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净制和饮片切制
净制又称净选、治削,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制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操作过程。
净度检查方法:取净制药材100g,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再通过适当的筛将不能挑拣的杂质或药屑筛出,药屑、杂质合并称量,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含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中规定:果实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含药屑、杂质小于3%;根类、根茎类、叶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及藻菌类等含药屑、杂质小于2%。炒制品中的炒黄品、米炒品等含药屑、杂质小于1%;炒焦品、麸炒品等含药屑、杂质小于2%;炒炭品、土炒品等含药屑、杂质小于3%;炙品中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姜炙品、米泔炙品等含药屑、杂质小于1%;药汁煮品、豆腐煮品、煅制品等含药屑、杂质小于2%;发酵制品、发芽制品等含药屑、杂质小于1%;煨制品含药屑、杂质小于3%。
除另有规定外,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饮片药屑、杂质通常小于3%。
饮片切制是将净制过的中药材进行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的操作过程。切制品通常有片、丝、段、块等,一般按照药材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从而达到贮藏过程中“薄而不碎”、煎煮过程中“细而不粉”的目的。相关标准如下。
1.片 通常分为三种: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2.丝 细丝2~3mm;宽丝5~10mm。
3.段(咀、节) 短段5~10mm,称为咀;长段10~15mm,称为节。
4.块 边长为8~12mm的立方块。
饮片的一般切制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饮片的一般切制程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净制的常用方法;手工切制、机器切制和饮片干燥的方法。
2.熟悉药材的软化方法和检查软化程度的方法。
3.了解净制的目的及饮片切制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1.净选药物 淫羊藿、乌梅。
2.加工药物 栀子、竹茹。
3.切制药物 大黄、苍术、赤芍、枳壳、杜仲、陈皮、荷叶、黄芩。
三、实验指导
经过净制的中药材成品称为“净药材”。净制操作包括清除杂质、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清除杂质常用的方法有挑选法、筛选法、风选法、水选法和磁选法。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的操作有去根、去茎、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瓤、去枝梗、去头尾足翅、去残肉等。具体操作方法及用具因药材和实验室条件而异,达到净制的目的即可。某些净制后的药物经过简单的加工有助于进一步地炮制操作及使用,如碾捣、揉搓、制绒等。
用水处理药材使之软化的方法有淋法(喷淋法)、洗法(淘洗法)、泡法、漂法和润法。
(一)淋法
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称为淋法。操作时,将药材堆放整齐,用清水均匀喷淋2~3次,然后稍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柔软并能弯曲即可切制。本法多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药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要注意防止返热烂叶,每次软化药材量以当日切完为度,切后应及时干燥。成捆药材可竖立后再行喷淋清水。若用淋法处理后仍不能软化的部分,可选用其他方法再行处理。有些药材可在产地趁鲜加工,如藿香、益母草、青蒿等。
(二)洗法
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材的方法称为洗法,又称淘洗法。操作时,将药材投入清水中,经淘洗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稍润,即可切制。由于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短,故本法又称“抢水洗”。本法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药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一般洗一次,如果杂质多则洗多次,以洁净为度。要尽量缩短药材与水的接触时间,防止“伤水”和药效成分的流失。目前,大量生产多采用洗药机洗涤药材。
(三)泡法
将药材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称为泡法。操作时,先将药材洗净,再注入清水至淹没药材,放置一定时间,中间一般不换水,浸泡至所需程度,捞起、润软后再切制。泡时要考虑药材体积、质地、季节等因素。一般体积粗大、质地坚实者浸泡时间长,反之则短。春季、冬季浸泡的时间宜长些,夏季、秋季浸泡的时间宜短些。浸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药材“伤水”和药效成分的流失。本法一般多与润法结合使用,原则是“少泡多润”,以药材的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为准。本法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难以渗入的药材,以及不适合淋法、淘洗法处理的药材,如川芎、天花粉、泽泻、姜黄、三棱、乌药、白芷、木香等。
有些动物类药材宜采用“烂法”,即长时间浸泡不换水的方法。将药材置于缸内,放水淹过药面,加盖浸泡,由于微生物繁殖,造成筋膜腐烂,从而除去附着的筋、肉、膜、皮等,留下需要的骨质,然后洗净、干燥即可,如龟甲、鳖甲、狗骨、鹿角等。
(四)漂法
用大量水将药材多次漂洗的方法称为漂法。其原意是将药材放在箩或筐中,置于小溪、小河的流水中,任水流冲洗,以达到漂洗的目的。在城镇无小溪、小河,可将药材放入缸或盆中加水漂洗,每日多次换水,漂去有毒成分、盐分及腥臭异味等。
适用本法的药物及漂的标准:有毒的药物,将药材切开,放于舌上,以半分钟内不刺舌为准(如川乌、半夏);有盐分的药物,以药物无咸味为准(如盐苁蓉、昆布);有腥臭味的药物,以漂去残血为准(如紫河车),或以漂去臭味为准(如五谷虫、人中白)。
(五)润法
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器具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以利于切制的方法称为润法。润法分为浸润、伏润、露润等。
1.浸润 以定量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准。如郁金、枳壳。
2.伏润(闷润) 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用缸(坛)等在基本密闭的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以利于切制。如川芎、山药、郁金、白术、三棱等。
3.露润(吸湿回润) 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如当归、玄参、牛膝等。
润的时间:质地坚硬者3~4天,甚至10天以上,质地较软者1~2天即可。特别坚硬者,不易一次润透,需反复闷润,方法是:第一次闷润后,摊开晾晒至表面略干,然后再堆积起来遮盖闷润,如此反复操作至软化为度。
夏季润药要防止药物霉变,对含淀粉多的药物尤其需要注意,如山药、天花粉等,很容易出现发黏、变红、变味等现象。若有发黏现象,立即以清水快速洗涤,然后摊开晾晒,再适当闷润;应避免变红、变味等现象出现。
润药得当,既能保证质量,又可减少药效成分的损耗,有“七分润工,三分切工”之说法。其他还有蒸法、煮法,如木瓜、黄芩用蒸法软化后切片,黄芩亦可采用先煮后闷润法软化后进行切片。
引导学生针对各项实验内容,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实验观察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
操作及观察提示:①药材净选前后称重,计算非药用部位所占比例。②比较大小不等的药材软化的效果,观察记录各药材采用的软化方法及结果。③观察记录软化程度适中、不及、太过的药材,分别试切,感受不同的软化程度对切制难易度及饮片形状的影响。④观察软化后的黄芩放凉后切制会遇到什么现象。
分析思路提示:①根据净选前后称重结果,思考中药净制的意义是什么?②栀子研捣时控制力度的目的是什么?栀子个和碎块在后续炒制时可能有何不同?应如何做实验设计?③冷浸闷润软化方法适用于哪些种类的药材?大小分档的目的是什么?泡、润结合软化的原则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④淘洗法适用于哪些种类的药材?若采用泡润结合的方法软化,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⑤黄芩为什么要采用加热的方法软化?软化后的黄芩放凉后切制会遇到什么现象?蒸法和煮法软化药材各有什么优缺点?
四、实验器具与材料
1.实验器具 蒸煮容器、加热设施(煤气、电陶炉等)、切药刀(菜刀)、切药机、切药板、案板、铜冲、羊角锤、铁研船、游标卡尺等。
2.实验材料 淫羊藿、乌梅、栀子、竹茹、大黄、苍术、赤芍、枳壳、杜仲、陈皮、荷叶、黄芩。
五、实验方法
(一)净选
1.淫羊藿 淫羊藿的入药部位为叶片,故摘取叶片,除去附带的根、茎、叶柄、花梗等部位,除去泥沙、杂草等杂质。
2.乌梅 取净乌梅,用清水润软或蒸软后,羊角锤砸开,剥取净肉,干燥。
(二)加工
1.栀子 研捣的加工方法:将净栀子置铜冲中砸至2~3mm边长的碎块,种子团砸散成粒状即可。
2.竹茹 揉搓的加工方法:将竹茹药材中的硬丝挑出后,揉搓成约3g重的团,备用。
(三)饮片切制
1.冷浸闷润(少泡多润)软化后切制(先泡后润)
(1)大黄 净大黄放入盆内,用清水浸过药面约15cm,体粗大者浸泡4~5小时,体细个小者浸泡2~3小时,然后捞出闷润24~28小时,达到内外湿度一致为准(用铁钎可以穿透,用双手也可以使其弯曲)。浸泡时间需要按不同季节而灵活掌握,即“冬长夏短”。横切,厚片(厚2~4mm),阴干,或低温干燥,不宜晒干。
(2)苍术 将净苍术用清水浸泡4~6小时,捞出,润12~24小时,至手捏感觉较柔软即可。切厚片(厚2~4mm),晒干或烘干。
(3)赤芍 将净赤芍用清水浸泡6~8小时,闷12~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为准(用双手可以使其弯曲)。横切,薄片(厚1~2mm),晒干或烘干。
(4)枳壳 取药材,瓤朝上加水浸泡0.5~1小时后捞出,瓤朝下,保持湿润24~48小时,至手捏柔软后,将瓤挖掉,切丝,细丝(宽2~3mm),晒干。
(5)杜仲 取药材,用清水浸泡6~8小时,捞出,润至弯曲而不折断时,刮去残留粗皮,切宽丝,干燥。
2.淘洗法软化后切制(先洗后润)
(1)陈皮 净陈皮铺在竹匾内(或带漏水孔的容器),在清水中荡洗两次,取出控干水分,上面用湿布覆盖,春季、秋季闷润12~24小时(冬季、夏季适当增减),至湿度均匀、内外一致(软而不带流动的水)。切细丝(宽2~3mm),晒干。
(2)荷叶 水湿润后盖湿布润4~8小时,至柔软、内外湿度一致。先纵分为3份,再横切成丝,丝宽5~10mm,晒干或烘干。
3.热处理软化后切制
黄芩 净黄芩分开大小条,置于沸水锅中煮10~20分钟,至七成透,质软能弯曲,两头冒热气时,捞出盖严闷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或将净黄芩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透气后约半小时,待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片。切小斜片,厚片2~4mm,晒干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