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跃升:新任管理者成事的底层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沟通跃升:从用自己的手到用别人的脑

经理把目标拆解成任务后,接下来就要和员工沟通任务了。

经理小张交代完任务后,发现员工没什么反应。小张问,你听到了吗?员工答,听到了。过了几天小张又问,你做了吗?员工说,没做。小张说,那你赶紧做啊!员工说,可我不知道怎么做。小张说,那你之前怎么不问呢?然后,员工问了几句后就开始做了。做完之后,小张发现员工所做的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就问道,你当时听明白了吗?员工说,听明白了。小张让他说说看听明白了什么,结果发现员工并不太理解自己的意图。

小张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巨大无力感,员工不按照他的意图做事,任务时间到了又拿不出他想要的结果。就像莫文蔚的歌中唱的,“你讲也讲不听,听又听不懂,懂也不会做,你做又做不好”。他觉得自己对整个团队是失控的,随之而来的焦虑感让他抓狂,他强烈地渴望把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升任经理之后,沟通之所以重要,从“心法”的层面来看,其实是因为过去你自己能完成的任务,现在要通过员工来完成,沟通机制发生了变化,你正在从“无损沟通”走向“有损沟通”,这是一次重大的跃升。

有损沟通

我们先来理解什么叫“无损沟通”。当我们还是员工的时候,我们是自己跟自己沟通,自己的大脑和自己的双手进行沟通,心到、眼到、手到,一气呵成,想到就能做到。我们把这叫作“无损沟通”。为什么?

请你想象一个场景:你自己去拿一杯咖啡喝。

你先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喝咖啡,然后用手拿起一只咖啡杯,把杯子放到嘴边,喝上了一口,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简单自然。

如果认真分解,你会发现这里边有大量的沟通。核心的沟通步骤有两个:一是你的大脑让你的手去拿咖啡,你的想法是无损的信息传递,完整度是百分之百;二是你的手接收到信息后,马上付诸行动,大脑如果想喝温的,它会等咖啡凉一凉再把杯子送到嘴边,手对大脑指令的接受度是百分之百。

你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因此想法传递有着百分之百的完整度,行为是百分之百的接受度。这个沟通效率是极高的,只不过你以前没有意识到。

现在情况不同了,成为团队管理者之后,你是决策者,员工是执行者,决策和执行分离,就出现问题了。

我们要知道,从自己的大脑指挥自己的双手,变成自己的大脑指挥别人的双手,沟通过程中多了两个中介(见图1-2)。第一个中介是自己的嘴,你大脑里的信息要通过自己的嘴传递出去。第二个中介是员工的大脑,它要接受信息,再把信息传递给双手。

这两个中介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自己的嘴传递信息的时候,造成了信息的损耗,完整度不是百分之百。第二个问题是,员工的大脑接收信息之后,是否真正认同你的指令,现实中往往接受度也不是百分之百,会有信息的损耗。这就叫“有损沟通”。这两种损耗在本节开头的沟通场景中都存在。

图1-2 无损沟通与有损沟通

管理者的嘴和员工的大脑,这两个沟通中介造成了巨大的损耗,这是团队管理者出现沟通困境的根本原因。

所以,从员工晋升到经理,你需要经历的第二个跃升就是:从“无损沟通”的无须技巧,到具备应对“有损沟通”的高超技巧。

那怎么做呢?

高手从不否定对方

从员工晋升到经理,就是从管自己变成管团队;就是从修身转变为齐家;就是从继承一个进化了百万年的成熟沟通系统,到新开创一个系统去管理运行。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达成目标,再难也得上。我将在第4章“沟通”中向大家详细介绍三套沟通的“剑法”——想明白、讲清楚和能接受。在本节中,我们先来学习沟通的“心法”——四种话术。我要讲的这四种话术(见图1-3),前面三种都是从各路高手那里学到的。

图1-3 四种沟通话术

不要说“这不行”,而要说“如果……就……”

我以前有个老板,他是微软大中华区的副总裁,我特别尊敬他,我们经常一起聊天。有一次聊天时,他跟我讲了“如果……就……”这个话术。

他说他以前的老板是惠普的CEO,还竞选过美国总统。他跟老板谈事的时候,老板从不会说“你这里不对”。老板会说:太好了,“如果”你能再加上这个东西,这件事儿“就”更有机会实现了。

他的老板从不否定别人,而是以建设性的方式跟人沟通,你缺块砖,就给你加块砖,你缺根木头,就给你加根木头。“如果……就……”,“如果”的后面就是他加上去的建议。

不要说“but”(但是),而要说“yes...and...”(是的……同时……)

不说“但是”,而是说“是的……同时……”,和说“如果……就……”一样,你在不否定员工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好的建议,接受度会更高。

这是我和几个领教工坊的领教去参加世界顶级CEO教练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的工作坊时学到的话术。

戈德史密斯说,今天我们放一个盒子在前面,任何人都不准说“但是”,一旦说了“但是”,就要往盒子里放10美元。在随后的沟通过程中,经常有人会说:“你的观点我很同意,但是……”一听到这句话,戈德史密斯就请他往盒子里放10美元。后来大家都非常注意,但还是时不时会说出“但是”,并因此不断掏出10美元。

这让大家非常震惊,参加工作坊的人都是很注意沟通的人,却还是不止一次地说出“但是”。戈德史密斯说,为什么不能说“但是”,因为一说“但是”,你就和对方站在了对立面。而只有你和对方站在同一边的时候,才更加有助于达成共识。

所以,我们在沟通中要尽量减少说“但是”和“不过”,而要说“同时”“以及”。比如,当对方的观点你并不认同,且你有自己的观点时,你可以说,“是的,你是这么认为的,同时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你没有说“但是”,你说的是“是的……同时……”。

“你是不是这么觉得的?”

这种话术是罗振宇老师教我的。他曾在央视工作,经常要采访很多人,被采访的人大多没有接受过表达方面的训练,往往会一口气说很多。他不能说人家啰唆,他会在听完之后说,我帮你总结一下,你是不是这么觉得的?然后他说出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他的总结通常会更加清晰,对方听完后觉得这确实是自己的意思,就会表示认可。这样,他就可以按照自己总结的几点来整理文字了。

当你说“你是不是这么觉得的?”的时候,对方就会把接下来你整理过的内容当成他的观点,你的观点的接受度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

这种话术是我自己总结的。

你在与下属沟通时,有时他是抵触的,有时他就是想让你难堪,有时他只是要证明自己能力强,跟你观点不一样。

这时你千万不要跟他当面对质,说:“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伤害我?”这样你们会争吵起来。这么做,可能当下制止了他对你的不利和伤害,但你也会因此多一个敌人。

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那个“坏人”,就算他做了坏事,他也一定为自己找好了理由。哪怕你戳穿了他,他也一定会本能地从认知协调出发,维护自己的动机,于是他就会记仇。

因此,我们不能攻击对方的“动机”。我们可以这么沟通:我注意到你最近做了件什么事(描述行为),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肯定动机),我看出来了,你还瞒着我,我非常感激,谢谢。

虽然这份善意没有真的起到作用,甚至对我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我还是很感激(表达善意)。如果你能这样做,就更好了(给出建议)。

如果你一直坚持这么说,对方就会相信:自己做这件事,就是出于善意,自己是好人(这很重要)。

一旦对方的认知改过来了,同样出于认知协调的原因,他就会修改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所做的事情符合善意这个动机。

小结

本节我们学了从个人贡献者到团队管理者的第二个跃升——“沟通跃升”。

在做员工时,我们自己的大脑跟自己的双手进行沟通,信息传递有着百分之百的完整度和百分之百的接受度,这是想法和行动无缝连接的“无损沟通”。

成为团队管理者后,我们通过别人来干活,决策和执行分离,我们要用自己的大脑指挥对方的双手,这时是“有损沟通”。我们的嘴导致了信息完整度的损耗,他们的大脑导致了接受度的损耗。双重损耗之下,布置的任务往往完成度很差,这时团队管理者往往会产生失控的焦虑感。

那该怎么办呢?要努力实现“沟通跃升”,从自己知道怎么干升级为让他人接受这么干。本节先告诉你沟通的“心法”——四种话术:“如果……就……”“是的……同时……”“你是不是这么觉得的?”“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富有建设性,是这些话术的内核。

四种话术能够助力新任经理实现从青铜到王者的沟通跃升。

学员感悟与案例

周树涛 有时候,我以为自己说明白了,但其实有歧义,不清晰。工作中连简单的数量信息都有可能传递错误,更别说复杂的指令了。重要的事确实要说三遍,但不是简单地重复三遍,而是要有3倍的信息冗余,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度。

小光 权力分为三种,即法定权力、专业权力和魅力权力。想让自己的脑指挥别人的手,要充分理解并运用权力的作用机制。如果你只有法定权力,现在年轻的员工根本就不听你的,因为“90后”“95后”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更多元,家境相对优越,个体意识很强,对权威不盲从。所以,团队管理者应将其他两种权力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说,要想指挥优秀年轻人的手,你有两条路:一是让他们佩服你,二是让他们喜欢你,当然,最好是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