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医科进士伍连德
在周代,造士之秀可告于王而进授爵禄者称进士。隋代创科举设进士科目,唐代凡试于礼部皆谓进士,明以后举人会试中试者统称进士。进士是科举时代最高的学衔。清政府在1905年废科举之前,曾经按自然科学科目进行考试试验,医学以其实学仁术也被列入,慈禧太后曾授唐宝锷为“医学进士”,又在1906年赐给政府派遣去西方留学而归的谢天保、徐景文、陈仲篪、曹志沂、李应泌、傅汝勤等人为“医科进士”。在当时,博士赐进士并无所增辉,然而,清政府所赐最后一个进士伍连德却以学业厥功彪炳史册。1911年4月初,伍连德以其领导预防鼠疫的功绩,清廷摄政王代替宣统皇帝召见了他并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医科进士”。
中医学人赞仰西医伍连德先生,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维护民族荣誉,针对有西方学者轻蔑中医,他奋然积二十年之力著《中国医史》,以为首举和定鼎之作而揭橥了中国医史学科的确立。
伍连德(1879—1960年),字星联,祖籍广东省新宁(台山县),世居马来西亚槟榔屿。少年刻苦向学,189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医学院学习,继后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医学学士、硕士等学位及科研奖学金。1900年,中国首例摘除甲状腺手术,是由伍连德医生执刀完成的。从1902年起,他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1905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研究论文,在剑桥大学通过答辩获博士学位。又在1924年、1926年获得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荣誉医学博士学位。1908年就职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任副监督。此后30年他在祖国工作期间,引领着传入不久的西医学在中华大地精博锐进,以其肇造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创办院所、主盟医坛之功成为医学泰斗,使20世纪初期西医学在中国突兀崛起,屹立于世。伍连德曾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者,也是唯一被录入《流行病词典》(拉斯特著,1983)的中国学者。他以超人的智慧主持1910年冬至1911年春东北鼠疫的防疫工作,其徒柳神功令各国医学家击节赞叹。当时强据东北的沙俄和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妄图借承揽防疫之机派兵进驻。在外务大臣施肇基的举荐下,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博士指身为业,黾勉以赴,摧坚陷阵直达疫区,采取一整套防疫措施,取法尽上,唯善是从,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有效地控制了这场震惊世界的瘟疫的流行。1911年1月,他在哈尔滨建立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当年4月,在沈阳(当时称奉天)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他当选大会主席,会议出版了《1911年国际鼠疫报告》,伍连德在大会上宣读了重要论文。1917年在山西、1920年在东北发生瘟疫,他都奔赴疫区领导防疫工作。此后他在国家防疫部门一直身担重任。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当年即任命他为“东三省防疫事务管理处”处长兼总医官。1918年出任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及外交部医官、总统特医。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研究院,他被选为院士。1930年担任国家卫生防疫总站站长、海港检疫处处长兼上海检疫所所长。
伍连德一生以巨大心智投入我国医疗机构的建设。他在中国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达22所之多。1916年在北京建立中央医院(现为北大人民医院),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的建设有其心血,1922年在沈阳建立陆军医院,1933年与刘瑞恒博士从新加坡募集30万美元,建成南京中央医院。伍连德博士还投身于医学教育,1926年在哈尔滨创办医学专门学校,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伍连德博士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国防痨协会的创建人。早在1910年,他即草拟章程,登报倡议创建学会,诚笃高蹈,以学会友,征求同道。1913年在北京组织了地方性中华医学会,他任书记兼《中华医学杂志》总编,在翌年第一届大会上被选为首任会长,连任两届至1926年。1933年中国防痨协会在上海成立,他被推举为名誉副会长。是他认定旱獭也是鼠疫杆菌的宿主,首先提出肺鼠疫“飞沫传染”的途径,创立了疫期防护的“伍式口罩”,以“鼠疫发源地在中亚及邻近地区”的科学结论驳斥了鼠疫发源地在中国,他的呼吁使政府收回海港检疫权得以在1930年实现。他是倡导火葬和戒毒的先行者之一,1936年中国火葬会成立。
伍连德认为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明的史册之一,科学史能令人明理而博综智慧,他重视医学文物搜集,提议中华医学会建医史博物馆。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里森(F.H.Garrison)出版《世界医学史》,书中有多页文字介绍中国医学,多有讹误。伍连德阅后,感慨良多,遂致函作者质疑。作者复信称:“中医或有所长,但未见有西文著述者,区区半页之资料,尤属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并反问伍连德,中国医学既然有很多具有史学价值者,为何中国人不撰文介绍。此答复对伍连德刺激很大,于是同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堂的医史学家王吉民博士商议合作撰书。历时20年,终于在1932年出版了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医史》一书。全书706页,插图92幅,以时代背景、纪年纪事,按章节体裁撰述中国医学的发展。书从上古伏羲氏时代的医学史到20世纪初叶,时间跨度5000年之久,以殷实的史料和不薄古、更厚今的发展观阐述学术发展、学科特色、医事医政和医史人物。例如书中指出,“河图”和“洛书”既是我国的文化起源和象征,又是古代中医学理论模型的“教学挂图”;他指出坐堂医是医圣张仲景的独创;书中还收录了明代李时珍身着楚王府太医官服饰的画像。据他的考证,西医学最早被中国认识的时间是1294年,当时为元代,欧洲“圣芳济教会”派习修西医的医生兼教士来华宣讲医学和传教。《中国医史》的出版在国际上,以事实为中国医学抗争荣誉,在国内也驳斥了中医取消派,可谓“保存国粹,矫正外论”。
1937年“七·七抗战”之后,因日寇催逼,他举家避居香港,1946年以后定居马来西亚怡保市,1960年1月21日逝世。他以才调高迈的学术构建了自己的名山大业,代表著作有《肺鼠疫概论》《中国鼠疫流行史》《霍乱概论》等,发表医学论文百余篇。为纪念他的业绩,在哈尔滨东北防疫处旧址建有伍连德博士纪念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内立有他的铜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立了伍连德讲堂。当年,梁启超先生曾赞誉他:“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他是20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医学家,其功绝当世的业绩也是中国医学的骄傲,他永远是医界的榜样。作为后学,笔者填《蝶恋花》一首以缅怀先辈:
杏苑群芒谁尊主?满园飞花,皆为上工舞。执柄除疫时独步,创院建所传千古。
博士进士不殚数,汲后开先,结盟医坛沪。仁术流芳香如许,仰止高山德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