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谈《伤寒论》中的“六经”
“六经”一词,始见于《内经》,如《灵枢·卫气》载“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但在《伤寒论》中并没有“六经”一词,所出现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些名词,在这些名词中都没有加入“经”字。
当然,在《伤寒论》中还是出现过“经”这个字的,如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有“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有“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张仲景为什么没有在太阳、阳明等名称后加入“经”字,直接称太阳经、阳明经或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呢?是仲景不重视经络吗?绝不是!仲景是非常重视经络的,如他在《伤寒论·原序》中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仲景在太阳、阳明等名称之后没有加入“经”字,正是因为经络虽然极为重要,但太阳、阳明等六者不仅仅是经络循行线路,这里面太复杂了。仲景已经讲了“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张仲景正是怕后人把太阳、阳明等仅仅当作几条经络,所以没有加入“经”字。
从宋代之后,人们把《伤寒论》的太阳、阳明,称作了“六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已经成了习惯,在此我们也把《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等称为“六经”,把太阳病、阳明病等称为“六经病”。当然,这个六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经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