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吴越春秋》里的忠与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从《吴越春秋》看“说谎”

一、伍子胥和勾践:两个“说谎”大师的较量

在中国,越王勾践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说起他,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在吴国为奴多年,忍辱负重;回到越国后的他决意复仇,于是在座位上挂了一颗苦胆,坐着卧着都要看苦胆,吃饭时也尝一下胆的苦涩之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与屈辱。最终勾践带领越国人民发奋图强,一雪前耻,击溃了吴国。

在这个故事中,很多人都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勾践卧薪尝胆背后的真实目的,吴王夫差并不知晓。在夫差面前,勾践一直扮演着一个乖顺臣子的角色,毫无破绽地掩饰了自己的复仇之心。或者可以说,勾践的“卧薪尝胆”是以其对夫差的成功“欺骗”为前提的。他不但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善于“说谎”的人。

和尝胆相比,勾践为了复仇吃过更加令人吃惊的东西——夫差的粪便。在被吴国打败之后,勾践曾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远赴吴国为奴,其间夫差患病久治不愈,勾践便询问范蠡有何良策。范蠡说夫差其实即将痊愈,建议勾践前去求见夫差,表示能通过尝他的粪便来判断病情。勾践依计而行,尝过后,恭喜夫差大病将愈,从而一举获得了夫差的信任,也为自己能够顺利返回越国展开复仇大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勾践这般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无疑配得上顶级“说谎”高手的称誉——高的不仅在于骗术,更在于为了“说谎”而不顾一切的态度。

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还有一位“说谎”大师,那就是伍子胥。很多人对于伍子胥的印象,停留在其为了替父亲报仇而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带领吴国大军大破楚国后鞭打楚王之尸,或是力谏吴王夫差而不得,最终壮烈地死去。对父亲来说,他是孝子;对吴王而言,他是忠臣。1

其实,身负孝子忠臣之名的伍子胥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说谎”高手。当父亲伍奢为奸臣陷害而被捕后,伍子胥也受到了楚王的追捕。他一路逃窜,靠的就是不停地“说谎”来隐瞒自己的身份和意图。在最终到了吴国后,伍子胥先是伪装成疯子在集市上乞讨;在知晓公子光想要篡位的野心之后,他又伪装成农夫在田野耕作,制造与公子光偶遇的假象;为了帮助公子光实现抱负,他又将刺客专诸献给公子光,然后骗吴王僚前来赴宴,成功行刺,使公子光成为了吴王阖闾;但是当阖闾询问他该如何治国时,他依然隐藏了自己想要杀回楚国复仇的目的,说自己并不知道如何治国。

吴越两国的争霸看似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之间的较量,实则是勾践和伍子胥这两位“说谎”高手之间的比拼。勾践试图“欺骗”夫差,获得后者的信任;而伍子胥则看破了勾践的伪装,努力让夫差了解勾践的真面目,却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勾践最终的成功离不开“说谎”、隐瞒和掩饰;而吴国的失败,则在于说真话的伍子胥无法获得夫差的信任。“说谎”成为了吴越之间博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