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病预防与护理宜忌速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新生儿期常见病防护宜与忌》:新生儿产伤

头皮血肿

1.什么是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一种情况是胎儿在出生过程中,胎头受子宫口过度挤压而发生水肿,形成一个包顶在头上。这个包称之为“先锋头”或“产瘤”,属正常现象,两三天内可逐渐变小吸收,不需任何处理。

头皮血肿另一种情况是胎头在产道中受到过度挤压后头颅明显变形,骨与骨膜间发生迁移,造成血管破裂、骨膜下出血,形成血肿。这个血肿可大可小,与受挤压的程度及损伤血管的粗细有关。这种头皮血肿一般在出生后两三天逐渐增大,三四天后停止增大,触之有波动感。

2.防护宜与忌

YES

头皮血肿除个别新生儿可使黄疸加重及致贫血外,一般无特殊症状,局部也无疼痛。血肿吸收较慢,需一两个月才能逐渐吸收机化(从边缘变硬,然后逐渐全部变硬)。血肿在开始吸收机化时,边缘高起,中间凹下,像个碟子,这不是头颅缺损,而是血肿机化的表现,不需求医,不必做任何处理。

NO!

为防止感染,千万不可用针对头皮血肿处进行抽血处理。

胸锁乳突肌血肿

1.什么是胸锁乳突肌血肿

有少数新生儿(特别是臀位产儿)在出生时未见异常,出生后10~20天,家长会发现在婴儿的颈部一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的中下部有一个直径2厘米~3厘米大小的包块儿,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硬,可移动,外观不红,抚之不热,触之不痛。这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颈部过度向一侧牵拉,造成胸锁乳突肌损伤而形成的血肿;但也有因胎儿在宫内胎位不正,受到压力而颈部结构改变所致;还有人认为是胸锁乳突肌的先天缺陷,患儿大多有家族史。具体病因目前还不很明确。这种孩子的头向有肿块的一侧倾斜,而下颌及面部则转向无肿块的一侧,孩子成了歪脖子,也就是斜颈。

2.防护宜与忌

YES

用纱布袋或枕头使小儿头颈保持正位,对防止病侧肌肉萎缩有一定帮助。

在胸锁乳突肌包块处做按摩推拿治疗,从轻到重,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按摩25~30次。

固定小儿的两侧肩部,然后给头部做被动运动,下颌向病侧旋转,头向正常的一侧转,每天牵拉四五次,每次5~10分钟。

NO!

此病忌延误病情。经上述处理,多数孩子可痊愈,若患儿半岁仍未痊愈,就要及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以免引起头面部发育不对称,造成终生遗憾。

骨折

1.骨折的原因及表现

新生儿因产伤致骨折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用力不当,用力过猛或助产人员动作粗暴及技术不够熟练;也有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迅速下降,前肩胛部挤向产妇骨盆耻骨联合处,使锁骨极度弯曲而发生的自然骨折。锁骨骨折的部位一般在生理弯曲较细的地方,多以一侧为主。

新生儿骨折后常有明显的移位和成角畸形,但是远期观察,肢体功能往往可以自行恢复。其特点是骨痂出现得早,愈合得快,塑形功能强,愈合一般均较好。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就是锁骨骨折,但很少见因锁骨骨折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及肩部畸形。例如,一产妇生第一胎,足月分娩一女婴,体重4000克,孩子出生后不停地哭闹,将孩子抱起来哭闹更甚。医生体检发现,孩子头顶上顶着个鸡蛋大小的包(头皮水肿),右上肢活动不灵活,做牵拉时孩子哭闹加重。医生用双手对称性地触摸其双侧锁骨,发现右锁骨中段有骨的摩擦声,左锁骨完好,立即拍X线片,证实右锁骨中段错位性骨折,这就是孩子哭闹的原因。家长不必太紧张,患儿会自行痊愈,不会留有任何后遗症。

患儿骨折侧上肢可出现一时性活动受限,是由于活动时局部疼痛而呈现“假性麻痹”。患儿也可使痛肢紧贴胸部呈现自我保护性的功能位。骨折处次日可有外表肿胀、皮下瘀血,局部伴有骨的摩擦声。

新生儿也可能发生不完全性骨折(青枝骨折),在分娩当天触诊无明显变化,而在软组织发生肿胀时才被发现。这种骨折没有错位,X线片显示对线性或骨皮质裂开,这种骨折较错位性骨折愈合快。

2.防护宜与忌

YES

对锁骨骨折的处理,过去主张以∞字形绷带固定2周。近几年来,经过专业人士的研究观察发现可不做任何处理。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肩部增宽,错位及畸形均可自行矫正,不会留有后遗症,骨折早期护理动作应轻柔。

NO!

对于新生儿骨折的处理忌方法单一,应根据具体骨折类型给予相应处理,例如产伤性骨折中常见的还有肱骨骨折、股骨骨折,多发生于难产儿,这两种骨折用小夹板固定2周后即可痊愈。

臂丛神经麻痹

1.什么是臂丛神经麻痹

难产可能造成婴儿一侧上肢活动受限、肩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抬起、手不能抓握、患肢垂于体侧,有时还伴有同侧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以上症状均为臂丛神经麻痹所致。

臂丛神经是由第5~8颈神经及第1、2胸神经构成。第5颈神经根及第6颈神经根(臂丛的上根)最易受到损伤。在分娩时,过度地向一侧牵拉胎头,或臀位产时,头部尚未娩出即向下牵拉抬肩,易致臂丛下束损伤,引起上肢继发性麻痹。根据损伤部位可分成3类:

上臂型

此类型占60%~70%,主要损伤在第5颈神经、第6颈神经的前干接触处。新生儿出生后患肢垂于身侧,上臂内收、内旋,前臂旋前,肘部微屈,肩关节内收而不能外展,拥抱反射消失。

前臂型

约占10%,主要损伤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表现为手的瘫痪,手指活动消失,大小鱼际肌萎缩,腕部不能动。

全臂型

此类型约占20%,臂丛神经束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呈完全弛缓性瘫痪,感觉也可丧失,预后较差。

2.防护宜与忌

YES

出现了上述症状,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治疗。可将患儿患侧肩部置于外展旋位,肘关节屈曲位,掌心向前,用绷带缠住患侧腕部,固定于头一侧,使麻痹的肌纤维处于松弛状态而得到休息,并给予物理疗法,轻度按摩及被动运动;也可用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₁及维生素B₁₂等,均可收到一定的疗效。

对久未恢复的较大的孩子和已有肌肉挛缩者可考虑矫形手术。

NO!

孩子出现臂丛神经麻痹病状时,家长切忌随便活动孩子的上臂,应按上述方法固定。

面神经麻痹

1.为什么会发生面神经麻痹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受阻,头偏向一侧肩部,位于耳前的面神经受到肩部的压迫而造成损伤。

产钳放置不当,压挫茎乳孔,伤及面神经与下颌神经支的交叉部所致。

产妇为初产,胎儿过大,产力不足。

2.防护宜与忌

YES

面神经损伤发生于面神经的末梢部位,患儿出现侧面部肌肉麻痹,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哭时口角斜向健侧,吸吮无力。面神经麻痹大多为面神经单纯受压所引起,一般预后良好,多于生后数小时或数天肌肉功能即可自行恢复,不须特殊处理。新生儿如果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症状加重,则应考虑为面神经的核上部位或颅内损伤的可能性。要对症治疗,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NO!

由于面神经麻痹是产伤引起的,所以准妈妈在孕期忌体重过重、活动过少,应创造良好的分娩条件,适当活动,从而防止胎儿过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白眼球上的出血点

1.为什么白眼球上会出现出血点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过产道的挤压,眼部受到的压力过强,眼球结膜上的末梢血管瘀血扩张因而破裂,造成出血;再加上新生儿自身生理上的凝血功能低下,在球结膜损伤的情况下,又加重了出血。常在结膜外侧见到线状或片状均匀且边界清楚的红色条线状或斑片状出血灶。如局部出血较多,应立即考虑有无巩膜裂伤的可能性,应注意瞳孔的形状(血会盖住瞳孔),进行有关的检查,对症处理。

2.防护宜与忌

YES

在一般的情况下,出血不多、边界清晰、不影响视力,就不需特殊处理,多数在1个月内就会吸收。

为减少和预防感染所致的分泌物,每日应滴眼药水,1次1滴,连续1个月即可。

NO!

家长忌用脏手碰新生儿的眼睛,以免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