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经过18年的风雨兼程,孔子学院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蓬勃发展,不仅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而且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向世界推广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关系到孔子学院向全球推广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研究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孔子学院对外不断增强中文和中国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要想增强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能力,就离不开对孔子学院所在国家的民众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所在国家的文化特点、语言习得规律、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基础上,寻找两国之间的文化共性,运用当地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汉字与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工程,已遍布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它是一个文化交流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公益机构,为世界各地想要学习汉语,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提供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和平台。
中文教学和文化传播是孔子学院的两翼,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基于此,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从本土化理论入手,分析巴西孔子学院如何立足当地,全面推进中文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本土化,着力提高孔子学院中文教学质量。因为本土化是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也是规避跨文化传播风险的最有效手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实现国际中文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本土化,提升中文学习者的获得感;二是加强学术研究的引领性作用,支撑中文推广迈向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基于传播学视角,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路径等方面,深入探讨孔子学院如何在巴西东北部推广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增强中文国际产品供给能力,推进中文融入海外民众生活;其二制定适合当地的市场化机制,凸显孔子学院民间主体身份。
本书主要围绕巴西东北部孔子学院如何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在分析巴西东北部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孔子学院提升中文和中国文化跨国传播影响力的具体路径,有助于推进孔子学院中文和中国文化全方位交流体系的建设;实践上,可以为巴西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能力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撰写团队成员共8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具有在巴西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国际中文教师的经历。8名成员均具有在孔子学院担任过至少一年国际中文教师的经历,承担过国际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任务。第二,团队中的7名中国成员均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或语言专业的学位,都是跨国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专业知识扎实,能胜任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任务。第三,对巴西文化和学生特点有一定的了解。8名成员中有1名是巴西本土中文教师,曾在中国留学攻读化学专业;有5位教师曾赴任巴西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亲身体验过巴西社会生活、接触过巴西当地民众;2位教师在线上开展中文教学,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是隔着屏幕跟巴西学生也有过很多的交流。其中7名中国成员在与巴西民众交流的过程中,对巴西文化和民众的特点,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能够根据巴西文化和民众的特点,开展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8名成员的简要信息、撰写篇章等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题研究团队成员信息一览表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驻累西腓总领馆的大力支持。首先,特别感谢中央财经大学的资助。为了落实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局,不断提升学校科学研究和国际化办学水平,中央财经大学与中国驻累西腓总领馆联合设立研究课题,组织学校老师对巴西东北部的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国家外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咨政服务,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巴西国别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感谢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跟踪指导,感谢课题总负责人刘骊光老师和子课程负责人的通力配合。我们课题组承担的子课题名称为“巴西东北部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感谢课题组8位成员夜以继日的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感谢企业管理出版社的田天和尤颖编辑,她们细致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本书得以与读者见面的重要保证。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对巴西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能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东西仍然需要沉下身去,深入研究。因此,书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研究不周或蜻蜓点水的地方,恳请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彭现堂
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