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科的特点

一、涉及面广、整体性强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理论体系不仅涉及中医学和西医学,而且在两者基础上进一步有交叉和融合。仅就其实践工作的性质而言,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研究范畴又可分为专业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性研究,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专业基础性研究方面包括了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生理学、皮肤药理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病原生物学、皮肤遗传学、皮肤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并与其他各医学基础学科互相渗透和交叉;临床应用性研究方面包括了皮肤内科学、皮肤外科学、性病学、皮肤美容学、职业皮肤病学、激光医学、光生物医学、皮肤治疗学等多项分支。随着学科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已逐渐成为一门内容涵盖丰富、研究领域宽广、技术手段先进、发展潜力巨大的临床医学分支学科。

二、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皮肤与机体其他系统或脏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内部疾患也能对皮肤造成复杂影响,因此皮肤异常可为机体内部某些病变的“窗口”,切忌单纯看到皮损局部而忽略整体,应注意与系统疾病的联系。如青年女性的面部蝶形红斑可能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剧烈瘙痒常与肝肾疾病或糖尿病等有关;某些副肿瘤性皮肤病可能提示潜在的患肿瘤风险;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足坏疽、类脂质渐进性坏死、肢端大疱、四肢伸侧黄瘤;甲状腺疾病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或合并白癜风、慢性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出现阿弗他口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血栓性静脉炎等,这种“窗口”效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提示作用。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也是如此,皮肤性病虽发于体表,但常与人体的气血盈亏、运行顺逆及脏腑的虚实变化、功能失调等内部病变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孤立地只从表面皮损辨证。诚如《素问》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玄》中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

三、病种繁多、分类复杂

目前可以命名的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皮肤性病多达两千余种,其中还不包括某些同类疾病或亚型,因此疾病的分类显得相当重要。通常情况下采取病因的分类方法,如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光线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等,但由于受到我们当前研究、认识水平局限性的影响,还有许多不明病因的疾病,可能按照皮损形态特征分,如大疱性皮肤病、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等;或按照共同的组织病理特点分,如角化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等;又或按照组织结构部位分,如皮肤附属器疾病、皮下脂肪组织疾病、皮肤脉管性疾病等;还有按照主要发病机制分,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皮肤病、内分泌障碍性皮肤病等。皮肤性病分类的这种复杂性不但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相关,同时也受皮肤所处的复杂病因体系影响有关,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