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盘点的模式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人才盘点的常见问题

据说一架波音747飞机包含600多万个零件,假如每个零件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出错,那么这架飞机在某一时刻存在问题的概率可不止百万分之一,而是99.75%。人才盘点工作也包含诸多要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效,都会让整个工作失败。不幸的是,可能出错的因素有很多。

1.价值无共识

内部各级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对人才盘点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导致不重视也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到这项工作中。意识的问题如果不能首先解决,那么能力就不会被调动,资源就不会被投入,机制就不会被执行,事情当然就办不成。

2.标准不清晰

用人的方向错了,越努力越无用。人才标准不清晰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标准比较片面,如重业绩而不重能力,看忠诚而不看思维,评经验而不评潜能;二是标准没有契合实际,不能反映组织或岗位的要求,组织业务往西,而对人的要求却往东;三是标准没有把握重点,有些组织的人才标准多达几十项,对人什么都要求,就等于什么都没要求,并且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四是标准不具有“操作性定义”,往往只有内涵却没有刻度,导致使用者理解模糊,而无法通过量化来评价人才。

3.只依赖测评

很多组织在人才管理上有一种机械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才就如同机器、资金、原料一样具体而明确,可以采用心理测评工具进行精准的评估。这种观点导致人们摇摆在两种极端之间:一种是过度依赖测评工具,相信“测评万能”,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全部可知”;另一种是遇到测评的误差后,摇摆到“测评无用”,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全不可知”。这两种极端,都不是一位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持有的态度。

4.工具不匹配

很多组织能意识到测评工具的辅助作用,但如果工具选用不恰当,则也可能降低人才盘点工作的价值。比如,用类型理论的个性测评工具来做人才盘点(如DISC、MBTI等),或者通过在线心理测验来直接评价能力素质,或者绝对地使用360度反馈结果进行排序,这些做法都可能带来非常大的误差。

5.信息无交流

有的组织会组建人才管理委员会,通过评委小组的评审来盘点人才,但由于过度追求“形式公正”而非“结果有效”,常常会采取评委先各自打分再求均值的方法来算分。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公正,实则敷衍了事: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交流、责任扩散等原因,所有评委都没有加深对人才的认识,其结论也只能是多种观点的简单折中:坏的意见丢掉一半,好的意见也随之丢掉一半。

6.业务没关联

有的组织会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来盘点人才,由于这些方法比较专业,因此业务管理者通常难以理解和参与。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忽视了与实际业务的关联,就会导致评价结论既无法解释当事人为什么做得好/不好,也不能预测他未来是否能做得好。人才盘点一旦陷入无关业务场景的抽象评价,就很容易变成情绪化的八卦。

7.能力未内化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在盘点中不关注人才管理能力的内化,忽略流程、制度、工具、方法的沉淀,无视各级管理者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这样即便组织年年都做人才盘点,也无法把局部的、短期的价值转化为全局的、长期的价值,不能塑造组织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内在优势。

8.角色不合理

由于人才盘点工作是HR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因此很多组织里的人才盘点工作完全由HR部门主导。业务管理者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足,导致对盘点结果认知不一致,与后续的人才使用脱节。还有的HR工作者认为自己只需搭台无须唱戏,不需要对人才进行意见的输出,这就导致评价视角比较单一,没有内部的制衡与矫正,人才盘点工作也变成了领导者走过场,盘和不盘一个样。

9.不注重发展

有的组织会把人才盘点当成对员工的“刺探”,人才盘点工作只顾满足组织“摸清队伍”的需求,完全不顾员工的需求:既不关心盘点过程中员工的感受,也不关注盘点之后员工的成长。这种做法会令员工觉得神秘兮兮,容易对此心生抗拒,进而使这项工作失去群众基础。每次开展人才盘点工作时,员工心里难免会想:“哦,HR部门又要来摸我的底了。”

10.应用不落地

个体经常做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事情,浪费一点时间和金钱,来体验自己的自由。但如果组织或部门也同样不理性,则会被认为愚蠢至极。盘点过程和结果落地的可用性差,包括忽略应用、过于复杂,或者无法使用,都是对组织资源的浪费,也必然会导致工作失败。

上述这些导致失败的原因,其实也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根源来自组织内大家普遍的错误观念。常见的三种错误观念如下。

短期主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没有人会反对这种说法,但只有很少的人会去做。如果人们缺乏智慧和经验来兼顾当下与长远,短期目标就会成为长期目标的最大阻碍。当人才发展碰上业务发展时,很多管理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关注后者,毕竟如果今年都活不过,谈何未来!这种短期主义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未来终究会变成现在,不预而立的事情从不会发生,最终业务发展也会一年更比一年难。

责任推脱:组织也可能认为树人的确重要,但把人才供给、人才流失、员工关系、雇主品牌等,都交给HR部门来负责,如果出了问题就是HR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所有组织的业务下滑分析与诊断,最后结论都是三个原因:人才招聘没招对,人才培养没做好,考核激励不到位。总之都是HR部门的问题。可是组织内部很多人事问题,根本不是HR部门可以全部直接解决的。比如,有一家科技企业的产品开发部人才流失严重,也很难从市场上招到人,部门负责人说是因为工资待遇不够高,但实际上所有主动和被动离开的人都对他心怀恨意,在朋友圈和校友圈散布了大量关于他的负面评论。如果这个负责人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解决自身的问题,那么HR部门更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当然HR部门要负起责任来解决这个负责人的问题)。

机械简单:人的复杂性毋庸置疑,几千年以来不管是哲学家还是社会学家,抑或是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都没有把人完全搞清楚。但还是有很多管理者低估了人的复杂性,把人看得过于机械简单。当他们在组织内秉持这样的理念开展工作时,就会倾向于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尽量减少自己的认知资源投入,其结果当然会和实际情况谬以千里。比如,某金融企业每个季度都要做一次360度反馈,并根据分数排序进行绩效考核,实施几次后大家的评分都很高,几乎没有区分度,也就没有用处。

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成功的样子大体相似。做好人才盘点的确要避免失败的陷阱,但不失败并不代表能成功,所以我们还要把握共性的成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