,都起身招呼告辞,
“叔叔好,老六,那我们先告辞了,以后找机会再聊,五四文学社的活动室在图书馆,那里以后就是你的后院,随你驰骋!”
查海生更是拿出自己最近的诗稿递给陈长贵,“老六,这是我最近的作品,请指正!”
陈长贵赶紧接过查海生的手稿,“海哥,瞧你这话说的,指正是真不敢当,学习还差不多!”
几人一番告辞言语后,三个未来的京大诗人代表才挥手走出了128宿舍。
陶向东却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长贵,这三个学生不简单吧,在火车上我就说你这孩子以后差不了,这才刚来学校几天,你就混出名堂了?”
“陶叔您坐!”
陈长贵用开水涮了一遍水杯,给陶向东倒上开水,放低声音实话实说,
“哪有什么名堂,就是想着挣点外快补贴生活,来学校一看,写诗吃香啊,也跟着糊弄了一首,这不,被人当成诗人了!”
“哈哈…瞎说!”
陈长贵调侃式的回答逗的陶向东哈哈大笑,“你陶叔虽然文化不高,但诗人还是知道的,那可都是大文化人,写一首诗,你得了多少稿费?”
陈长贵一样被陶向东的反问逗乐了,两人之所以能如此的投缘,就是因为陶向东的观念有点像后世,陈长贵和他聊天特别的轻松,
“还没拿到稿费呢,估摸着没多少,写诗不划算,字数太少,想着以后把字数凑多点!”
“呵呵…就拿你陶叔逗乐吧,没听说写诗还能凑字数的!”
“可不敢再写诗了,得换点别的!”
陈长贵笑着从网兜里拿出饭盒,打开一看,好家伙,够丰盛的,有鱼有肉,有烤鸭,有狮子头,还有大红虾,
“陶叔,这么多好东西,你怎么不带在车上吃,一会儿我舍友回来,一顿全造没了!”
“不用拨出来,饭盒你也留着,平时能用的上!”
陶向东对陈长贵摆了摆手,喝了一口水回应道,“来京城这几天,顿顿下馆子喝酒,肚子里的油水都满了,和舍友们一起吃好啊,长贵,出门在外,就得多交朋友,这样路子才走的开!”
陈长贵盖上饭盒,笑着说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陶叔!以后我就向陶叔您学习了!”
“向我学什么,我们这些大老粗有什么好学的!你们京大的学生以后可都是栋梁之材!”
陶向东感叹道,“刚刚我在布告栏那边听了一会儿,那些学生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我一点都听不明白,人啊就得多读书,要不就变成瞎子聋子了!”
陈长贵看了看唏嘘感叹的陶向东,笑着回应道:
“陶叔,要我看,您可比那些夸夸其谈的学生强多了,见多识广,认识的人多,现如今可不是前些年了,市场经济很快就会取代计划经济,过几年正是你大展拳脚的时候!”
陶向东转头看着陈长贵,犹豫了一阵子,才凑到他身旁压低声音回应道:
“不瞒你说,陶叔我这两年靠着带点私货的确挣了不少,可这形势我是真看不明白啊,最近的严打着实把我吓得不轻,你阿姨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我这回进京啥也不敢带,你是不知道,现在京城一块电子表卖三四十块,一条牛仔裤卖八九十,看的我心里直犯痒痒!”
陈长贵闻言一愣,操,卖的这么贵,电子表还能理解,毕竟那是电子产品,如今的国内缺少这个,牛仔裤就夸张了,那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奢侈品,就是国外工人的工作裤,这个时候的八九十可是一般人三个月的工资,简直是破烂卖出了天价,这个年代有路子,胆子大,钱是真好赚!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候太有钱也不是什么好事,后世他在网络上看过这个年代的一些回忆轶事,博弈和争论一直在激烈的进行,计划和市场,私营和公有如何界定一直是个敏感的议题,几年后,有钱才得以最终定性。
他看着面露无奈的陶向东,沉声说道:
“陶叔,政策大方向上不会有什么反复,经济大潮的到来势不可挡,不过这两年会比较敏感,挣钱不能太惹眼,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少带点货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再等两年,形势就会明朗起来,到时候您用火车皮运货都行!”
陶向东将信将疑的瞪着陈长贵,原本他怎么也不会相信一个农村小伙子的胡言乱语,可眼前这个年轻人实在有些特别,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说话办事委实不像个十八岁的农村孩子,反倒像个和他同龄的中年人,两人相处的特别投缘。
能说出这么一番话,这孩子的家庭肯定不像表面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