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你这青铜鼎,是仿造的啊!
陆煊家中是有打印机的。
这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制作材料留下的,现在倒是有了再次用上的机会。
很快,一沓纸张打印出来。
李承乾接过纸,脸色顿了顿:“陆师,这后世的纸不错啊,若是我能将这制纸的技术带到大唐去...”
“现在用处不大,唐朝的制纸发展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陆煊想了想道,纸的制作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成熟,到了唐朝已经出现了竹纸,无论是光滑程度、硬度、内部纤维,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代纸。
李承乾将后世的纸带到唐朝确实有用,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回去好生背诵,府兵制的改动很重要。”
陆煊再次吩咐了一句。
李承乾微微点头。
这不仅仅是他能稳固储君之位的关键,也是能够接近母后的关键。
想到这,李承乾刚刚离开,便听到砰砰的敲门声。
“您好,天府市鉴宝中心...”
陆煊看了李承乾一眼,“你也没怎么见过现代人吧,若是好奇的话,留在这里看看也不是不可以,问题不大的。”
这年头,谁会相信古人能穿越到现代来?
而且,李承乾等人的口音语言,或许是通过那神秘玉佩的原因,已经与后世无异。
李承乾若是想留在这里看看那些鉴宝人员鉴宝,也并非是不可以的事情。
陆煊前去开门,李承乾自然很是好奇,来到这个后世了,他就见到了两个后世人。
一个是陆煊,一个就是身着黄袍的送餐人员了。
嘎吱,门轻轻打开,陆煊见到大约四五个人吧,大包小包的拎着,一个个穿着专业的服装,大部分都戴着眼镜。
“稍等...”陆煊道,让众鉴宝人员进入屋内,然后将扶苏送给自己的青铜鼎拿了出来。
“这东西是老家传下来的,据说是春秋时期鲁国一位大夫用的鼎,本来我是想留着传给下一代的,但这段时间上网浏览古董的信息,才知道原来青铜器不能交易,身为良好公民,自然准备将其上交。”
陆煊将青铜鼎放到桌案上,鉴宝人员们眼睛亮了亮。
“应该是卿大夫所用的鼎...”
鉴宝人员还是很靠谱的,仅仅是观察,就认出了这青铜鼎的来历。
“春秋时期,鼎是一种重要的礼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不同等级的大夫使用鼎的规格有所不同,按照西周的礼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确实是鲁国卿大夫所用的鼎。”
确认了鼎的来历后,鉴宝人员打开包裹,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仔细探测。
陆煊和李承乾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
“你这cos的是唐代的太子吧?”
“看这冠冕,应该是初唐时期。”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鉴宝人员在旁辅助其他人,然后注意到了身着太子服饰的李承乾,笑着道,很是热情。
“我cos的是李承乾。”李承乾现在已经知道了cos是什么意思,对答如流道。
“害!你这cos的也不像啊,两条腿站的笔直,哪里像跛脚太子李承乾?”
这名鉴宝人员性子活跃,起身佯装一瘸一拐的,“看,这才像嘛!”
李承乾的脸顿时黑了黑。
鉴宝流程大约一个多小时,结束后,那两名看起来年龄稍大一些的老者,看向陆煊,露出遗憾之色,叹了口气道:
“小伙子,你主动上交古董的行为,值得表扬,我代表天府博物馆,很感谢你的无私行为。”
“但很可惜,这件青铜鼎是假的。”
“据我们考证,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探查,这座青铜鼎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鼎,而大约是明清时期民间仿造出的青铜鼎。”
“这座鼎大约距今,有着300~600年左右的历史。”
“当然了,即使是明清时代的青铜器,依旧不可私人交易,若是你愿意的话,依旧可以上交,博物馆这边会给予你一定奖励。”
陆煊闻言,目光微顿,现代技术检测这座春秋时期的青铜鼎,只有三百到六百年左右的历史?
和自己原来所猜想的差不多,因为无论是扶苏还是朱标等人,他们从古代来到现代,身上的衣服依旧崭新,并非经过岁月时间的摧残洗礼。
所以不可能突然成为古董。
扶苏收藏的青铜鼎是春秋时期鲁国的。
鲁国距离扶苏所处的秦朝,也就大约三五百年的时间,可以说鉴宝人员鉴定的结果没有错误。
“上交吧。”陆煊想了想道,反正什么年代的,都要上交,三五百年和两千年,区别不大。
“好,我代表博物馆感谢你。”
鉴宝人员给陆煊留下了一个地址,陆煊可以按照地址,前往博物馆中心。
还免费送给了陆煊一张券。
【天府博物馆免费参观券】
陆煊扫了一眼,发现这座博物馆参观的话,需要98元。
心中一个念头缓缓升起。
他是否,可以打造一个博物馆?
秦、汉、唐、明四朝历史的古董,恐怕远远比任何一个博物馆的收藏物品更多吧?
而随着扶苏等人陆续给自己送金玉等钱财,开一个博物馆,好像问题也并不是很大?
鉴宝人员离开了,李承乾也不做多留,向陆煊行了一礼后离开。
陆煊则开始查起了开博物馆的路径方法。
.......
大唐,贞观十年!
太极宫北,紫宸殿!
唐太宗李世民独自坐于殿内案侧,听着侍卫的禀告。
“陛下,近日来太子殿下并未和任何朝臣有过往来。”
“太子殿下与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徵等大臣,也无任何联系。”
侍卫禀告后,唐太宗挥了挥手,示意其退下。
“那么,太子是如何想到,任用李纲的两个孙儿为东宫庶子,获得群臣好感的呢?”
“必然是魏王产生夺嫡之心,太子感到了压力,才想到了此法,不然的话为何太子之前未曾想过任用李安仁、李安静二人?”
“莫非,太子宫内隐藏着朕不知的高人?”
唐太宗李世民思索良久,随即唤侍卫前来。
“将这本书赐给太子,让太子为朕制作出一套改定府兵制的方案。”
下完令,唐太宗李世民若隐若现的露出一丝笑容来。
改定府兵制度,他心中已经有一套方法了。
而且他可以确认,这套方法目前整个大唐无人能够拿得出来。
因为,这是他南征北战伴生,加上总结北周、隋朝两朝府兵制度,所归纳出来的。
朝堂上的文官,对于军政并不熟悉。
朝堂上的武官,自身学识不够渊博。
他南征北战,出身贵族,执政十年之久,才总结出了新的府兵制度改定方法。
看看自己这位太子殿下,能否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其背后的人,是否有这份能耐。
不过,想来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这个太子,不学无术,哪里懂得什么府兵制?
“魏王性情虽然乖戾,但却饱读诗书,魏王府中幕僚皆出身贵族,或许魏王比太子能更懂得如何改定府兵制...”
这一刻,唐太宗李世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考验太子的同时,却联想到了与太子争嫡的魏王,并且下意识的认为魏王比太子更好。
哪怕不愿意相信,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还是更偏向于魏王。
“让魏王这段时间,也为朕总结出一套改动府兵制的方法吧...”
犹豫良久,唐太宗叹息一声,唤来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