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是正确认识的前提、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调查研究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学习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是重要前提。
一、调查研究方法的概念
调查研究方法是为了实现调查研究目的、围绕调查研究主题而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有目的地对调研对象及有关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的科学方法,本质上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调查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不仅是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和社会调查的重要途径。本书所说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各类调查研究方法的总和,既包括量化调查研究方法,也包括质性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本书所提到的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参与式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统计调查法、会议调查法、典型调查法、试验调查法,以及非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社会测量法等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项科学工程、系统工程和实践工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智慧。它既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更是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体系,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门学问。调查研究方法就其内容和方法来看,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极为丰富的交叉性学科。
二、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
(一)调查研究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历史上,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并自觉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例如,孔子的“每事问”;《吕氏春秋》中关于不能人云亦云、黑白不分的“察传”思想;王安石“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的观点;王夫之“察之精而尽其变”的论述等。此外还有“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集众思,广众益”“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等大量关于调查研究的名言警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为,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顺应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境况是为了给社会主义理论,同时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赞成或反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切空想和臆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认为实践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也是获得科学认识的必要途径。古今中外的这些论述,都从不同侧面强调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调查研究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把“金钥匙”。调研者只有掌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才能从纷繁复杂且千变万化的事物中,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摸清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调查研究方法是帮助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是通往真理、真知、真见的必由之路。科学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是以现实的东西而不是以可能的东西为依据。”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所在,也是保证科学决策与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国情世情,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现实中,有些部门和地方制定政策措施时,调研肤浅化、表面化,不够深入具体,这样制定的举措是建立在沙丘上的,是没有根基的。政策出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只有始终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调研先行”,才能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发现真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调查研究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工作制度,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坚持科学调研方法,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会发现,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和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好的调研都是脚底板下走出来的、嘴皮子磨出来的、笔头练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制胜法宝”。
三、深化调研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调研方法研究是提升调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调研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以及掌握科学调研方式的基本能力。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求调研者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类与分析、具体与抽象等多种思维方式,采用比较、分类、统计、想象等手段,对调研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干兴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项规定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当前,我们正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无论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或企业,想在惊涛骇浪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客观实际情况。
调查研究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如此,很多企业也很重视调查研究,“从调研看能力”。比如,麦当劳非常注重通过调研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了促使经理们经常下去调研检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麦当劳曾下令锯掉所有经理办公室座椅的靠背。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调研者需要经过思考、分析、综合,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对世界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调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深化调研方法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个人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的过程,是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和整体素养的过程。
(二)深化调研方法研究是确保调研实效的重要前提
调查研究不能仅仅是“调查”,更关键的是“研究”。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要全面系统地梳理调查结果,深入摸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源头才能对症下药,深挖根系才能斩草除根。比如,在调查研究中是采取普查还是抽查的方式?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是当面访谈还是书面问卷?采取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法,会对调研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现实中,虽然多数人都明白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调查研究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没能取得相应的成效。“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现象也多多少少存在。调研者要在田间地头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想调研、愿调研,更要能调研、会调研、善调研。调研者要多走“不寻常路线”,多研究“管用、好用”的调研方法,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不走提前预设的路线。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和创新调研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助推调研“见真招、出实招”。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身上随时背着三件宝:布袋子、手电筒和记事簿。布袋子是他自己设计、请人特制的,布袋子中分成几个小袋子,叫作“袋中袋”,每个小袋子都有它特定的用场,如装一些调研资料和学习素材。他的记事簿上几乎无所不记,他说人老了,脑子不管用,记在本子上忘不了。每次外出考察或查案,这三件宝就伴随他起早摸黑、走村串户;一路下来,回到瑞金时,他的布袋子必定装得满满的,里面要么是各种证据,要么是关于检察、司法、内务、干部教育等各项工作的调查材料。这些“袋中袋”是何叔衡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基层情况的“诀窍”,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调查研究、务求调研实效的生动写照。
自2023年5月起,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活动分为5个批次展开,原则上每月一个批次。这是新闻媒体行业践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务实之举。有学者指出,新闻媒体本就处于调查研究的一线,调查研究是媒体的核心业务之一。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导致相当多的记者在调查研究的深入程度方面不及过去、深度调研能力不断退化、调研实效大打折扣。近些年,大部分媒体习惯于通过网络爆料或电话采访的方式获得信息,而不是深入新闻现场做报道,甚至一些媒体存在不调查、不研究、调查不深入就写稿子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不断迭代的技术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话语秩序和舆论场结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络文化呈现出的信息碎片化、内容快餐化、事实标题化、事件标签化、议题事件化等特征,导致新闻舆情“塔西佗陷阱”现象越来越突出,“超越事实抵达真相”的报道、专业精准的信息大量减少。通过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将有助于媒体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挖掘各地区各领域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经验做法和突出亮点;抓住典型个案和一般规律的内在联系,充分展现各地区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从而更好地凝聚共识力量,促进各项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三)深化调研方法研究是辅助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
调查研究是科学认识的前提和科学决策的基础。调研越深越实,决策就越科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改进调查研究,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坚持调研是决策之本,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调研工作,积累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宝贵经验。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国情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革命的正确方略,最终找到了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机关开展调查研究的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各级机关进一步加强决策的民主性、协商性和科学化,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研究不断提出新要求。
深化调研方法研究,就是将调查研究贯穿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坚持调研在先、决策在后,在作出重大决策、推进重要工作、破解重点问题前,组织实施深入的、科学的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确保决策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反观现实中,有一些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作出的决策往往“离天近、离地远”,这种干部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四拍干部”:接任务拍胸脯,作决策拍脑袋,干砸了拍屁股,做总结拍肩膀。这样是万万要不得的。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多。各级领导干部和决策者只有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策决策。
四、调查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调查研究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研究活动,是社会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因此它应遵循社会活动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特别是在以“人”为对象的调查研究中,涉及调研对象数据信息的收集、保存、整理、使用等多个环节,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告知同意。调研者在调研中收集和使用调研对象的资料信息,尤其是个人和涉密单位的资料信息时,必须征得调研对象的同意。特别是对于访谈资料、隐私资料等敏感素材,调研者在获取以及使用这些材料时应获得调研对象的授权和许可,确保调研对象享有并履行知情权和同意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调研、移动跟踪等成了收集调研资料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调研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信息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这也警醒调研者应当始终秉持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对调研的伦理道德始终保持敏感性和敬畏感。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在调研对象知情和同意的前提下,合法合理地使用调研资料和调研对象的信息。
(2)尊重、保护调研对象。在调查研究中,调研者应树立“主体建构”视角,同时注意平等对待调研对象,充分尊重调研对象参与调研的意愿,不得强迫他人参与调研。调研者要注意保密原则,尊重调研对象的隐私权,根据调研需要和调研对象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匿名与保密处理。匿名意味着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之后,研究者和读者都不可能将调研者所收集的资料与调研对象对应起来。调研者在调查过程中,做到完全的匿名有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资料分析阶段要尽量做到匿名。保密是指调研者不得随意公开调研对象的身份以及在调研中透露的信息、回答的问题,要通过匿名和保密的技术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调研对象的隐私。
(3)保障调研资料的真实完整。在收集调研资料时,调研者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调查数据不能虚构、造假,调研者不能为某种目的或获取利益而对原始数据进行人为的加工和篡改。数据记录应当与数据获得同步,不管是采用录音、录像还是问卷填答等资料收集方法,数据记录都必须及时、精准。调查数据的保存必须完整,对于涉及机密的数据要根据保密规定,慎重保存,不能泄密;不能未经同意将数据用于约定用途之外的其他用途,或者把数据转交、透露给其他机构或个人。总之,调研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调查研究的基础。调研者只有保证调研资料的真实完整,才能从调研资料中提取有效的调研结果。
(4)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指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类造假、抄袭、剽窃等违背科学研究者共识的行为,如捏造数据或结果、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的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文献的标注、发表他人未公开的作品、将他人的研究计划据为己有或者透露给第三者等。调查研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指在调研过程中尤其是调研成果输出阶段,没有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例如,在调研成果中使用他人未正式发表的数据。在发表论文或以其他形式展示调研成果时,如果引用相关文献或他人的资料、论点,调研者必须如实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