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一

蒙作者不弃,邀我为其大作写推荐序。我虽然也算是电子信息行业的从业者,但既非行业大咖,又非专业技术大佬,更不从事大模型建设这么具体、高深的工作,哪有资格写推荐序呢?大感为难。

但在认真读了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愿意从资深读者的角度,分享一点儿心得,向大家推荐本书。

读本书,可以从知识、方法、审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入手。而这三个角度,正如万花筒上的三块玻璃,组合起来轻轻一转,就会呈现花团锦簇的大千世界。

首先,说说知识。

我们最广大的读者,多半只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没有机会建造大模型。但那就可以偷懒,把它当作一个黑箱,闭着眼睛接受它输出的结果吗?当然不可以。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技术性的社会。如果对其主要的技术工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会在它的各种升级换代场景中疲于奔命,却不知自己为啥总是被动应对,不赶趟。

只有主动去理解这些技术工具所涉及的根本逻辑和特点,才有可能主动预见其发展和应用场景,提前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与其偷懒而天天被人工智能的各个新版本“拖着走”,不如花点儿时间好好读读本书,理解大模型的逻辑,也许还有机会“领着”人工智能“走”呢!

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也还得先下手为强,不是吗?

以上是从个人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好好读读本书,获取相关知识。

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讲,我们也需要更多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逻辑。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科学和技术但凡被转化为产业,造福大众,就必然需要去神秘化、通俗化:理解的人越多,使用的人越多,发展就越快,越普及。把一项技术说得高深无比,让大众望而生畏,最终只会让它成为象牙塔中的玩物,因不接地气而消失。

所以,在本书中,作者耗费大量心血,把大模型的核心架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普罗大众,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并不从事大模型建设工作的人理解这些内容,从而让大模型建设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让其产业落地,开花结果。如果对该进程有帮助,那就是作者写本书的功德。

本书写得简单明了。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不深刻,复杂也并不意味着高明。“简明”才是作者功力和理解深度的体现。

然后,说说方法。

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去做大模型,甚至并不在电子信息行业工作。那读一本关于大模型建设的专著有什么用呢?

学思路!点石成金!我们要的不是那块金子,而是那根手指!

本书好就好在重点突出,讲解思路清晰:在大模型建设工作中要实现哪些目标?会遇到哪些困难?要克服或绕过这些困难,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本书条分缕析、引人入胜,给人以山阴道中移步换景的感觉。

科普作品的理想读者,是其他专业的开拓者。互鉴互学,融合增长。放开眼光,看其他专业的高手做事,提升自己,是高手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诀窍。所以,不做大模型的人也可以认真读一读本书,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最后,说说审美。

本书写得确实好,这也许与其作者是软件高手有关。软件的著作权归属于其作者,所以码农们其实都是作者。而作者要写鸿篇巨著,那非得把架构做好不可。

我们作为没受过写作训练的普通读者,往往惊叹于书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不去注意书籍内容结构的精美和巧妙。毕竟看书的人虽多,又有几个人会因此去学习如何构思一本好书呢?

但本书不一样,它几乎通篇都在介绍怎样做架构,并围绕一个高远的目标,讲了如何思考、如何构建、功能如何相互照应。看了本书,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一些软件的结构之美。同时,本书自身的内容架构就很精美,可供我们欣赏和借鉴。

总之,无论我们是否在做大模型或在电子信息行业工作,本书都值得一读。也期待作者能够更上一层楼,写出更多、更好的著作。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 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