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诸葛亮之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吕布时常派人前去司马懿大营前搦战,可是,司马懿一直不肯出兵,双方陷入了对峙状态。
这一天一大早,吕布刚刚洗漱完毕,就有打探消息的人跑来报告,说司马懿的人马已经于昨夜偷偷撤离。
“老儿欲逃?”吕布有些吃惊。
“小人观司马懿人马虽然撤离,但其速度并不快,恐怕有诱我等追击之意。”探子说道。
吕布思索了片刻。
自己来上庸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道身在宫廷的哀荷公主和敬哀皇后二人现在如何,若是被二人得知自己曾经亲手救了张绍,会不会感动到落泪?吕布忽然想要看看哀荷公主落泪的样子。
回想当初的貂蝉,跟随自己东奔西走,前期几乎没有落脚之地,背地里也不知道落了多少泪。而哀荷公主,却几乎从未见到其伤心的样子,纵使那伪装起来的凄楚,也倍觉令人怜爱。
“司马老儿既逃,上庸无忧矣,传旨下去,要魏泓暂且代理这太守一职,余者皆跟随朕回京。”吕布说道。
“陛下不与众位将军商议一下吗?”
“此等小事,何需商议。”吕布有些不耐烦,心里恨不得立刻回到宫中,见到那日思夜想的哀荷公主。
没多久,所有人都知道了吕布欲要回兵的消息,按照这位后主的性格居然没有派人随后追击司马懿,众人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几天之后,成都,皇宫,永安宫:
年纪刚刚过了五十岁的吴太后,坐在一张雕刻着金凤的木制椅子上,神情庄重。
吴太后是先帝遗妃,是刘备自封汉中王的时候所娶,坊间对其多有贤名。刘禅虽然并非其亲生,但是,在世的时候也对其很是礼待,尤其是敬哀皇后,入宫之后对待这位太后几乎视作亲母,这叫吴太后很是高兴。
至于吕布接替刘禅之后,忽然很少再来探视,吴太后也一直没有在意,必定身为国君,一应事务较多,吴太后亦不会强求。
好在敬哀皇后每隔几天便来问安。
今天,正是敬哀皇后前来问安的日子。
现在,敬哀皇后就站在台阶的下面。
“陛下近日身体可好,多日不见到来,哀家倒是惦念得很。”吴太后说道。
因为这位后主前后的变化太大,敬哀皇后担心引起吴太后的忧虑,故而要宫中所有人严密封锁后主出宫的消息,所以,直到现在,吴太后依然对吕布的动向一无所知。
“回禀母后,陛下一切安好,闲暇时候还曾携满朝文武大人去教场演兵,城外狩猎。”敬哀皇后小心翼翼地回答,生怕自己的话被吴太后怀疑。
“这就好。”吴太后点头。
本来这样的对话已经很好地将吕布的行踪掩盖了起来,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有宫女跑了进来。
“启奏太后娘娘,诸葛丞相宫门外求见。”
吴太后和敬哀皇后都有些吃惊。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总揽朝中大权,已经很少来宫廷了。
“诸葛丞相要见哀家,恐是有大事发生,速速请其进宫。”吴太后说道。
敬哀皇后也猜不透诸葛亮此番入宫的目的,不过,她几乎可以断言和吕布的出征上庸有关,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留下还是该回避。
站在一边的青莲丫头忽然轻轻拉了一下她的衣角。
敬哀皇后知道,青莲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在此逗留,以免引起吴太后的怀疑。
“既然我家相父来此,臣妾就先行回避,若有大事,还请母后随时传唤。”敬哀皇后万福道。
吴太后犹豫了一下。
“也好,若是诸葛丞相所说的乃是宫中之事,哀家便将一切交给你来处置。”吴太后说道。
“臣妾多谢母后信任。”敬哀皇后说道。
一盏茶的时间之后,诸葛亮在一名宦官的指引下来到了吴太后的永安宫。
“丞相无需多礼,一旁赐坐。”吴太后隔着一层薄薄的纱帘,对诸葛亮说道。
早有一名叫作爱珠的宫女手里端着一壶香茶放在了诸葛亮身边的桌子上。
“丞相协助陛下治理偌大的家国,实在是辛苦得很,而且数次远征,为我蜀汉可谓是殚精竭虑,哀家在此替陛下和先帝谢过丞相。”吴太后客气得很。
“老臣不敢。”诸葛亮急忙回答,看了一眼身边的几名宫女,“老臣可否斗胆请太后屏退众人。”
吴太后点头。
爱珠立刻对着几名宫女摆手示意,要大家去门外等候。
大厅里,只剩下诸葛亮和吴太后二人。
“丞相不知有何机密之事告知哀家?”吴太后疑惑道。
诸葛亮忽然跪倒。
“老臣自受先帝托孤之后,深恐难称其职,时时不敢有丝毫懈怠。前者,领兵北伐,闻陛下重病、秦煜谋反,老臣星夜赶回,深恐不及也。及至回到都城,方知陛下病体痊愈,叛匪早灭,老臣内心始安。如今,陛下在宫中大兴土木,且又为上庸一座难以久守之孤城而劳师远征,实令老臣不解。祈请太后在陛下回宫之后稍加干预,以慰群臣之心。”
“有这等事情?”吴太后大惊,道,“方才哀家尚在与皇后提到陛下,言道陛下甚为消闲,丞相怎说陛下远征未归?”
诸葛亮也吃了一惊,没想到这样的大事居然连这位先帝遗妃也不曾知道。不过,诸葛亮必定是少有的智者,略略一顿之后,立刻说道,“恐是皇后娘娘怕太后担心,故此不敢实言相告,既然如此,老臣恳请太后依然故作不知,待陛下归来之后在做计较。”
“陛下一向贪玩,在宫中修建些许建筑倒也不足为奇,只是这亲自统兵出征之事,绝非陛下能为也。”吴太后大惑不解道,“此事,丞相如何看待?”
“老臣不敢妄自菲薄,祈请太后日后观之。”诸葛亮回答。
后主御驾亲征,而自己被留守家中,这已经明显是后主在有意夺取自己的兵权了,自己也只有借助太后的力量才有望重回巅峰,诸葛亮这样的举动实在是高妙得很。
如果单单以权力欲望解释诸葛亮的做法,实在也是有些冤枉。这位三国时期的名臣,凡事亲恭,或许只是无法找到能够与自己比肩的能人罢了。后主脱离自己的掌控,诸葛亮自然也不放心。
一切只为复兴汉室,诸葛亮也算得上竭尽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