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今日文学创造之正法
创造之为言,作也;批评之为言,评也。作文作诗,评戏评画,作与评皆吾国旧有通行之字。而今人喜造新名词,不厌繁冗,好为重叠,乃曰创造与批评云云,殊嫌多事。惟本篇既为今之自命创造者说法,名从主人,故亦沿用之。其他如不曰仿(如仿黄鹤山樵笔意,仿元人法是)而曰摹仿,不曰文或诗而曰作品,不曰思而曰思想,不曰情而曰感情,皆同犯此牵合堆积之病,然非此篇之所欲言也。原文学之有批评与创造,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所以相辅相助,互成其美与用,缺一而不可者也。本志发刊,以“学衡”为名,首数期中,若梅、胡诸君所作文,于批评之要义及今日中国文学批评之正法,业已阐发无遗。然本志实以创造与批评并重,故今者聊贡其一得之愚。以常理言,必先有创造而后有批评。又创造之作必多于批评之作。反是则如未有人民及原告、被告而有审判厅及法官。又一马曳车而以四五人御之也。吾国年来之文学杂志,综各派各种而言之,似批评多于创造。论究文学之义理方法者,连篇累牍,且不乏佳制。而作出之诗词、文章、小说、戏曲,其可观者则寥寥可数,谓非一偏之失耶?必自能创造而本于经验以为批评,则其批评始不落空疏。必有极多创造之新材料以为批评之资,则其批评始能有用。又必先读古人及异国之书,而后读今人批评此类书之文或征引及之者,则读者始能获益也。准是,则欲谋改良光大吾国之文学,批评与介绍而外,尤须研究创造之正法也明矣。
窃尝读各国文学史,而知古今来文章著作之盛,即光明伟大之文学创造,常由于二事:一曰天才,二曰时会。一者人也,二者境也。(一)所谓天才者,如希腊远古,史诗之歌者千百,而独荷马之《伊里亚》《奥德西》二篇能传于后。如纪元前五世纪中,雅典每年必有庄剧比赛之事。每届报名与赛者多人,中选获奖者三人。每人作庄剧三种,行之百年,所作之多可想。而今传者惟有爱斯克拉、苏封克里、尤里比底三人之作,合计不足四十种;余人则并其名氏亦均湮没。如罗马共和时代,以元老院为政治中枢,文武百官,均于此宣示政见,请决可否,往复辩说,指陈利害。又法廷之上,每案皆有律师,逞其词锋。而其时之人,皆以辞令为专学,故何独西塞罗(参观本期《西塞罗说老》篇)之辞令著作传于后世,而为罗马之第一人。如英国伊利萨伯时代,戏剧大盛,作者若彼其多,传于今而为人所熟读者,亦有十余人,顾何以莎士比亚之作,独远在诸人之上,其意境、其思想、其艺术,皆非余子所可几及。比并而观,优劣显分。此外之例,不胜枚举。其在吾国,如唐诗中之有杜甫,宋词中之有清真、稼轩、白石、梦窗,元曲中之有关汉卿、马致远,清代小说中之有曹雪芹,皆为出类拔萃,卓然精工而享盛名者。则问其曷克臻此,若谓纯由于时会,则与彼等同时之人及作者,固皆处同一之时会,何不能也?若谓由于彼诸人奋志攻苦,精心结撰,而持之以恒(法人Buffon有言曰:能耐苦至极之人谓之天才),本于一生之经验及练习,而其业以进,遂能登峰造极。然与彼等同时之人及作者,立志之坚,用功之勤,享寿之长,著作之多,且有过之者矣,又何不能为此也?此其中必有缘于彼诸人之本身,生来禀赋之资,而非由于外境及人力,无以释之,名之曰天才。(二)所谓时会者,如古代纪元前五世纪希腊之雅典,既破波斯,又为盟主,国力鼎盛,财源充辟,人民精神焕发,才思横溢。凡百艺术事业,均造诣绝伦。不仅文人作者巍巍辈出而已,所谓贝里克里之时代是也。又如纪元前一世纪之罗马,所谓奥古士都时代,共和之乱甫定,帝政之业初成,海宇太平,人民乐业,府库充盈,兵备修整。而朝廷之上,优礼文人,诸大作者如桓吉儿(Virgil)辈,均聚居都下,侍从唱和,一时称盛,而各成其不朽之杰作。近世如英之伊利萨伯时代,女王中兴,大破强敌(西班牙之海军号称无敌事在一五八八年)。永绝外族侵凌之势,确立海上霸业之基。将帅欢颂,作史以扬国威,人民讴歌,演剧以祝胜事,作者辈出,而莎士比亚即挺生于其间。又如法之路易十四时代,国运方隆,霸业鼎盛,文治武功,雄视全欧。其国之典章制度、礼节风俗,甚至服饰冠裳之微,世人均争来效法。而法国数百年中之大文豪,几尽生于此际,群集巴黎城中。举凡庄剧、谐剧、诗、文评、辞令、宗教道德之作,以及尺牍传记,每种文体皆有其造诣精绝之大作者。是故法国文学全史中最盛之时期,而亦古今各国所希见也。此外之例,不必遍举。吾国若汉武帝、唐太宗、清圣祖之时代,依稀似之。大凡政治修明、声威远被、民康物阜、风美俗淳之际,亦必人才辈出,文学昌盛。故一国之文学史实与其政治史关系密切,而文章著作最盛之时,正即其国运最隆、国威最张之时。此即治文学史者所谓文学大成时代(Theory of Classical Age)者是也。次于此者,则为国运最衰、世变最烈之时。海宇分崩,扰攘割据,争战不息,生民涂炭,不免于困穷流离死亡。又邪说暴行有作,人心忧疑惶骇。然当此际,每有大作者挺生,以诗文写其目击身受之忧患,而成为千古名篇。若吾国之杜甫、屈原,西洋之但丁、弥尔顿是也。以上二者不同之处,即当国运最盛之时,天才必众多。一时各体之文章,均有首出之作者,济济雍雍,如诸天列宿,风云际会。而当国运最衰之时,人才必寥落。一二杰出之大作者,如孤峰万仞,老松千尺,独立云霄,以傲霜雪,此其别也。但除此二者以外,则文学创造决不能臻甚盛,吾所谓时会者此也。
今试以此说按之吾国,吾国有五千年之历史,其间负天才之作者接踵相望,而尤长于文学。就往以察来,则今后不乏文学创造之天才,可以断言。若论时会,则今日者,诚千载一时之机遇,而不可再得者也。东方西方之文明接触,举凡泰西三千年之典章文物、政术学艺,其人之思想感情经验,以及穷研深几之科学哲理文史诸端,陆离璀璨,悉涌现于吾国人之前,供我研究享受,资用取汲。且由此而吾国旧有之学术文物,得与比较参证,而有新发明,新理解,琢磨光辉,顿呈异采。凡此皆创造文学之新资料也。且征之前史,世变之速且钜,殆未有若近今之中国者也。三十年来,国中政治社会、风俗学术之变迁,下及水火刀兵,饥馑颠危,各省人民之苦况,无一而非创造文学之资料,信手拈来,写之如法,均成佳篇。虽不能望文学大成之时代之出现,而或可有一屈原一杜甫一但丁一弥尔顿之出现。故曰:为创造文学计,今日者诚千载一时之机会也。
然而天才果已出乎?千载一时之机会,又果曾利用之乎?呜呼,耗矣。哀哉!吾国今日之为文学创造者也,纷纭号呼,扰攘喧呶。横暴激烈,骄蹇自憙,此创造者一般之态度也。书报之多如鲫。所号为创造家之已知名未知名者,其数千百。每人所作,又连篇累牍,洋洋洒洒。且稍露头角之人,其作品及名氏必散见于各种书报,而不专囿于一隅。于是成绩之富,出品之多,乃使各家书局承印不暇,内地报馆转载不遑。全国少年学子,即不诵读古书、研究科学,而以其全副时力尽读此等文学创造之作,犹苦不能周遍。或略读之后,即无暇再读,而亦自行吮笔伸纸,为我之创作。几于遍中国皆作者也,皆天才也,皆文豪也。猗欤盛哉!吾国其已臻文学大成之期乎?然试读此等作品,则见其陈陈相因,千篇一律。读过十篇可知其余千百篇之内容。以体裁言,则不出以下数种。二三字或十余字一行,无韵无律,意旨晦塞之自由诗也。模拟俄国写实派,而艺术未工,描叙不精详,语言不自然之短篇小说也。以一社会或教育之问题为主,而必参以男女二人之恋爱,而以美满婚姻终之戏剧也。发表个人之感想,自述其经历或游踪,不厌琐碎,或有所主张,惟以意气感情之凌厉强烈为说服他人之具之论文也。综上各种,察其外形,则莫不用诘屈敖牙、散漫冗沓之白话文,新造而国人之大多数皆不能识之奇字,英文之标点符号。更察其内质,则无非提倡男女社交公开、婚姻自决、自由恋爱、纵欲寻乐、活动交际、社会服务诸大义。再不然,则马克斯学说、过激派主张,及劳工神圣等标帜。其所攻击者,则彼万恶之礼教、万恶之圣贤、万恶之家庭、万恶之婚姻、万恶之资本、万恶之种种学术典章制度,而鲜有逾越此范围者也。其中非无一二佳制,然皆瑜不掩瑕,且以不究学问,不讲艺术,故偶有一长,亦不能利用之修缮之而成完美之篇章。又其中非无聪慧之才及天性宜于文学之人,惟以拘于以上所述之外形及内质之范围,如受枷锁,莫能自拔。故虽有天才,亦误入邪路,沉溺于风狂浅陋之万众之中,遂以汩没,不能磨砺成材,是则更可悲矣。而以万众少年之所作,常不免错字满纸,花椒生姜之讥。其于吾国旧学,更不能言。而于西洋学术,尤无心问津,以其所已知及所能言者,奉为圭臬,外此则深闭固拒。故其作文也,于吾上文所谓千载一时之机会者,丝毫未能理解,未能利用之焉。是故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则吾国文学创造之前途,尚复何望?如此而欲得完美精深之作品,是缘木而求鱼也。且率此以往,偏激空疏之祸,将永中于世道人心,国家、社会、世界悉受影响,固不特文学创造中之事而已也。
然则改良挽救之道奈何?曰:因势利导,使归于文学创造之正法而已。今之从事于创造者,其中实多正直聪慧之士,徒以误解创造之原理及方法,且为瞽说恶习所中,故其所行南辕而北辙,是宜启示之、开导之,以使其得偿宿愿,而达其最初之鹄的也。且老辈凋残,新陈代谢,欲谋吾国文学之创造,亦只可望之于今此一辈之少年耳。吾所馨香祷祝之天才,要必出于若辈之中,而生当其时,适能利用吾所谓千载一时之机会者,亦惟若辈耳,故惟望若辈之醒悟与努力而已。文学创造之原理与方法,有极平常、极普通,而为今人所忽视或不信者。吾今请逐条揭橥之,诚能照此以行,则前途成效必有可观。此等原理与方法,为古今东西治文学与从事著述者所共晓、所久行,本无待吾之疏解辩证。至于不信吾言者,吾亦末之何,未敢深求也。吾以为今之从事文学创造者,宜于下列诸条深信而力行之。
(一)宜虚心 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又云:满招损,谦受益。凡作诗文者(兹所谓诗文,凡小说戏剧等均在其中,以下皆同),其所悬之标准不可不高。视己之所作总不惬意,夫然后始可每篇用尽我之全副精力,以求完美,而能常有进境。法国十九世纪大批评家圣伯甫(Saint-Beuve),于所作“What is a Classic?”(此文已由徐震堮君译出,本志下期登载。)文中有曰:“吾侪立志不可不高,目的不可不远。虽以今之文述今之事,然作文之际宜常昂首入云,注视彼间巍巍高座、古之不朽之作者,而自问曰,此诸作者其将谓我何?”故如作一诗成,应以屈原、杜甫、但丁、弥尔顿等为比较。作一小说成,应以曹雪芹、施耐庵、迭更司、沙克雷等为比较,余可类推。而勿曰某杂志揄扬我,某名流称赞我,便泰然自足也。
(二)宜时时苦心练习 虚心过度,悬格过严之人,往往因自视所作陋劣已极,遂生厌弃之心,而终不敢从事练习,俗所谓眼高手低是也。然作诗文如弹琴拍球打字等事然,非时时勤于练习,断难精熟。既不谙其中艺术之精微奥妙,且一生不免艰涩之苦,故必时时练习作之。然若不用心,率尔成篇,粗疏油滑,则虽作千百篇亦无益处。故练习之作又不宜过多,但每作一篇,必注以全力,惨淡经营,使极精工而后已。如是则不为虚作,而练习乃有裨也。
(三)宜遍习各种文体,而后专精一二种 欧美戏园之排剧者,谓每一伶人须遍充生旦净丑之角色。凡男女老少、贤愚善恶各种人物,喜怒哀乐、离合悲愁各种情节,均须经彼一身演过,然后专演某戏中之某角,始能见长而精擅云。作文者于各种文体,亦犹是也。兹所谓各种文体者,旧者如古文、骈文、诗、词、歌、赋、曲、弹词之类,新者如小说、短篇小说、戏剧、论评、辩说之类,皆是也。窃谓居今之世,而号称文人者,须于以上所列新旧各体,每体皆能作之,而皆合于其中规定之艺术法程。此乃文人之普通知识、寻常本领。无之,则不足为中国之文人。各体练习通熟之后,深悉其中甘苦,而一己性之所近、才之所长,亦可察知。然后乃专心著作一二体,以求大成。总之,习为文者不必定须处处自造新意,或有感而后发。但学作各种文体,而精通其艺术法程,亦必不可少之事也。大作者如丁尼生等,少年时皆先以精通艺术法程著名,久后乃自有所表见。今之专求别异于人,而不研习艺术法程者,徒为自误误人,愚不可及而已。
(四)宜从摹仿入手 作文者所必历之三阶级:一曰摹仿,二曰融化,三曰创造。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无能逾越者也。一人练习著作之经历如此,一国文章进化之陈迹亦如此。创造之必出于摹仿,此凡稍研文学者之所共信所稔知,而不需辩说征引者也。古今论此者,以英人雷那芝Sir Joshua Reynolds所作Discourses on Painting之论为最精。时贤亦多阐发,故今不具述。总之,作文固以创造为归宿,而必以摹仿为入手。世有终身止于模仿或融化之境界者,然决无不能摹仿而能创造者也。犹之小儿未尝学步,则终身瘫废而已,何能望其与力士越沟跨野而竞走哉!有疑此者,试取莎士比亚之生平著作研究之,则见其不但毕生所历,有如此之阶级,即每种戏剧(如庄剧、谐剧、史事剧等)之编著,亦由摹仿而企于创造也。〔G.P.Baker著之The Development of Shakespeare as a Dramatist(Macmillan Co.)论莎氏之艺术最精,不可不读。〕故今之为文者,仍不能不从事于摹仿。李杜苏黄之诗,可摹仿也。而拜伦、雪莱、丁尼生、白朗宁之诗,亦可摹仿也。或师其意,或师其法,或取其词,或并为之。凡作文,苟非有意抄袭雷同,即非前人之作,而系我之作。盖无论如何摹仿,此中终有我在,固不待趋奇走怪,费尽气力,而后始可自为表现也。翻译亦摹仿之良法,可为之。然翻译之佳而入神者,已进于创造之境矣。
(五)勿专务新奇 古之作者,其人藉其文而得传于后,非其文以人而传也。同时或异世,有数多作者,同作一题,同用一法,而其能传于后者,必为其中艺术最精工、旨意最高尚之一人,而不必为生最早,或当时声名最大之一人也。天才之最高、学力之最深、艺术之最精、道德之最伟者,其吐属、其篇章,必不同于人。不必其用僻字、创新体、倡异说、反成法,而后为能出类拔萃也。今之作文者,皆犯专务新奇之病,故谬妄百出,而尤患识见狭隘,以己之所闻知、一家之主张、一人之学说,奉为金科玉律,而许以新奇。此外无论古今中外之学理、之文章,则一概斥为腐旧而屏弃之。是则其专务新奇之结果,适成为雷同而已,摹仿而已,奴隶而已。昔又有惧己之文与古今人所作雷同,为己之所不及知,而终身迟惑不敢下笔者,此则其愚更可怜矣。
(六)勿破灭文字 文章者,美术之一。凡美术各有其媒质,文章之媒质即为本国之文字,故作者必须就本国文字中施展其才力。若易以外国文字,则另是一种媒质,另需一种本领,而当别论矣。文章不能离文字而独立。自根本观之,无所谓文字之优劣,与适宜于文学创造与否也。盖文字之功用与力量,实无穷无限,要在作者之能发达运用之而已。彼不能创为佳作,或且词不达意,而倡言破灭本国之文字,别创怪体,谓非是不足显其文才者,徒见其作伪饰非,心劳日拙而已。中国文字问题,吾另有论议。文言白话之优劣,英文标点之不可用,注音字母之多此一举,吾均于彼篇详释之。兹所欲言者,即文学创造者,断不可破灭或改易吾国之文字。至于笔法(Style),则随人而异,逐篇而异,固不求其划一,而亦决不虞其雷同也。小说戏剧等有当用白话者,即用简练修洁之白话。外此文体之精粗浅深,宜酌照所适,随时变化,而皆须用文言。此外尚有一因焉,即文学之创造与进步,常为继承的、因袭的,必基于历史之渊源,以前之成绩,由是增广拓展,发挥光大,推陈以出新,得尺以进程。虽每一作者自有贡献,然必有所凭借,有所取资。苟一旦破灭其国固有之文字,而另造一种新文字,则文学之源流根株,立为斩断;旧文学中所有之材料、之原理,其中之辞藻、之神理,此新文学中皆固无之。而因文字之断绝隔阂,又不能移为我用,势必从新作始,仍历旧程。此其损失之巨,何可言喻?例如某家之长子,年二十余,已毕业大学,负有才名,正可服务社会,赡养家庭。而今忽无故毒杀之,而将其三四龄之弱弟,竭力教养,责以赡养家庭、服务社会之事。不特缓不济急,抑且弟之贤愚未可知,而兄之学问才能均归乌有,不能传于幼弟。此种损失,至可哀惜。今废文言而专以白话为创造文学之资,其弊正与此事同。故即不言保存国粹,发扬国光,巩固国基诸远大之关系,但为文学创造者之便利、之成功计,亦不宜破灭文言而代以白话也。
(七)宜广求知识 文章须言之有物。易言之,即须有充实佳美之材料,此各派文人所公认也。欲多得此种材料,自须广求知识。求得知识之法有二:曰读书,曰阅历。应读之书,国学一方如经史子集,以及掌故地理,下及说部笔记杂俎之类,均应分别精粗轻重,研读或涉猎。西学一方,如西洋各国之文哲史诸学,以及宗教美术政法科学,下及游记杂志报章之类,而尤宜于各国文字、各类文学加倍用功。虽云汪洋浩瀚,言之可惊,然当尽时与力之所至。比较言之,多读得一册,则将来作出文章,即较多一分价值与精采耳。至论阅历,国内各处之山水风物,各界之实况内情,固应身历目睹,有真知灼见,而国外世界各处,亦须亲自游历察看。所获既多,不惟知识启牖,即精神亦受其感化,作文不患不精湛、不新奇矣,例如吾国向日诗文,言海者甚少。今如有人焉,其文学功深,而海上之经验又极富,则可作为至有味而至实在之诗或小说,而不必假手于彼吉百龄(Kipling)与Joseph Conrad也。且读书多而阅历富之人,其所见自广大正确,而不流于偏激狭隘。吾国今日文学创作所以空疏浅陋、剿袭雷同,而无价值者,即因作者之无知识与阅历之故。(即如今之写实小说,吾所见者,每觉其不近人情,不合事实,其他优劣,尚不论焉。)惟其材料缺乏,故不得不呼号标榜,趋奇走怪,而去文学正法愈远也。由前所言,我侪生当今日之中国,欲求知识,实千载一时之机会,左右逢源,俯拾皆是。有志于文者,可不勉乎哉!
(八)宜背诵名篇 中西文章之最精美者,不惟须熟读深思,且须背诵,不必甚多,然非背诵极熟不可。惟能背诵,故其诗或文中之神味格调,于不知不觉之中化为吾有,则将来作文之时,自能仿效之。且能仿效之而无痕迹,真正融化过来,得其神似而不见形似,如此又何害于摹仿哉!且摹其神非窃其意也,摹其格调非窃取其材料也。然非背诵之功不能致也。譬如欲作纪游诗一篇,自谓感情及闻见皆与杜工部有合,则宜一方自整理其所闻见之材料,分析其感情,谋篇布局,计划周妥。然此时胸中尚是浑然一块,乃取杜工部之《自奉先县咏怀》及《北征》二诗复读之,至极熟,掩卷置之。少过,乃实行作诗。此时须严遵原定之计划,惟用自家之材料。(如恐暗中游移随人,可预先将所画者用散文写之于纸,分定段落。今乃执纸为凭,逐段译之为诗,自不患失原意矣。)然因读过杜诗之故,故作出甚觉流畅,而不知不觉之间,局势格调,迥不若人。此固杜诗之力也,而吾固未尝有意摹仿也。又如欲译迭更司或沙克雷之小说为吾国文,应取《水浒》或《红楼》之一段情事相似者,熟读之几能背诵,然后从事翻译。此际当力求密合英文原意,而不知不觉之间构成字句,亦不觉中英文相去之甚远也。此二例虽似琐碎迂拙,然背诵名篇而能裨益创造之理,固在于是。无论今之教育家如何论断主张,吾愿有志于文学创造者,自实行其背诵名篇之事也。(今世文学创造之要旨、之定法,必须以新材料入旧格律,或以西文之材料入中文之格律,其秘诀全在于背诵也。)
(九)宜绝除谬见 绝除成见,勿为时俗之瞽说狂潮所中,此文学批评家之第一要事,而亦文学创造者所宜着意者也。盖凡文学以真善美为归,应力求内质外形之精工,此其标准,难以数语赅括,且易于意会而难以言传。只宜相题酌材,临机定之,然决不可先存成见,著为一定之方针,即所主张者确是,亦于创造有碍,况其为时俗之谬见耶!例如作戏剧小说者,应体察人事,就其所得而表出之。其要在显示深厚之感情与人生之公理,此外应毫无拘束,无所顾忌。若乃于未作之先,遽自矢曰:我将编一戏剧或一小说以写父母主婚之横暴无理,以激成家庭革命,而鼓舞婚姻自由。作者既存此心,其命意选材,属辞比事,必受其影响,而所作者必不甚合当前之事实,与人生之真理。其书中之父母则穷凶极恶,子女则至美且淑。其间之是非过于分明,劝惩过于明显,虽受同道者之欢赏,而终难为文学之佳构也。即此一端,可见文学创造,须先绝除成见。今之作者,犯此病者最多,几若以文学为推广宣传新文化运动所主张者之器械。夫新文化运动所主张者之为是与非,如何利弊,应作别论,然文学岂可以此效用而尽之乎?故非速铲除今日所流行之俗见,使无涉于文学,则文学创造之前途断难有望,终必锢蔽沉溺而不能自返也。
以上所列,为今之从事文学创造所宜深信而力行之事,固皆老生常谈,然实对症下药,宜反复申说,而促今人之猛省者也。今更略陈就吾所见各种文学应如何著作之法,约得五类:
(1)诗 作诗之法,须以新材料入旧格律。即仍存古近各体,而旧有之平仄音韵之律,以及他种艺术规矩,悉宜保守之、遵依之,不可更张废弃。旧日诗格律绝稍嫌板滞,然亦视才人之运用如何,诗格不能困人也。至古诗及歌行等,变化随意,本无限制,镣铐枷锁之说,乃今之诬蔑者之所为,不可信也。至新体白话之自由诗,其实并非诗,决不可作。其弊本志已一再言之,兹不具述。总之,诗之格律本可变化,而旧诗格律极有伸缩创造之余地,不必厌恶之、惧避之、废绝之也。凡作诗者,首须知格律韵调,皆辅助诗人之具,非阻抑天才之物;乃吾之友也,非敌也。信乎此,而后可以谈诗。今日旧诗所以为世诟病者,非由格律之束缚,实由材料之缺乏。即作者不能以今时今地之闻见事物、思想感情,写入其诗;而但以久经前人道过之语意,陈陈相因,反复堆塞,宜乎令人生厌。而文学创造家之责任,须能写今时今地之闻见事物、思想感情,然又必深通历来相传之文章、之规矩,写出之后,能成为优美锻炼之艺术。易言之,即新材料与旧格律也。此二者兼之甚难,然必须兼之,始合于文学创造之正轨。有志之士只能勉为其难也。所谓以新材料入旧格律之法,古今东西之大作者,无不行之,此其所以为大作者也。例如杜工部所用之格律,乃前世之遗传,并世之所同。然王杨卢骆只知蹈袭齐梁之材料,除写花、写景、写美人、写游乐以外,其诗中绝少他物。杜工部则能以国乱世变,全国君臣兵民以及己身之遭遇,政治、军事、社会、学艺、美术诸端,均纳入诗中,此其所以为吾国古今第一诗人也。(李白亦文学改革家,然以李与杜较,则李之材料枯窘,多篇如一,故其诗常有重复之病。真在杜下,不待辩矣。)今欲改良吾国之诗,宜以杜工部为师,而熔铸新材料以入旧格律。所谓新材料者,即如五大洲之山川风土、国情民俗,泰西三千年来之学术文艺、典章制度,宗教、哲理、史地、法政、科学等之书籍理论,亘古以还名家之著述、英雄之事业、儿女之艳史幽恨,奇迹异闻,自极大以至极小,靡不可以入吾诗也。又吾国近三十年来国家社会种种变迁,枢府之掌故,各省之情形,人民之痛苦流离,军阀政客学生商人之行事,以及学术文艺之更张兴衰,再就作者一身一家之所经历感受,形形色色,纷纭万象,合而观之,汪洋浩瀚,取用不竭。何今之诗人不知利用之耶?即如杜工部由陇入蜀,几于每至一地皆有诗。吾国留学欧美者千百人,有能著成一集,详述其所闻见者乎?虽有之(参观本志前期李思纯君游欧及巴黎杂诗),吾殊未多见也,此无他。今之少年,命之写七言四句,平仄不误且多不能,安能责以熔铸新材料以入旧格律之大业耶!故欲谋诗之创造,则旧格律与新材料当并重。此后不难得新知识丰富之人,然能通旧格律者必甚少,一代不如一代,故吾尤祷祝倾心文艺之青年,苦研吾国诗之艺术规程也。〔近世诗人能以新材料入旧格律者,当推黄公度。昔者梁任公已言之。梁任公所作如游台湾、吊安重根、书欧战史论后诸长古,以及康南海之欧洲纪游诗,均能为此者。国内名贤遗老所作关于掌故及述乱纪事之诗,佳者尤夥。王湘绮诗以摹拟精工见长,樊樊山诗多咏酒色优伶,吾甚所不取。然如王之圆明园词,樊之前后彩云曲,均极有关系之作。间尝欲专取此类之诗外,如曾重伯之庚子落叶词、王国维之颐和园词,以及他人之无题乐府、竹枝词之佳者,抄录为一集,以供一己及知友之诵读,而示以新材料入旧格律之模范。然以见闻未广,功课少暇,故蓄志多年而无所成。世之大雅君子有为此者,吾馨香祝之。〇又尝与友谈。友曰:试为我出一二题目,俾作诗数首而行君之所谓以新材料入旧格律者。予曰:诺。第一题五言长古三首,题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赞。友曰:欲作此题,须将三子之学说理想及其在欧洲学术上影响之沿革,洞明于胸中,而撷精取要归纳于二三百字之中,予愧未能也。予曰:然则作七言长古一首,叙诗人弥尔顿之生平而传其精神。友曰:此题须先俟我读过Masson之Life of John Milton及弥尔顿诗文全集后,然后下笔,今则尚未能也。予曰:兹易以较易之题,请仿丁尼生(Tennyson)之Second之“Locksley Hall”而作七古一首或七绝四十首,写中国近年之种种奇怪思想运动及一己之感慨。友曰:此题我能为之,当即从事。然亦以他故梗沮,殊可惜也。〕
(2)文 作文之法,宜借径于古文。无论己所作之文为何类何题何事何意,均须熟读古文而摹仿之。盖凡文以简洁、明显、精妙为尚,而古文者固吾国文章之最简洁、最明显、最精妙者,能熟读古文而摹仿之,则其所作自亦能简洁、明显、精妙也。故惟精于古文者,始能作佳美之时文与清通之白话。古文一降而为时文,时文再降而为白话,由浓而淡,由精而粗。又如货币中之金银铜,其价值按级递减。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若共趋下,必至覆亡。故即作白话文者,亦当以古文为师资,况从事于文学创造者耶!试一察吾国今日通行常见之文章,则就其体裁,可别为三类:曰文选体,曰古文体,曰白话体。举例以名之,如下。
(一)文选体 《邃雅堂诗序》 柳诒徵
黔中诗家,照耀海内,俶落雪鸿,袭奕桐野。郘亭经巢,堂庑弥廓。雄夺万夫,秀抚千哲。鳛部振采,煜于龙鸾。黚水缋文,郁乎濉涣。灵怪所,晚近益恢。毕节余子,磥硌英多。纷纶五经,皋牢百氏。服膺洨长,上溯结绳。哜胾郑堂,旁求失野。出其一艺,已轶九能。声韵之作,篇什尤富。玉积玄圃,珊交邓林。大句硉兀,惊轧霄霆。曼歌裴回,香草醉骨。寤寐所系,笃于饭颗。恢诡之趣,式诸漆园。芒万里,锦字一囊。虺河腾精,蜻洲濯魄。综厥诗境,跨越乡贤。诒徵尝预麈论,窃窥骥毛。燕市抚尘,吴语述愫。长城之喻,今有长卿。三都之序,远愧玄晏。敬缀简末,庸识石交。
(二)古文体 《书义丐》 王焕镳
义丐某,佚其氏籍。一日,晨出,拾金钗一。及午,见一婢蓬首号,奔河下。止而询之,知其主妇遗钗,意婢,挞之,无以白,遂思自沉也。亟归其物,主人遣以金。笑曰:“苟利此,奚返钗为?”竟去。初丐得钗,喜甚,既念窭人卒得此,不祥;脱累人,不德。遂蹲以须,卒用全婢。夫士平居以道义自期,临利不能以稊米,狐趋而犬夺之恐后,履行之艰如是哉!困蹇至丐,独急人而不悔,此其所以丐也与。庚申秋,吾师徐益修先生言此事,因命笔之云。
(三)白话体 《记痕》(译短篇小说) 陈训慈
他们俩这样的结合,就发生真著的效果了。距他们结婚不久的一天,埃尔茂兀坐着,注视他的夫人,脸上现出一副厌苦不安的形状,缓缓的说:“琼哀娜!你脸上这个记痕,果然从不曾拭去过吗?”“不曾,确是不曾的,”她笑着回答,但是见了他庄重的神气,她便深深地赧颜了,“老实告诉你吧,别人说我这记痕是幻符,我也只得当它是应该的。”
“唉!在别人的脸上,这或者是不妨的。”她的丈夫回答,“但是绝不该在你的,亲爱的琼哀娜!你禀生于自然这样完全,就这一点微瑕——我原不敢说这是瑕还是美——实在震惊我;因为这正是地球上缺点的表识啊!”
上举三篇,均可为每体极佳之例。(三篇均见《文哲学报》第一期、第二期文苑门〇《记痕》一篇仅节钞两段,又擅易一二字,以示今日白话文之通例,作者谅之。且此三篇吾借用为文体之例与原作者毫无关也。)比较观之,可知为适中合用计,则古文体实远出其他二体之上,而为今日作文者所宜奉为规范者也。世之所病于古文者,以其陈腐也,以其空疏也。不知今日学为古文,乃学其形式与格律耳。而当以今日之新思想、新材料融纳其中,则又何陈腐空疏之足患哉?试稽各国文学史、散文与诗,各有其最精之时期。后之学之者,惟取此最精之时期而学之,初不问其为远古为近古也。如英法两国之散文,均以十七、十八世纪为最精,后人尊之为文章正宗。故迄于今日,仍摹而效之,而不径学十九世纪之散文也。今日美国文学泰斗,如白璧德,评之者谓其文实得力于约翰生,彼固十八世纪之人也。又如穆尔,评之者谓其文颇学Sir Thomas Browne。彼则十七世纪之人也,古文虽盛于唐宋,而衍于明清,益兹光大,并非远古之珍物。以古文较之文选体,更较之于李梦阳、何景明辈之文必秦汉,非是则弗道者,果孰为远孰为近也?且古文之价值,不惟在其形式,抑且在其材料。唐宋人之倡古文,以破选体之词章;明清人之倡古文,以矫制艺之八股。当举世伈伈伣伣,卑污苟且,咸以此机械文章之词章八股,为骗取功名之具,以求富贵利达。而有人焉,特立独行,茹苦耐贫,究心于学问经济,致力于圣贤之教、经史之学、治世经邦之要、天下郡国利病之途,以及教育大凡、人生要理,凡此种种,乃以古文写之。然则以古文与词章八股较,果孰有价值孰无价值也哉?果孰为空疏陈腐也哉?(今人无知而武断,不惟盲于新旧之争,亦且有以古文与八股并为一物而攻击者。吾亲见其人,谓桐城派古文即八股,而曾文正之《经史百家杂钞》乃以八股家眼光选成,而备学八股之人之诵读。呜呼!吾欲无言。)且吾已言之,今之学古文,乃学其格律,非学其材料;则作出之文之究空疏与否,当视作者之有无材料为断,而不得辄为前人格律之咎也。古文之最可厌者,莫如赠序,以其为应酬文字,言之无物而颂常溢量。然此亦后来效颦者之咎,其在大家,则往往避实就虚,借题发挥,虽系应酬小件,而以平生蕴蓄之学术义理怀抱,倾泄而出之。后之人固未敢以应酬文字目之也。其在西国,自希腊之Theocritus及罗马之桓吉尔(Virgil)以降,有所谓Pastoral Tradition焉。即将己身及己之亲友,各与别号,饰为牧童牧女以写之,而以牧事田功喻文章事业,此文学上之一规例也。又有挽歌(Elegy),以吊死者而颂扬之。此为文学上又一规例也。一六七三年,弥尔顿之友金氏(Edward King),溺死于海。盖尝同学于剑桥大学,既死,同级十余人,议各作诗或文一首,合刊小册以志哀,盖尤今之开追悼会、刊哀思录者之所为也。弥尔顿与金氏,交本非厚,乃循例作挽歌一首,曰Lycidas,亦用牧童之旧典。常人所为,尽于此矣。而弥尔顿默察世变,知大乱之将至,而尤恨教会中人之腐败,贪蠹淫污,实为召乱之主因,愤激之极,乃一畅发之于此诗。盖以金氏尝有为牧师之意,故托言及之。于是Lycidas遂为传世之作,此一例也。又如两国报章杂志中,例设书评一门,汇纪新出版书籍之名目而加以短评,为之者不能工也。而法国十九世纪文学批评大家圣伯甫(Sainte-Beuve),任巴黎Globe、 National、 Revue de paris、 Revue des Deux Mondes、 Constitutionnel、 Moniteur等报之书评门记者,每星期作文一篇,为之数十年,几无间断。其题悉非自择,而视新出之书为定。然以圣伯甫之博学多才,凡其所作,皆借题发挥,自抒所见。风檐寸晷,蔚成名文,综之为Causeries du Lundi、 Nouveaux Lundis等书,共凡四十余卷,篇篇皆传世之作。论者且谓读毕圣伯甫全集者,于十九世纪学术思想变迁之大要,已尽窥知。则其精博,可想而知。此又一例也。由是可见大作者用借题发挥之法,虽作应酬文字,亦迥不犹人,而文章程式不能困之也。且古今东西,无时无地,不有应酬文字,而在今为尤繁。总统之告谕、官吏之贺电、公司团体之宣言、名流之演讲、议员政客之发表意见、报章杂志之社论时评、宴会欢迎之说辞、事务结束之报告,下及男女学生办校刊、奏新剧、开游艺俱乐会等,其中所用之文章,何一而非应酬文字哉?何一而非印板死套哉?何一而非极端陈腐空疏哉?不特中国,西洋亦然。此类事务,吾亦尝躬与其间,亲自执笔,乃知其中皆有定格,非此程式之是遵,非涂饰堆砌许多陈套烂熟之门面语,则作出必不受欢迎。即吾有极新奇极伟大之思想,极精警极富丽之文章,当局者亦必不许吾之阑入而害于其事也。以此等文章较之韩柳欧苏方姚恽张之古文,果孰为空疏陈腐也哉?总之,文之虚实精粗,有无价值,全系于作者之才学,而非文章格律之为病。故今者摹仿古文,而使所作各种文字皆能简洁明显精妙,以臻创造之极轨,故无所用其迟惑也。(参读《文哲学报》第一期徐景铨《桐城古文学说与白话文学说之比较》一文。)
(3)小说 西洋近今盛行短篇小说及独幕剧,此亦文学衰象之一。盖人皆趋重物质生活,专心致力于文艺者甚少。彼蚩蚩营营之大多数之人,以文学为消遣品,仅于其作工治事图利赚钱之余暇,以及乘火车住旅馆候客人等无聊之片时,展卷以求娱乐,时刻一到,即复抛置。若强以读长篇章回体小说,一时既苦未能终卷,而随意取来一书,中途阅起,亦苦前事不明,线索不清,茫然如堕五里雾中。且彼辈不惟无此时,亦且无此力。盖今世之人,于其所营之事业、所研之专门学问而外,其他万事漠不关心,于文艺纯属门外汉。即小说亦不惯诵读,读之亦不甚能解,而厌倦思睡。故编著小说杂志者,为迎合此大多数人之心理,而广销路起见,遂专作为短篇小说。盖短篇小说可于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内读毕一篇。而其中人物极少,情事极简单,易于领会。且稿费印工较少,故杂志之定价亦可较廉,而凭广告以博巨资也。(长篇小说单行本,在在与此相反,故难谋利。)此短篇小说之所以盛也。独幕剧之盛,亦同一理,皆由于供消遣、广招徕,速成而赚大钱之心理,供给与需求两方相助相成,遂以效此。然小说中究以长篇章回体为正宗。从古之小说大家所作者皆长篇。而惟长篇小说始有精深优美之艺术之可言。西洋现今作长篇小说之人,尚不为少。返观吾国,则近年新派之言文学创造者,莫不作短篇小说,而鲜有作长篇章回体者。吾以为此亟待改良,而不必效西人之所短,且又过之也。至于在今日作小说之法,亦宜以新材料入旧格律。吾国旧有之稗史,其中各体均备。(稗史分为四种,其中惟短篇小说,欧洲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所发明者,似为吾国所无,其余均有。至稗史之四种,小说与稗史之别,均详拙撰《小说法程》,下期登出。)而章回体之长篇小说,艺术尤精。其中之规矩法程及词藻,均宜保存之,遵依之。(其故与前节诗同。)同时更须研究西洋长篇小说之艺术法程,以增广之,补助之,而进于至美至善。此所谓旧格律也。至所谓新材料者,与前(1)诗之一节所言之新材料略同,不必复述。且今日者,尤为著作长篇小说最佳之机会,不可不利用之。盖小说乃写人生者,而惟深思锐感、知识广、阅历多之人能作之。吾国近三十年来,国家社会各方变迁至巨,学术文艺、思想感情、风俗生计,亦日新月异,今是昨非。苦乐悲欢、成败兴亡、得失荣辱,尤有泡影楼台、修罗地狱之观。凡此皆长篇小说最佳之资料,任取一端,皆成妙谛。如能熔铸全体,尤为巨功,而惜乎少人之利用之也。(吾尝有志于十余年前与友共为预备,而终嫌时力学识阅历均不足,卒乃废然也。)作此类小说之定法,宜以一人一家之事,或盛衰离合,或男女爱情,为书中之主体,而间接显示数十年历史社会之背景,然后能举重若轻,避实就虚,而无空疏散漫之病。(作一部历史、一部自述,写三十年来中国之情况,其事不难。求一现成或虚构之故事为寻常小说之资料,其事亦不难。然欲求一段故事可作小说,而又足以代表政治社会各方三十年中之情形则甚难。吾之终未敢试作者,以难得此一段故事也。)自昔大家作历史及社会小说者,靡不用此法。一者如曹雪芹,则以宝黛之情史、贾府之盛衰,写清初吾国之情况。二者如沙克雷,作Henry Esmond则以此人之遭遇及家庭爱情,写十八世纪初年英国之情况及一七一四年政变之始末。三者如George Eliot,作Middlemarch,则以三对男女之爱情,或成或败,写十九世纪初年英国村镇之情况。外此例不胜举,今均可取为法也。(吾国晚近小说,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及《广陵潮》,篇幅范围均甚大,而颇用吾兹所言之法,惟皆有所短。大率吾国之新小说,其人生观皆欠深厚,欠中正。辛亥以前之小说,多以鼓吹种族及政治革命为志。而最近十年来之小说则流于刻薄冷酷,写恶人处处形容太过,而无善可感可法。近者黑幕、大观等书流行,而新文学家又力倡写实小说,适足推波助澜,助长其恶而已。)如上所言,其事甚难。然教育小说则极易作,少年学生亦可下笔。兹所谓教育小说者,非如寻常教育杂志之所载,关于学校生活,意在说明教育原理、教授方法,而晓示品格修养者。(如《馨儿就学记》《埋石弃石记》之类。)兹所谓教育小说,乃指小说之一种,内述一人自幼而少而壮而老之思想感情、见闻境遇之变迁,而国家社会种种之变迁,即由此一人之所见所感者而代表。以时为序,层次阶级显然,内外兼具。外示环境之沿革,内示个人身心之发育成长,又可谓之纲鉴体之小说。最著名者如葛德(Goethe)之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及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两书[1]。又如今世英人Arnold Bennett之Milestones,虽系戏剧,亦用此法。吾国今日学生之有志者,甚可从事此种。但将一己及其朋友之经历,依实写出,娓娓动人,虽不能为巨构,而亦必可观也。故吾特表而出之。除上言诸义以外,吾所愿为今世从事于创造之青年告者:多读中西之佳小说,而深究其艺术法程,一也。勿作问题小说(见前),二也。勿专务作写实小说,而宜有深厚中正之人生观,三也。总之,但以恶劣牵强之白话,每行数字至十余字,英文标点,写一零片一小段极平凡之感情闻见。此种短篇小说,实无价值。而彼专图谋利糊口之下等文人,所作不出酒色歌舞、游乐赌博之事,陈词滥调、堆满词章之非新非旧之小说,其无价值,更何待言也。
(4)戏剧 欧美今日通行之戏剧,种类綦多,若Opera,若莎士比亚等之名家戏剧,若寻常新戏,即Comedy of Manners,若Musical Comedy、 Burlesque、 Leg Show等(各种杂剧,极视听之娱者,尚不在内),同时并存。虽术有精粗,道有高下,然因人性之不同,地位嗜好之各异,故以上每种戏剧各有其光顾之座客,而无废绝衰竭之忧。由此数证观之,则吾国之新旧各种戏剧,悉可听其存在,并宜自求发达精工,观者随其所好而往,固不必靳靳争辩绝此废彼也。要之,每种艺术必自有其价值,自有其格律规程,决不可以此例彼,强以一端概全体,而有入主出奴之见。吾国旧戏以京剧为主,再则昆曲,此二者之一切艺术规矩,其著作排演布景衣饰之各种格律法程,悉应遵仍旧贯,不可妄事更张,强以新戏之布景等入之,致成非牛非马之观。所谓改良旧戏之法,只宜添著脚本而止。即所著者虽用新思想、新事实,然亦必恪守旧剧之规矩,方为合用。有如欧洲昔日希腊古剧及莎士比亚时之剧,其剧场布景等等,皆极简陋,然其剧之价值,反远在今日新剧之上,何哉?因戏剧之真正目的,在想象力之感化,而非写实之摹仿。故古剧中之剧场(Stage of Imaginative Suggestion),实胜过今日新剧之剧场(Stage of Realistic Imitation),而近年欧美有所谓提倡剧场布景趋于简单之运动,并主张剧场观客之数宜减少。彼非好为摹古,实欲救今日剧场过度写实之弊也。准是以论,则在吾国新剧亦宜于精神艺术上用功夫,而不可徒炫布景之繁复。而吾国旧戏中之京戏,实与莎士比亚时代之戏剧相似,而昆曲之人少事简而重歌唱及词藻,实近于希腊古剧也。(此事后当另作专文详论之。)由是比较,而吾国之旧戏之价值乃见,以其有多年之旧规,而自能造成一种幻境以悦人也。若论新剧,吾意此决不可苟作,宜多读名家剧本,精研西洋戏剧之艺术之法程。编剧宜有深厚中正之人生观,不可专作问题戏剧。(其理由与小说同,见前。又参阅本志第四期华桂馨《论戏曲与社会改良》一文。)不可徒倡训诲主义。剧中人之谈话,固宜用白话,以求合身份而描摹逼真。(然学生式、英文式似是而非之白话,亦不可用。)然布景之说明等,则宜用文言,以示分别。(印刷宜用两种字体以分别之。)外则戏剧一业,实含编剧、排剧、演剧三事,而三者关系至为密切。欧美之编剧者,有学校,有师承,须经长久之练习,其事非易,固人所共知。而其于排剧演剧,视之尤重,其办法可谓以军法部勒之,井井有条,能者在位,职权分明。上施令而其下绝对服从,谋全剧之成功,而毫不存显扬个人之想。其精密严整、协力同心之处,不惟为排剧演剧之良法,亦且可为凡百办事者之模范也。吾国近来学生演剧之事盛甚,然其排演多不免凌乱散漫,实与吾国腐败之政治、腐败之社会相为呼应。吾故愿吾国之排剧演剧者振作精神,修明法规,效法欧美排演者之郑重其业,辛苦从事,则不惟新剧前途之幸,且可由此养成办事奇才,与纪律合群之观念也。
(5)翻译 翻译之术非他,勉强以此国之文字,达彼国作者之思想,而求其吻合无失。故翻译之业,实吾前所谓以新材料入旧格律之绝好练习地也。翻译有三要:一者,深明原文之意。二者,以此国之文达之而不失原意,且使读之者能明吾意。三者,翻译之文章须自有精采。是即严又陵所谓信达雅也。翻译之法无定,或逐字逐句译之,或通篇译其大意,要视为之者如何耳。然其最要之着,在求两国文中相当之词句,既得之,则以此易彼。古今翻译大家论翻译者:(一)如乔威德(Benjamin Jowett)则有折衷两全之说。(参阅本志第八期《钮康氏家传》第十六页按语。)(二)如杜来登(John Dryden,参观本期插画第一幅)则谓翻译有三途:一曰直译(Metaphrase),二曰意译(Paraphrase),三曰拟作(Imitation)。三者之中,直译窒碍难行,拟作并非翻译,过与不及,实两失之。惟意译最合中道,而可以为法。凡译诗者,不惟须精通两国文字,且己身亦能诗,尤须细察所译之作者意境格律之特点,即其异于他诗人之处。既得,吾乃勉强练作一种诗体,其意境格律与彼同,然后译之,始能曲折精到也。至于意译之法,简括言之,词藻尽可变化,而原意必不许失。执两用中,求其适当而已。〔以上之说见其所著Preface to the Translation from Ovid ’s Epistles(1680)。其言虽为译诗者而发,然各体文章之译法均可通用,有志译事者可取而读之也。〕翻译固非创造,然翻译之佳者,其文章自有精采,亦即可谓创造。如莎士比亚之时,英国Sir Thomas North之由法文本重译布鲁特奇之《英雄传》〔Plutarch Parallel Lives(1579)〕。又John Florio之译Montaigne文集〔Essays(1603)〕及George Chapman之译《荷马史诗》(1610—1615),在当时及后世,固皆以创造之作目之也。故希腊罗马文学名著,英国早皆有极佳之译本。而近今日本之翻译外籍,尤称敏速普遍。吾国译事与之相较,殊远不及也。近年吾国人译西洋文学书籍诗文小说戏曲等不少,然多用恶劣之白话及英文标点等,读之者殊觉茫然而生厌恶之心。盖彼多就英籍原文,一字一字度为中文,其句法字面,仍是英文。在通英文者读之,殊嫌其多此一举,徒灾枣梨。而在不通英文者观之,直如坐对原籍,甚或误解其意。此其病由于操译事者未尝下苦,以求相当之部分,融化过来。故今欲改良翻译,固在培养学识,尤须革去新兴之恶习惯,除戏剧小说等其相当之文体为白话外,均须改用文言。(参阅本志第九期“文苑”《梦中儿女》篇第一页编者按语。)至欲求译文之有精采,须先觅本国文章之原文意趣格律相似者,反复熟读,至能背诵其若干段,然后下笔翻译。此时需求密合原文之意,则所得者,既不失原意而又有精采矣。〔参阅上文(七)宜背诵名篇一节。〕
以上略陈吾对于创造各种文学之意见,多本于读书及经验揣摩而得来。虽吾不必能躬行之,然确信其理为不谬,其法为不拙,而愿国中有志文学创造者之教正并试行者也。至上述各义,概括言之,则吾首注重以新材料入旧格律,故不取白话及英文标点等之怪体,而归本于背诵名篇,为吸收融化文章精神之惟一善法。其详则分具于各节云。
——本文原载于1923年3月出版之《学衡》杂志第15期。
[1] 即歌德《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