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无招胜有招,科考将临!
六月初夏!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福威镖局后院,林平之在演练着剑法。
他的剑法如流水,流畅而连绵不绝,每一次剑招的转变都如风般轻盈,快到令人无法捉摸。
长剑挥舞间,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恰到好处,犹如音符跳跃在旋律之中,动作优雅有力,在空气中留下一道道残影。
身法、步法、剑法融为一体。
以身运剑,身行如龙,剑行如电,流畅而潇洒。
“随心所欲,无招胜有招啊!”
良久之后,林平之收剑,幽幽叹息一声。
此时距离他在原初空间中遇到阿青,已经过去了数日之久。
在这几日里,他除了往日后的读书、写字、练武外,又增加了一个练剑项目,为的就是寻找让自己剑法突破“无招胜有招”境界的契机。
说实话。
对剑法境界中的无招胜有招。
林平之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知道了无招胜有招的玄奥。
但知道归知道,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的再简单点。
那就是。
脑子会了。
手却怎么都学不会。
就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在众目睽睽下,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奥秘一样。
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乾净,心有拘圃,剑法便不能纯。
这个道理在场的所有高手都懂得。
但除了张无忌之外,又有谁能够做到?
边学边忘,得招而忘招。
只留其神意,化招式为本能。
林平之能够理解这些道理,但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
不是因为林平之的悟性不高。
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林平之的悟性太高,心思太活跃,才会迟迟不能让自己的剑法达到“无招胜有招”境界。
这就像老顽童的双手互搏术一样。
聪明人学不会。
只有心思单纯,怀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学会。
剑法境界中的无招胜有招同样如此。
当然,剑法的无招胜有招,并不代表无敌,也不见得一定比有着固定招式套路的剑法强。
比如说,领悟无招胜有招剑法境界的张无忌,真要以剑法厮杀,并不见得比西门吹雪,叶孤城,燕十三等人强。
哪怕强如独孤求败,也不一定能抵挡燕十三的夺命十五剑。
所以剑法境界是剑法境界,剑法威力是剑法威力。
此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或许,我该去见识下真正的辟邪剑法了。”
林平之将手中长剑归鞘,目光看向林家向阳老宅方向,幽深到极点。
已经见识过元蟒吞星术和阿青剑法的他。
并不觉得辟邪剑谱还能引诱的了他。
真要论玄妙。
莫说是辟邪剑谱了。
哪怕是完整的葵花宝典。
恐怕也远远不及元蟒吞星术的千百分之一,不及阿青剑法的千百分之一。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见识过元蟒吞星术和阿青剑法的玄妙,辟邪剑谱对他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弱,自然不会去参悟什么天人化生之道。
他想观看辟邪剑谱。
却是想了解原版辟邪剑法是怎么提高身法速度和出剑速度的。
顺带的,看看能不能将原版辟邪剑谱的武道真意,融入自己的武道之中。
“少爷,府衙来了一个差役,说是送科考文书来了。”
正当林平之考虑要不要去林家老宅取出真正的辟邪剑谱时,管家诚伯快步走了进来,恭声禀报道。
科考文书?
林平之听到这四个字,顿时反应了过来。
他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着练武了,差点忘了科考之事。
科考,并非科举考试,而是科举考试前的筛选。
这种筛选一般是针对秀才而言。
唯有通过科考,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毕竟大明朝的秀才,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个县城怎么都有几十个,大明十三省,每个省又有几十上百的县城,每个省能有大几千人。
真要让所有秀才参加会试,肯定是安排不过来。
所以就有了岁考和科考这两项。
首先是岁考,一年一考,旨在考核秀才的学识有没有退步,倘若岁考不能通过,轻则降级,重则直接革除功名。
因此,在古代,不是你考上了秀才就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保持学习,并且要一年一考核,考核过了才能保住自己的秀才身份。
然后就是科考。
科考是乡试前的考试,分为六等,唯有获得一、二等者,方可参加乡试。
一般来说,一个县城几十上百个秀才,能去参加乡试的仅有不过十人左右。
关键这还只是参加乡试资格的筛选考试,不是真正的乡试。
真要是乡试的话,难度更大。
如明朝时期的FJ省,乡试三年一考,每次的录取名额只有四十个,一百个秀才里,都不一定出一个举人。
最后整个大明的举人一起参加会试,录取人数为三四百左右,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
由此就能知晓古代科举有多难了。
林平之听到福州府衙的差役前来送科考文书,自然不敢怠慢,直接就随管家诚伯一同前往了福威镖局的前堂。
“林公子,这是今年的科考文书,还请您仔细检查一番。”
“若是没有问题,麻烦您签字画押。”
福州府衙差役看到林平之后,急忙将一封盖着印章的文书双手奉上。
“麻烦小哥了。”
林平之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眼,待确定无误后,痛快的在差役手中的公文上签字画押。
一旁的管家诚伯见此,当即上前一步,送上了二两银子的茶水钱。
“多谢林公子赏!”差役看着手中的茶水钱,顿时喜笑颜开道:“小人在这里预祝林公子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二两银子,对府衙底层的差役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都能抵得上他俩月俸禄了。
不枉他费尽心思的抢来这送文书的活计。
只能说这位福威镖局的林少爷,是真的出手大方。
“皇恩浩荡,旨在科举......本官谨遵圣谕,于六月二十七日至福州府科考诸生。学问长益者,留俟科举;学问荒疏者,黜为吏民;无故而不至者,严惩不怠。”
“福州督学李文华!”
督学是提学官的别称,又名为学政。
明朝提学官,南北两直隶以监察御史充任,又称提学御史。
其余省份标配按察司副使衔(正四品)或佥事衔(正五品),又称提学道。
府一级并无专门的督学,一般由知府(正四品)兼责。
因为福州是大明福建布政司的省会。
所以福州府的督学,由福建按察司副使李文华兼任,而不是由福州知府担任。
林平之看完公文内容,并没有太在意。
算算时间距离科考的时间还有近二十多天呢。
根本就不用着急。
唯一有些麻烦的是,这位李督学的名声不是太好,其贪婪之名和风流之名,更甚于督学之名。
所以林平之考虑着要不要去送点土特产。
不是他对自己的学问没信心。
而是对大明朝的官员们没有信心。
毕竟科考不是科举,试卷并不糊名。
选拔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完全是在提学官个人手上的,若是恶了提学官,你估计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就像他老子林震南说的一样。
江湖不止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大明官场更样如此。
金搭桥,银铺路,慷慨送礼后门开。
茶作乐,酒挡灾,花花轿子人人抬。
为了进步嘛。
不寒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