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相遇的我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19年的一个下午,朋友问我:“不会画团队打算出书吗?”

不会画团队最早是在公众号上写故事,那会儿很多同行都在出书。我说其实有不少出版社邀请过出书,但我都拒绝了。朋友疑惑,觉得对喜欢创作的人而言,能出一本书应该算是心头的一个念想。我点点头,说:“正因为是个念想,希望书里留下的是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才迟迟没有出书。”朋友笑,说我矫情,还问我:“书里的算作品,网络上的就不算作品了吗?怎么网络上发得,书上发不得?”我也笑,说:“网络上的也算作品,但它们要连起来才算不会画团队的作品。从早期的拙劣,到巅峰,到衰退,再到慢慢爬起来,一直坚持创作,直到这个团队消失的那一天。”

“一篇不算,每一篇加起来才算。”——这是我对“不会画”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作品的定义。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些恍惚,意识到团队已经成立五年了。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拉上几个同样喜欢创作的家伙,说:“咱们在公众号上用漫画去讲故事吧?”大家点头说好,又问起谁来写剧本,谁来画。有人不好意思举手,说自己不会画,我笑着说我也不会。我半开玩笑地说:“有谁规定画漫画的,就非得是会画画的?不会画就不能画了吗?”大家笑。现在想想,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敢的,真的就抱着一股对创作的热情,一群不会画画的硬生生组了个团队,开始用画面讲故事,然后取了个名——“不会画出版社”。再后来呢?再后来我们变得很忙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后有新的人加入,“不会画”开始变得有些会画;可也会有人离开,大家也慢慢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渐渐能理解分别这件事常常出现在生命里。唯独不变的,是“不会画”这个团队,始终还在创作着,希望能用故事让生活再温柔一点。

2023年的一个下午,另一个朋友问我:“不会画团队打算出书吗?”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我没有拒绝得那么快,我说:“让我想想吧。”我一直觉得,对创作者而言,出书这件事的本质,就是他将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放到书籍里。但偏偏,当你问我关于不会画团队的这五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我想起的不是我们曾经多么牛,想起的不是那些外人眼中的高光时刻。我想起的是,相遇时,我们开玩笑的那一句“不会画就不能画了吗”;我想起的是,分别时,我们的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们总误以为令人在意的是“成绩”,可事实上,令人在意的是“经历”。令人在意的,是后来还会怎么样。那些离开的人还会回来吗?他们还会坚持创作吗?他们还会有所遗憾吗?那些还在创作的人会继续创作吗?他们会因为怎样的无奈而算了呢?他们会后悔选择创作这条路吗?……

于是,才有了这本书。这里面记录了不同作者的故事,体现了不同的画风,但无一例外,都跟“曾经”与“后来”有关,都跟那些令我们耿耿于怀的事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