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1章 育种

八月,又到了一年小麦夏收季,到处皆为一片金黄,在夏日的阳光下,如海浪一般,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麦穗沉甸甸的,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好似在低语着丰收的喜悦。

在距离始兴堡东北方数百米的地方,有一片单独划出的麦田,长势较其他田地格外喜人,茎叶开始发黄,搓开麦穗,籽粒皆饱满,颜色也由青绿色变为渐熟后的浅黄色。

“这产量估摸着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斤到一百八十斤吧?”李显清又摘下一束麦穗,轻轻地将其搓开,颗粒依旧饱满,看着甚为舒服。

“嗯,说不定可以达到两百斤。”邝旭也是对这片小麦种田的长势极为满意,“要是所有的麦田都能有这个产量,我们怕是将迎来一次空前的大丰收。”

“两百斤?……怎么可能!”李显清笑着说道:“这片麦田可是我们的种子培育田,在下种前,麦种就是精挑细选的优质种子。而且,这块地里,差不多集中了我们始兴堡所有的基肥。田间管理期间,更是倾注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可以说,为了能培育出更为优质的麦种,我们在这片麦田里投注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极多的资源。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能将小麦产量提高至一百五十斤,就属于难得的高产了。”

“主任大人说得是!”陪在旁边的徐兴怀连连点头称是,“在我们大明境内,粮食亩产能达到一百五十斤,就属上田了。要是能施足农家肥,并且在不缺水源的水浇地里,有些田地也能产粮一百八十斤,甚至两百多斤。”

“不过,这种情况是极为难得的,官府老爷知道了,都会亲自下来收麦,以示勉慰。不过呀,在通常情况下,田地里的粮食产量都是不高的。听说,北方的麦田一亩地不过八九十斤,甚至还有五六十斤。南方的稻谷要稍稍高一点,但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斤。”

“想想真是苦呀!一家七八口,只有六七亩地,每年打下来的粮食在缴完租子和官府的粮税后,就剩不了多少了。要养活一家子,只能每日喝点稀饭。两位大人有所不知,那稀饭呀,就是水比米饭还多,里面使劲地掺杂野菜。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一顿奢侈的干饭!”

李显清和邝旭听了,不由相视一笑。

这些大明来的移民,虽然仍旧很是怀念家乡的山水,惦记自己的亲族乡邻,但要真的再让他们回去过上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是打死也不干。

有时候,日子好坏,就是对比出来的。

始兴堡的活计虽然非常繁重,一年到头,几乎没个停歇的时候。

即使,到了冰天雪地的凛冬时节,他们这些大明移民也要干活,比如:加工处理木材、制作简单家具、硝制皮毛、腌制鱼干和肉干,甚至出外捕猎、伐木,以及烧荒、拣选矿石……

但是,这里却能让人吃饱饭,一天三顿,玉米馒头、高粱饼子、大米稀饭,还有热腾腾的面块,敞开了肚子吃。

而且,还时不时地沾点荤腥,鹿肉、鱼肉、鸡鸭。逢年过节,食物更是丰富,会宰杀肥猪、肥羊,给辛苦的居民们打打牙祭。

自到了始兴堡以来,曾经一月饿半月,一天饿两顿,始终感到食不果腹的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

甚至,现在的每日饮食标准,几与大明富户之家看齐。

到了冬天,不仅有暖和的棉袄热身,出外劳作时,还会裹上一层软乎乎、毛茸茸的动物皮毛,像城里那些有钱的富商财主一般。

那些管事老爷们戏谑地说,就他们身上裹着的皮毛,要搁着大明境内,可以卖好几十两银子。在野外随便乱转的话,很大概率会被强人给劫了去。

这种好日子,以前在大明的时候,所有人那是想都不敢想。

更为难得是,始兴堡的管事老爷们全然不像大明官府那般“横征暴敛”,处事甚是公正,也很少打骂责罚。

只要你听话服从,老实干活,他们一般都不会责难于人。

若是做得好了,他们也不吝赞扬和赏赐,让人倍感鼓舞。

今日间,两位委员大人亲自过来视察种田的长势情况,而徐兴怀作为该片麦田的主要负责人,自是小心谨慎地伺候于旁,为两位大人解说一二。

“这片麦田收割后,还需再次拣选良种,以使我始兴堡的麦种优中更优,为将来的粮食增长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李显清一边走在田埂上,查看着麦田的长势,一边向徐兴怀做着交代,“当然,其他麦田也不能置之不理,在收割入库时,将其中优越的种子都挑出来。”

“以后,我们的麦种不仅要有产量增长型的,有抗倒伏型的,还要有抗旱型的,更要有抗病虫害型的,也就是说,将小麦中那些优秀的基因成分,……呃,优越的外在和内在特点专门拣选出来,以便适合各种条件下的栽种环境。”

“大人说得是,我这里记下了……”徐兴怀不住地点头附和。

“对了,育种过程中最好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还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比较,确保整个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大人……”徐兴怀闻言,顿时面露苦色,“大人,小人不识字……”

“不识字呀?”李显清听了,眉头皱了皱,“我们不是组织了认字班吗?这近一年来,你都没学会写字?”

“大人,小人脑子实在愚笨,委实不是读书认字的料……”

“给你们这些人说了多少遍了!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大人,小人之类的称呼。”李显清见他这副模样,又好气又好笑,“你说说你,读点书认点字不好吗?以后,起码能看得懂书报,瞧得明白政府发布的政策和法令。若是将来老了闲来无事的时候,也能读读书打发一下时间不是?”

“……”徐兴怀听了,聂聂不敢言。

我们这种小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里跟庄稼打交道,有那必要读书认字吗?

“看来,我们有必要抽几个学生从事农业的研究和学习。”李显清苦笑两声。

“嗯,没错。”邝旭点点头说道:“无论咱们以后如何大搞工业,但也绝不能忽视农业生产发展,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对农业的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和总结。我记得,有不少流传下来的农学典籍,得想办法弄来进行一番研究和借鉴。”

“……”徐兴怀看着两位大人讨论着如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学习和掌握,心中甚是不解。

这耕地种田,不都是一辈传一辈,父子相继,子孙相传,在地里刨几天食,侍弄一阵庄稼,慢慢地也就学会了。

哪里还需要像读书人那样,弄来一些古书典籍,认真研习深究!

四邻八乡,田间地头,凡种田老手,不都是积年老农嘛,何曾见过举人秀才会鼓捣庄稼的?

“万事万物,皆学问!”李显清拍了拍这位农人的肩膀,“若是农学大兴,种田有道,诸多经验皆条陈于文,那么即使无有任何农事经验之辈,也能因循而就,种出一片好田地。”

“大人……,哦,不,主任说得是。”徐怀兴唯唯称是。

“呵,倘若你能读点书,认点字,将自己多年农事经验记录下来,然后传于其他农人,说不定可委你一个农事官。”

“啊,种田也能当官?”

“何止种田能当官,牲畜牧养、工程营建、选矿采掘、生产制器,等等,凡能促进相关行业发展之人,皆可为官。”

“你若是能为我们始兴堡育出良种,继而推动农业增长丰收,还能将诸多先进农事经验记录成条,推而广之,委你一个农事官,又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