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展望
家里的经济出了一些状况。
刚和爸爸妈妈发完消息,我的心情不太好,于是干脆什么都不干了,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瞎溜达。
骑了一会,马路边有个银行,门口不知道被哪个有心的负责人装上了羽毛球栏,一群小孩在那打球。
我有些恍惚,我想:“他们的日子多好呀。”
他们的日子多好呀,每天上上课,放学了回家吃饭,吃完饭写作业,写完作业出来打球,打完球回去洗个澡,吃吃零食看看电视就睡觉了。
家里的被子应该很暖和吧,是爸爸妈妈精挑细选的?还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抱着棉花去店里做的?
他们有一个人的房间,不用挤在狭小的宿舍,放假时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不用担心起太早会吵到舍友,不用小心翼翼地削弱自己的声音。
一个人的房间,一个人的空间,有心事的时候,就坐在书桌旁,将无伤大雅的悲伤装进小小的日记本里,盖上铁皮盒子,保鲜很多很多年。
这都是我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
如今再想拥有,不是心境有多么大的变化,而是钱包不允许了。
租一间房子要很多钱。
我心里平静又羡慕地看着他们,就像许多天以前的某一刻,坐在公交车上的中年妇人,透过车窗看着马路上骑着自行车意气风发的我一样。
人无论在哪个年纪都喜欢往回看,只有小孩子,他们渴望着长大。
为什么呢?
我打开手机,看看自己目前的定位,正好在朋友兼职的地方附近。
我给她发了个消息:
“小花,下班了吗?”
她回得很快:
“马上,你要来接我吗?”
我笑了笑:
“好呀。”
我停好车,随便走进了一家商店,买了一支奶酪棒,准备接她下班时给她。
到了地方,小花站在门口冲我挥手,我走上去,将奶酪棒递给她。
“呀,你还给我带了奶酪棒!”
她很惊喜,高兴地说:
“像小时候我阿婆接我放学一样。”
我也笑笑,没说话。
这就是我的目的。
小花工作的地方是一家艺术馆,很高级。
她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她的经历:
“今天老师给我发消息了,说可以介绍我进拍卖行实习。”
“我很想去拍卖行看看,老师说她以前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
“她们那个时候都到收藏家家里,采访人家为什么收藏这个藏品,不仅了解藏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还从收藏家的生活经历了解这件藏品对他们而言的意义。
“这多有意思啊。
“你知道吗?老师从事过很多工作,她也留过学,做过行为艺术,还给××杂志写过稿。
“好厉害啊,她的人生好丰富!我也想这样。
以后我要去留学,啊对了,最近有个行为艺术的活动,我报名参加了,我的想法是……”
小花在讲,我在听。
我听得并没有很认真,实话实说,我对她说的拍卖行和艺术都不感兴趣。
但是我喜欢她的热烈和开朗。
我知道她是真的喜欢艺术,考进这所艺术学院是她的得偿所愿。
她做艺术时的冲劲和明媚让人忍不住为她微笑,为她鼓掌,给她鼓励。
我只是在想,那我呢?我为什么考进这所学校?我喜欢艺术吗?
曾经我以为我是喜欢的。
我总是对艺术有一种执念,我努力去欣赏它们,努力地感同身受。
但慢慢发现,我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喜欢艺术,至少是我所以为的艺术。
我不喜欢探究一幅画的技巧色彩,不感兴趣一幅字多么遒劲有力,有时候甚至不在意它们的历史和经历。
如果一幅画的内容能打动我,大概率是因为画中的内容;一幅字能打动我,大概率是因为它符合我的审美;一篇文章或一首曲子,它们能打动我,大概率是因为它触动了我某些回忆,或者我所期待的感觉。
如果这些也算作艺术的一部分,那我是喜欢的。
如果这些不是现代大众对于艺术的要求,那么我也可以说不喜欢艺术。
我不知道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别,但我很清楚,若非生活所迫,要我从事这一类的工作的话,我是不太情愿的。
那么我喜欢什么?我想要做什么?
其实我隐隐约约知道的。
可我有勇气吗?
我真的能洒脱得不管不顾地去追寻我的理想吗?
我能和现实好好相处吗?
小时候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因为不用立刻做,因为对什么都不了解,一厢情愿地把期望寄托在长大的自己身上。
渐渐执念形成了,却发现长大后的自己也不过如此。
长大后的自己想说:
“凭什么?”
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