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将军:美国人荷马李与近代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改良与革命的相互关系是20世纪初以来就存在的一个老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就其进行了相关论述,并展开了论争。尤其是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契机,二者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前人的研究,多以国内历史的发展轨迹为例证,从理论上阐述二者的关系。总体而言,改良与革命的关系十分复杂,概念上也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本书中,“改良”指的是采用和平方式实现渐进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革命”指的是使用暴力手段实现激进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笔者认为,除了从理论上、以国内史事为例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从国外具体的个案出发来分析改良和革命的关系,荷马李就是进行这项研究的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综述

荷马李(Homer Lea),又被译为咸马里、堪马利、郝门李、李哈麦、李赫迈、花墨黎等。荷马李曾解释自己名字的由来,说因仰慕游吟诗人“Homer”,故而取了“Homer”这个名字,而现在我们一般将“Homer”这个游吟诗人的名字统一翻译成“荷马”。“Lea”这个字对应的读音有多种,而因为荷马李敬仰李将军,甚至有传言说荷马李曾自称为李将军的后代,故而,将“Lea”这个词翻译成“李”也比较合适。现今关于荷马李的中文表述中,基本上都将“Homer Lea”翻译成为“荷马李”,本书也采用这种译法。由于之前人们对荷马李的译名有多种版本,不便于读者一眼明了这个名字究竟指的是谁,也不便于对荷马李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其译名的多样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人认识不深。实际上,现今一般人对他的认识非常少。然而,他曾经颇负盛名,被称为“军事天才”,带有“将军”、“顾问”头衔。例如,《洛杉矶时报》曾将荷马李称为:“聪明且年轻的军事天才和作家”;(1)《旧金山呼声报》曾刊文:“他(荷马李)成为了一个军事天才,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并被中国军队授予了‘中将’(Lieutenant general)。”(2)当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已经去世多年的荷马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纽约时报》这样描述荷马李:“他是驼背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他聪慧且富有逻辑性,同时喜好冒险而且非常勇敢。他热爱民主,并为其抗争;他热爱中国,并为其奋斗;他看到了来自日本的威胁,并警告了我们!对于日本将会如何入侵美国,他的书做了精辟的战略分析。”(3)《华盛顿邮报》刊文称荷马李是“卓越的预言家”、“货真价实的军事天才”。(4)处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也有人记起了荷马李的名字,写了一篇名为《总理好友咸马里将军与太平洋战争》的文章,文中提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回国时记者采访他并问到荷马李的情况,孙中山说荷马李“可称为天下最大的陆军专门学家,欧美军界都很尊重他”。针对孙中山的这种评价,这篇文章说:“这两句话,当时大家听了,也许认为不免过甚其词,但到三十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侵占菲律宾,咸马里君固然料事如神,有先见之明,总理的识人,也可以得到一个确证了。”(5)

荷马李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曾参与保皇会活动,与康有为、梁启超关系密切,后来与孙中山紧密合作。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一路陪同他的人之中就有荷马李。当时曾有报道说,孙中山如果没征询荷马李的意见,不会轻易地采取下一步行动。当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也显示出荷马李同孙中山关系密切。1912年荷马李去世时,年仅36岁,孙中山曾写信给荷马李夫人,对好朋友的离开表示遗憾。荷马李有遗愿,希望能葬在中国,后来几经周折,他与夫人合葬在台湾阳明山。荷马李一生计划写三本书(Strategic Trilogy),其中两本已经完成出版:《无知之勇》(The Valor of Ignorance)以及《撒克逊时代》(The Day of Saxon)。这两本书奠定了荷马李预言家的地位,他的地缘政治理论及预测,让很多军事学家感到惊叹。其中《无知之勇》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产生了重大反响,后被翻译成德文。(6)但这两本书当时在中国却没有相应的译本,也就没有在中国读者中产生大的影响。

通观荷马李一生的经历,不禁让人产生诸多疑问:荷马李是如何对中国产生兴趣的?他如何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进行合作?其后如何转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为了孙中山的顾问?他从改良转向革命说明了什么?

笔者一直关注改良与革命的相关话题,曾完成《清末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研究》(7)一书,并多次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此外,笔者也曾多次参与有关孙中山的研讨会,参会的一个明显感受是有关孙中山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是否还有可以推进的空间存在?荷马李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笔者进一步思考改良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同时,笔者也希望借此能加深对于孙中山的认识。

国内对于荷马李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张继的《总理好友咸马里将军与太平洋战争》(8)、张梅的《孙中山与荷马李》(9)、张忠正的《孙中山与美国人合作的中国革命计划(1908—1911)》(10)、陈小丽的《孙中山军事顾问荷马李的传奇人生》(11)、王恩收的《一个热心中国辛亥革命的美国人——荷马李》(12)、王恩收的《参加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的白人》(13)、雪珥的《美国浪人荷马李》(14)、陈丹的《浅析荷马李对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认识》(15)、陈丹的《孙中山与荷马李〈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16)、陈丹的《真正的畅销者:〈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17)、恽文捷的《共和、风投、霸权——清末北美“红龙—中国”反清革命档案史料新解》(18)等。此外,对荷马李的研究还散见于对孙中山、康有为等的相关研究中。例如:郝平著《孙中山革命与美国》(19)、余齐昭著《孙中山文史图片考释》(20)、高伟浓著《二十世纪初康有为保皇会在美国华侨社会中的活动》(21)等书中,有一定的章节涉及荷马李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在台湾地区,相关研究比较重要的有黄季陆著《国父军事顾问:荷马李将军》、张忠正著《孙逸仙博士与美国1894—1925》(22)

总体来看,国内对于荷马李的专题研究比较少,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集中出现过几篇文章;这些研究的内容集中于论述荷马李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大多概述性地提到了红龙计划、帮助孙中山筹款、革命胜利之际陪同孙中山在欧洲进行外交等,而对于整个脉络(即从他投向中国事业,到与康梁建立联系,后转而扶助中国革命,以及其军事思想的影响等),尤其是他与改良派的关系论述得不太深入和充分;研究多集中于对荷马李所参与历史事件的描述,而很少论述荷马李所写的著作及其思想的影响;多是简介或故事式的小文章,尚无专题研究;对于中文史料利用得比较多,而对于国外档案报刊等史料利用得较少。

美国对于荷马李的研究,主要有两本比较重要的著作:尤金·安斯切尔(Eugene Anschel)的《荷马李、孙中山和中国的革命》(Homer Lea,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以及劳伦斯·M·卡普兰(Lawrence M.Kaplan)的《美国军事冒险家荷马李》(Homer Lea,American Soldier of Fortune)。(23)此外还存在对荷马李所写著作的书评,以及对上面两本论著的书评。整体来看,美国相关研究,关于荷马李的论文相对比较少;论著方面,或者因为出版年代较早,相关资料并未公开,因而出现不少缺漏;或者因为篇幅限制,并未详细论述荷马李与中国改良和革命的关系。而且因为作者身份的原因,在其论述中,会将荷马李或美国的作用相应地夸张或者美化;作者较多地运用了美国的史料,对于中方的史料,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没有很好地进行对比和参照。

日本关于荷马李的研究,主要有两篇文章提到了荷马李:石井公一郎的《ホ-マ-·リ-と水野広徳》(24)、佐伯彰一的《現代を予言したせむしの将軍》(25),此外还有相关论著中提到了荷马李,如林房雄的《大東亜戦争肯定論》(26)等。

从上述国内外现有的荷马李相关研究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对于荷马李的研究还存有较大的空间,还有进一步推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意义及基本资料

相对于以往研究而言,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价值和意义:

其一,从近、现代史研究来看,荷马李深深地介入改良与革命的复杂关系中,以他为线索进行研究,可以为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复杂关系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

其二,从华侨史研究来看,当时荷马李与华侨关系密切,以他的活动为切入点,可以相应地对华侨活动进行一定的研究和了解,研究改良和革命势力在其中的消长,从而有助于了解美国华侨历史及华侨中存在的问题。

其三,从中美关系史研究来看,荷马李作为美国人,参与到中国近代的变革活动之中,分析其与当时中国的改良派及革命派的关系,对于研究民间外交、中美关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外,从荷马李的中国观,我们可以分析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改良和革命。

其四,从辛亥革命史研究来看,作为孙中山的美国顾问,荷马李如何帮助孙中山的事业,他们之间有怎样的交流等,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孙中山以及中国那段改良和革命历史的理解。

其五,从中美日三国关系来看,荷马李的两本著作,体现了其过人的预言能力(太平洋战争及冷战的发生印证了他的预言),对这两本书进行研究,分析其逻辑及体现出来的思想,了解他的地缘政治理论,对于处理现今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日三国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六,从个人历史研究方面来看,荷马李短暂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人们对其知之甚少。他身材矮小,视力不佳,但是却投身于中国的改良和革命事业,他曾与孙中山并肩作战,并成为伟大的预言家。他的历程所体现的意志和毅力,可以给后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笔者曾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年,搜集了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所藏相关资料,同时利用美国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进行了孙中山和荷马李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另外,近年来数据库相关建设越来越好,这也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书将尽可能地利用中外史料,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文献结合起来研究。所依据的基本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档案资料。本书依据的档案资料主要有: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保存的荷马李相关档案资料,包括鲍尔斯文件(Joshua B.Powers Papers)和布思文件(Charles Beach Boothe Papers)以及蒋介石日记等;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相关档案资料等。

第二,文集、年谱、回忆录、游记等相关资料。本书会用到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容闳等人的相关文集、年谱和回忆录等,具体有:《孙中山全集》《孙中山史事编年》《孙中山年谱长编》《康有为全集》《康南海自编年谱》《欧洲十一国游记》《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年谱长编》《新大陆游记》《顾维钧回忆录》等。

第三,报刊资料。本书会用到中外相关的报刊资料,例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版》《泰晤士报》《大阪朝日新闻》《大公报》《申报》等。

第四,其它资料。相关的辞典(《民国人物传》《民国人物大辞典》等)、研究荷马李的英文论著等,也是本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基本内容及创新点

本书以荷马李为切入点,研究改良与革命的复杂关系,进而分析近代改良和革命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的原因;同时,以荷马李为着眼点和突破口,分析美国人在中国近代巨变过程中的作用;另外,分析荷马李关于战争的理论及思想,分析其地缘政治理论及太平洋战略理论,为处理中美日三国关系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主要回答以下问题:其一,荷马李为何会介入中国的改良和革命的历史进程之中?荷马李作为一个美国人,在怎样的机缘之下了解中国,并试图帮助中国?这里实际上要回答的就是荷马李甚至美国人的中国观问题。其二,荷马李的军事思想及理论对中国的改良与革命的影响是什么?荷马李被誉为“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理论和行动对改良和革命有怎样的影响?其三,荷马李与保皇派,乃至梁启超、康有为有着怎样的联系?荷马李怎样进入保皇派,后来又在梁启超、康有为访美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些将分析荷马李与改良派势力的关系。其四,荷马李与革命派,乃至孙中山有着怎样的联系?需要解答荷马李如何与孙中山建立联系,并对孙中山等革命派有何影响。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研究荷马李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分析他对于中国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他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关系,分析其介入中国近代变革的程度及其影响,据此试图窥探美国人在中国变革中的作用,同时试图分析晚清改良和革命势力消长的原因;此外,分析其著作体现的战略思想,以此来分析其对太平洋局势的预测,为处理未来的中美日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写作时,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其一,个案研究法。以荷马李为个案,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改良与革命的复杂关系,并分析美国人在中国变革中的作用。

其二,比较研究法。将荷马李在梁启超访美、孙中山访美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荷马李与改良派及革命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将《无知之勇》在各地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荷马李思想的影响。

其三,跨学科研究法。近年来,情感史研究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向,为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情感史的研究在近年有了长足的进展,可谓盛况空前。”(27)将情感史研究与革命史研究结合起来,已经出现了一些尝试。《情感史视野下的法国大革命》一文概述了如何从情感史的角度研究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情感史研究旨在关注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通过挖掘革命亲历者书写的大量日记和书信等历史文献,探讨人们所经历的欣悦、爱、恐惧、愤怒以及憎恨等具体情感,为认识革命时期的暴力与恐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革命初期人们表达了强烈的欣悦与博爱等情感,但新的平等观念很快遭到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反对,这种愿望受挫与被背叛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阴谋’恐惧,致使整个社会谣言四起,进而引发愤怒与憎恨的情感。除了研究各种具体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法国大革命情感史还着眼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并与其他各国的重要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法国大革命乃至18世纪法国文化的情感特性。”(28)文中列出了多种从情感视角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思路和做法,甚至提出将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等国家的革命相比较,以从法国大革命进程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模式中,锁定那些只有18世纪法国文化才会具有的独特情感模式。这样的一些研究取径,对于我们研究20世纪中国的相应革命和社会变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际上,有学者已经尝试用情感史的做法去研究20世纪中国革命史。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Elizabeth J.Perry)等人注意到了情感动员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李志毓也对情感动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政治所面对的人,不是单纯的经济理性人,而是有着不稳定的情感与复杂内心世界的人”,革命者存在着精神苦闷,存在着对于人生意义的焦虑,“情感史研究关注人的心灵与情绪,关注人的主体状态和时代的精神结构”,而这样“一种强调细致入微的关心、体察人之情感的史学研究,将有助于培养宽厚的人格和富于同情的心灵”。(29)本书也将尝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情感史的视野去探索荷马李、孙中山等人的情感、心理对于其活动的影响,探讨大时代背景之下个人的情感和命运,从而也借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本书的重点在于:利用史料分析荷马李与康梁等改良派的关系,分析荷马李与孙中山等革命派的关系,尤其是要分析荷马李由前者转向后者的过程及原因,进而分析改良与革命的复杂关系,研究美国人及美国政府在中国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荷马李的著作及思想,了解其地缘政治理论,为现今处理中日美关系提供借鉴。本研究的难点在于:荷马李从改良转向革命的过程和原因,据此,廓清改良与革命的复杂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本来就是复杂的,存在很多争论的地方。即使以荷马李为具体的案例,也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荷马李的档案中,有很多英文手写资料,这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去阅读和利用,且英文专有名词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荷马李的一生短暂而富有传奇性色彩,他的故事存在多种版本,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进行鉴别;由于荷马李曾经销毁一批重要文件,加上他参与到康梁和孙中山事业的机密性,有些材料无法找到。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其一,本课题将利用从美国搜集到的档案等资料、整合中日英三种语言的史料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多种数据库作为补充,尽可能地穷尽相关史料。

其二,针对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对荷马李进行实证性研究,从新角度研究改良与革命的复杂关系;从地缘政治学角度,以荷马李为例来认识中美日关系,对当今政治格局提供一种新的理解。

其三,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情感史视野下以荷马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为具体个案,研究20世纪的革命史。


(1) “Loves Wins Over Pen and Sword”,Los Angeles Times,August 14,1911,p.I8.

(2) “Homer Lea,Broken in Health,Home”,The San Francisco Call,May 7,1912,p.6.

(3) “Display Ad 9”,New York Times,March 18,1942,p.11.

(4) “Lea the Prophet”,The Washington Post,March 22,1942,p.L10.

(5) 张继:《总理好友咸马里将军与太平洋战争》,《三民主义半月刊》,1944年第5期。《三民主义半月刊》,1942年7月创刊于重庆,半月刊,属于政论刊物。该刊继承《三民主义周刊》,由三民主义半月刊社编辑发行,地址位于重庆两浮支路八十三号。1946年5月从第9卷第1期开始迁往南京出版。

(6) 参见陈丹:《孙中山与荷马李〈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7) 陈丹:《清末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8) 张继:《总理好友咸马里将军与太平洋战争》,《三民主义半月刊》,1944年第5期。

(9) 张梅:《孙中山与荷马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中共党史学会编:《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10) 张忠正:《孙中山与美国人合作的中国革命计划(1908—1911)》,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11月。

(11) 陈小丽:《孙中山军事顾问荷马李的传奇人生》,《百年潮》,2007年第1期。

(12) 王恩收:《一个热心中国辛亥革命的美国人——荷马李》,《文史月刊》,2011年第9期。

(13) 王恩收:《参加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的白人》,《炎黄纵横》,2012年第12期。

(14) 雪珥:《美国浪人荷马李》,萨苏编:《史客,一脉》,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

(15) 陈丹:《浅析荷马李对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认识》,《华中国学》(第9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

(16) 陈丹:《孙中山与荷马李〈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17) 陈丹:《真正的畅销者:〈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晋阳学刊》,2021年第6期。

(18) 恽文捷:《共和、风投、霸权——清末北美“红龙—中国”反清革命档案史料新解》,《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19) 郝平:《孙中山革命与美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 余齐昭:《孙中山文史图片考释》,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

(21) 高伟浓:《二十世纪初康有为保皇会在美国华侨社会中的活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

(22) 张忠正:《孙逸仙博士与美国1894—1925》,台北:广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

(23) Eugene Anschel,Homer Lea,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84;Lawrence M.Kaplan,Homer Lea,American Soldier of Fortune,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10.《西方孙中山研究的历史考察及学术流变探析》一文提到了这两本书:“1984年安斯切尔著《荷马李、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研究了荷马李这位‘在美国历史上默默无闻’、却‘在中美关系上惊异无二’人物。此书学术上的突破点,是对荷马李在辛亥革命中角色地位的探讨。2011年出版的《幸运的美国战士荷马李》,也提供了荷马李与孙中山交往的一些史实。”该文还提到:1908年,时为同盟会会员的美国人荷马李在纽约出版《红铅笔》一书,虽看似是本小说,但内容涉及晚清南方地区的会党概况,其中就有孙中山与洪门的关系。参见崔华杰:《西方孙中山研究的历史考察及学术流变探析》,《安徽史学》,2018年第4期。这篇文章有关荷马李的说法存在商榷的地方,本书其后的内容会对其有所论及。

(24) 石井公一郎:《ホ-マ-·リ-と水野広徳》,《諸君》,1990年第5期。

(25) 佐伯彰一:《現代を予言したせむしの将軍〔〈日米戦争〉(明治44年邦訳)の著者ホーマー·リー〕》,《文芸春秋》,1972年第4期。

(26) 林房雄:《大東亜戦争肯定論》,翼書院,1968。

(27) 王晴佳:《拓展历史学的新领域:情感史的兴盛及其三大特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94页。

(28) 参见谭旋(Timothy Tackett)著,孙一萍译:《情感史视野下的法国大革命》,《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

(29) 参见李志毓:《情感史视野与20世纪中国革命史研究》,《史学月刊》,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