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浙江剿匪,事关重大
他们把山寨的情况带了回来,具体到哪里是营房,哪里是饭堂。
方孔炤从来就不是一个容易心生怜悯的人,加之他身为一地总督。
剿灭土匪这种事自然而然就做了,他们的存在对一个地方的危害太大了。
李啸风带来的五百锐士对付他们已经是足够了,但是计划还是要做的周全一些,尽量不平添伤亡。
他们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着一张详尽的山寨地形图,图上标注着土匪的布防、哨所位置以及可能的逃脱路线。
“啸风兄,这土匪山寨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方孔炤目光深邃地分析道。
“尤其是那处天险‘鹰愁崖’,几乎是天然屏障,正面强攻恐难奏效。”
李啸风点了点头,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思考这一难题。
“确实,但若绕道而行,又恐打草惊蛇,给了他们逃脱的机会。”
他沉吟片刻,忽然眼前一亮。
“方大人,你可记得我们曾讨论过的‘声东击西’之策?”
方孔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啸风兄所言极是,我们可派一小部分人,携带大量旗帜和鼓,于正面佯攻,吸引土匪注意。同时,主力部队则秘密绕道至鹰愁崖后方,利用夜色掩护,攀岩而上,直捣巢穴。”
“妙哉!”
李啸风一拍桌案,站起身来,在书房内踱步,继续完善计划。
“此外,我们还需准备火攻之物,一旦他们占领制高点,便以火箭、火油弹等物攻击山寨内部,扰乱其阵脚,再配合正面进攻,定能一举破敌。”
方孔炤点头赞同,接着补充道:
“同时,为防止土匪狗急跳墙,逃入山林,我们需在四周布下伏兵,截断他们的退路。”
两人越说越激动,不时在地图上标记、修改,直至一份详尽而周密的作战计划跃然纸上。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李啸风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
“方大人,此战关乎百姓安宁,我们务必全力以赴。”
“自当如此。”
方孔炤回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凉薄。
接下来的几日,李啸风与方孔炤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切。
他们挑选精锐士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准备火攻所需的物资,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秘密调动兵力,按照计划部署在山寨四周,只待时机成熟,便发动雷霆一击。
五天后的夜晚,星辰点点,月色朦胧。
行动的号角,以古老的竹笛与战鼓交织而成,低沉而悠长。
正面佯攻的部队,手持长矛与刀剑,在熊熊燃烧的火把与激昂的战鼓声中,如潮水般向山寨涌去。
火光映照下,他们的身影显得就像是主力一般,成功地将土匪的注意力全数吸引。
与此同时,在密林深处,李啸风亲自率领的精锐小队,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其间。
他们以夜色为掩护,借助手中的绳索与锋利的匕首,艰难却坚定地向着鹰愁崖攀登。
林间风声呼啸,树叶摩挲,却掩盖不住他们坚定的脚步与急促的呼吸。
随着时间的推移,紧张与期待的情绪在每个人心中蔓延。
在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中,精锐小队成功登顶,并迅速占据了山寨后方的制高点。
随着一声低沉的号令,他们点燃了手中的火箭,只见火光划破夜空,如流星般射向山寨内部,瞬间点燃了熊熊大火,将整个山寨映照得如同白昼。
土匪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从睡梦中惊醒,四处逃窜。
而此刻,正面部队也趁势发起了真正的攻击,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武器,与攀岩而上的精锐小队形成了完美的夹击之势。
战斗异常激烈,刀剑相击之声不绝于耳,鲜血染红了大地。
但凭借着周密的计划与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土匪们逐渐失去了抵抗之力。
最终,在一声响彻山谷的投降号角中,土匪山寨彻底沦陷于火海之中。
李啸风与方孔炤并肩站在山寨的最高处,望着下方被火焰吞噬的废墟,他们的眼神没有变化,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李啸风沉声道:
“方大人,此战虽胜,但还需要加强地方对于土匪的讨伐。”
方孔炤只是冷冷地回应了一句:
“啸风兄所言极是,回到杭州府就商议此事。”
四天后,方孔炤经受了半个多月的劳累,终于回到了杭州府。
回到杭州府的那一刻,日已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古老的城墙上。
总督府前,一队队士兵列队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显得格外庄严。
方孔炤与李啸风并肩而行,踏着沉稳的步伐步入府邸,他们的脸上虽略显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坚毅与决心。
“总督大人到!”
随着一名侍卫的高声通报,整个总督府顿时热闹起来。
官员们、将领们以及等候多时的百姓们纷纷涌上前来,或躬身行礼,或热情问候,场面热闹非凡。
“方大人,您可算回来了!这趟浙南之行,定是辛苦了。”
一位身穿官袍的中年官员上前一步,面带关切之色。
方孔炤微微点头,以示谢意,但语气中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辛苦自不必说,但此行意义重大。不过,眼下还有更为紧迫的事情需要去做。”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方孔炤的身上,等待着他的下文。
李啸风站在一旁,也不言语,只是静静地等着。
方孔炤环视四周,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诸位,我们刚刚剿灭了那股为祸一方的土匪,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整个浙江,乃至更广阔的地区,还隐藏着无数这样的隐患。土匪横行,百姓遭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若不能彻底剿灭这些土匪,我们如何能够安心治理地方,又如何能够实施我们心中的大计?”
一名将领闻言,眉头紧锁,犹豫道:
“总督大人,剿匪之事非同小可,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土匪狡猾多端,藏于深山老林之中,难以根除。我们是否应该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方孔炤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果决:
“量力而行,固然稳妥,但非我辈所为。我们身为朝廷命官,肩负守护一方安宁的重任。若因畏难而退缩,何以面对百姓的期盼?何以面对皇上的信任?我意已决,即刻起,全浙江范围内开展剿匪行动,务必做到除恶务尽,还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赞同,认为方孔炤的决定展现了官员的担当与勇气。
也有人担忧,害怕行动过于激进,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荡。
方孔炤见状,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
“我知道,此任务艰巨,但是必须去做。我将亲自制定公文,调集各地兵力,形成合力。同时,加强情报收集,摸清土匪的底细与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更加坚定:
“我要强调的是,此次剿匪行动,不仅要消灭土匪的存在,更要铲除他们滋生的土壤。我们要加强地方治理,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消除土匪产生的根源。”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人们被方孔炤的决心与远见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他的行动。
方孔炤与李啸风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剿匪行动的准备工作中。
他们亲自走访各地,了解民情,收集情报;他们与将领们商讨战术,制定计划;他们调配物资,组织兵力,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随着剿匪行动的全面展开,浙江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官兵们英勇无畏,深入虎穴,与土匪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土匪势力被彻底摧毁,百姓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对于方孔炤来说,这只是他实现心中大计的第一步。
京师。
朱翊钧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摊开着几封来自浙江的密奏,每一封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方孔炤,他这是要做什么?”
朱翊钧低声自语着,有些疑惑。
密奏中,方孔炤计划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实施大规模剿匪行动的构想被详细记述,但字里行间也夹杂着对方行事过于激进、可能引发民变的担忧。
更令朱翊钧不安的是,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朝中已有人开始暗中煽风点火,将方孔炤描绘成了一个不顾大局、一意孤行的莽夫。
“来人,传旨下去,让方孔炤即刻回京,朕要亲自问个明白。”
朱翊钧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浙江的局势,更可能波及整个大明的稳定。
数日后,方孔炤接到了来自京城的急诏。
他站在杭州府的城墙上,望着远方连绵不绝的山峦,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去,可能意味着他精心筹划的剿匪大计将被迫中断,但他也明白,作为朝廷命官,他必须服从皇命,回到那个权力与阴谋交织的中心,去接受皇帝的质询与考验。
回到京城,方孔炤被直接召入御书房。
他步入殿内,只见朱翊钧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目光如炬。
殿内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方爱卿,你可知朕为何召你回京?”
朱翊钧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显得格外威严。
方孔炤上前一步,躬身行礼,答道:
“微臣愚钝,但料想是与微臣在浙江的剿匪之事有关。”
“哼,你倒是直言不讳。”
朱翊钧冷哼一声,将几封密奏扔到了方孔炤面前。
“你自己看看,这些奏章上是怎么说你的。”
方孔炤拾起奏章,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放下奏章,平静地说道:
“微臣在浙江,确有剿匪之举。但微臣所行,皆是为国为民,绝无私心。浙江匪患严重,百姓深受其苦,微臣若不采取行动,恐有负皇恩,有愧于民。”
“你可知,朝中有人称你行事过于急躁,恐引发民变?”
朱翊钧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微臣自然知晓。”
方孔炤毫不畏惧,直视朱翊钧的眼睛。
“但微臣以为,面对匪患,若不能雷霆万钧,迅速镇压,只会让其愈发猖獗。微臣在浙江,已制定详细计划,力求在剿匪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并加强地方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匪患滋生的土壤。”
“你的计划听起来不错,但朕更关心的是结果。”
朱翊钧的语气缓和了几分,但依旧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如何保证,你的行动不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方孔炤语气坚定。
“若微臣的行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微臣愿承担一切责任。”
朱翊钧闻言,沉默片刻。
他深知方孔炤的才干与决心,也明白剿匪之事的紧迫性。
但作为一个帝王,他必须权衡利弊,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安宁。
“方爱卿,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
朱翊钧缓缓说道。
“但此事非同小可,朕需要你给出更详细的计划,以及确保万无一失的保障措施。你且回去,三日之内,将你的计划呈上御前,朕再行定夺。”
“微臣遵旨。”
方孔炤躬身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回到家后,方孔炤立于书房之中,窗外夜色已深,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与坚定的眼神。
案上铺展着浙江地图,其上以红蓝两色标注着匪患重地与官军驻防,他心中已构建起一幅详尽而周密的剿匪蓝图。
“浙江之地,山川险峻,民风剽悍,匪患久矣。”
方孔炤提笔,缓缓写下策论:
“然匪徒之患,非仅在于其劫掠烧杀,更在于其扰乱治安,破坏民生,长此以往,必成大患。剿匪之事,需以雷霆万钧之势,速战速决,方能震慑宵小,安定民心。然剿匪非止于武力,更需辅以教化,使百姓知法畏法,方能根除匪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