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科学
引言
两年前由张君劢先生在清华学校人生观之讲演,遂惹起学术界空前之人生观与科学之辩论,进而为玄学与科学之辩论,再进而为哲学与科学之辩论,最终且为唯心与唯物之辩论,是已全完入于哲学之领土矣。何以言之?盖唯心唯物仅为哲学中之两派;唯物论虽与科学有不少之关系,然究不能直名之曰科学,此理甚明,故直以此哲学之辩论而与科学无与焉,未始不可也。盖科学者,纯物质者也,纯机械者也。而丁在君先生有存疑的唯心论之答言,即迷信物质。如吴稚晖先生者,亦于赛先生而外,引来台先生与以“经国惠民”之任,引来穆姑娘与以“治内”之职,所谓“民治”——台先生,所谓“道德”——穆姑娘——自不能根据于物质机械以存在,而别有其根据,可断言也。
予于哲学,非所沉潜,故于唯心唯物之争,殊不敢有所左右袒;且科学亦非所素习,今于兹题将秉浅识所及,于科学哲学两者之真价,独辟蹊径,与以公平之估定,而不拘拘于物质精神,是非之间,同学中亦不乏深思好学之士,乞幸正之。
一 哲学与科学之分别
a.哲学的目的与科学的目的
哲学之发生,大都在救某一时代之纷扰,或解某一问题之疑难;如春秋战国之世,孔子哲学,老子哲学,荀子哲学,墨子哲学,孟子哲学等,皆不过各以观察沉思之结果,发为救世之论;其在问题,如天地从何而来,人何由而生、又何由而死,以及风雨雷电,皆足使人迷离惝怳,莫究其妙。于是所谓一元论的宇宙观,二元论的宇宙观,多元论的宇宙观,唯心论,唯物论,皆应运而生,以说明某现象,解释某疑问。而科学则如何?曰为日常之应用,或为事实之追求也;如数学之成立为计算,几何三角之成立为测量,医药学之成立为疾病,此属于日常之应用者;如研究水而知为轻养之化合,研究光而知为以太之波动,研究人类来源,而知其为猴类之进化,此则属于事实之追求也。其目的之各别,明且著矣。
b.哲学的性质与科学的性质
哲学有普遍之性质,而科学则为个别之性质,何以言之?哲学之为理也,欲以一简明之定则,准诸千世,放诸万里,而皆相通,至其能达此境地否,则非所计;而科学则为环境所限制,只能在某情况下,发生某现象,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皆发生某现象也,为理甚明,无待例证。又哲学有对立之性质,而科学则为单独的性质,何以言之?哲学者,兼容者也。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单元论与多元论对立,必然论与盖然论对立,先天论与经验论对立,怀疑论与独断论对立,观念论与实在论对立,而每个对立,又有其占在中间调和立言之折衷论,各言之而成理,无所明其是非。而科学者,一尊者也,如三加五之必为八,如物遇热之必涨、遇冷之必缩,如时疫之必由于病菌之传染,如磁性之定止必依于南北极。凡此诸例,何胜枚举,虽有例外,而为对立之争论,然其研究之结果必是非易判,不容两存也。
c.哲学的对象与科学的对象
哲学所研究者为事情,而科学所研究者则为事物。事情仅为一种理论或叙述,初不必见此事情之为何情况,仅凭其理论或叙述而用思想可以解决之;事物则不然,必须看见此事物之为何种形状或现象,而为实地的经□之试演,始能获其端倪。又哲学所探求者为全体,而科学所探求者则为局部。如用一元、多元、唯心、唯物诸说以解释本体论,用先天经验、怀疑、独断诸说以解释认识论,皆欲以全体之解决为其企图;局部则不然,分类甚繁,实证独精,例之生物学可分为动植两门,而动物学以时间论,则有古动物学,以形状论,则有动物形态学,以生活论,则有动物生理学,以阶级论,则有原生动物学等,以生活质论,则有动物细胞学,以性质论,则有昆虫学等,其余类别,尚不胜举,此外如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分类之夥,亦正相似,吾人得其一小部而研究之,已足以名世而终身矣。
d.哲学的效用与科学的效用
效用之为言,非谓其结果,亦非谓其用途,吾意指其效力之为用焉耳。哲学之效用,例之战阵,有若军官之命令者然。夫十九世纪一个人主义之世纪也。此“个人主义”四字,为若干哲学家所光大发辉,深浸人心,一推一挽,而十九世纪一切光怪陆离之文明之产物,皆于以诞生;又如进化论“适者生存”之理论,十九世纪任何学说,几皆继而应用之,此皆甚著者也。而科学之效用,则有若士卒之举动者然,既得命令,于是全体士卒皆各负其任务以发展。近百年来,物质文明之猛进,皆由于科学,而科学则未尝有“通盘筹算”之计,只“各自为战”耳,物质文明,乃此“各自为战”之结果也。两者效用之不同明甚。
e.哲学的工具与科学的工具
吾人知哲学与科学所研究之对象之不同,而其工具亦遂异,又何待论焉。然其工具为何乎?哲学用思想,(学科)〔科学〕用器械,此其大别也。例之哲学上所有之学说,皆哲学家静坐一室,用脑沉思,或则广稽博览,以富丽之者,盖未有外焉。大哲康德之言论,自为吾人所矜式,然考其生平,未尝出里门一步,哲学之专用思想,是确证矣。而科学则非可空言冥想足以了事者,必假手于器械,以证实其思想之正确或错误。世有物理或化学专家而不营营于实验者乎?世有地质专家而不旅行考查者乎?世有生物专家而不知解剖者乎?世有数学专家而不能运用计算尺者乎?器械之于科学,为用大矣!
f.哲学的途径与科学的途径
哲学既以思想为其工具,故所取之途径为理性,为推论,理性与推论,皆可不受时间空间之限制,而能自由体念,一如宋学之所谓“玩索”者。任何问题,玩索之结果,又有所谓“忽悟”焉,皆主观者也。反之科学既以器械为其工具,故所取之途径为观察,为实验,纪录其观察与实验之结果,或是或非,皆所凭焉,不杂丝毫内心之感情,而惟现象与事实之证据是尚;当观察与实验时,又谨慎将事,冀其结果之明确。皆客观者也。
二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
(1)普通的关系
a.哲学在前科学在后
哲学科学其占领之范围,皆遍及于全世界。惟吾人对于此全世界所有之知识,或充足,或不充足,故哲学必为前驱,负探险于未知之域之任,而后科学始依其自然之次序为之排比,为之布置,使成为有健全研究之格。如心理物理诸学,其初皆属哲学之一部,而今则物理早已自立成家,心理亦渐蔚为大国。又如古代之于本体论也,有主原子说者矣;然不过全凭理想,未能示吾人以可靠之征信,而今,则化学家依实验之结果为确切之证据矣。故哲学以思辨为能,而科学则重实证也。
b.哲学在后科学在前
吾人已知此两者所占领之范围为全世界。而科学之所研究者又乃为其局部,又为吾人所洞晓。然此各个局部研究之结果,总其成而为之派别,为之系统,使隶于一原则之下,此正哲学之所有事也。此不若论理学中所谓归纳者然,特哲学之组合,不由于寻常之事实,而由于科学之严密的定律与原理而已。例之由化学物质之化分化合,由物理能力之互相变换,再由生物学学生物之历世分衍诸理论,而“宇宙为进化与变迁的”之普遍简明之宇宙观于以组成,故哲学以综合为能,而科学则重分析也。
(2)方法之关系
a.哲学方法之科学的应用
吾人知哲学所用之工具为思想,而所取之途径为推论,然吾以是证之科学,则其方法亦常为科学所采用。如哥伦布地为圆球之理论,如恩斯坦相对论之理论,如牛顿地心吸力之发明,如瓦特蒸汽机之发明,最初皆以思想为推论。然不有新大陆之发现,地面之说,其谁之信?相对论之成立,亦由于天文学有力之证明。地心吸力之说,由苹果堕地之现象,因思想而推论之结果也。蒸汽机之制,则又由水蒸汽冲击壶盖之现象,亦因思想而推论之结果也。故哲学之方法为科学入门之第一步,凡不善运用思想者,吾决其不能得科学之堂奥也。其关系如此!
b.科学方法之哲学的应用
古代之哲学或多尚至空谈;近来之哲学,则多基于实论,稍治近代哲学史者,当知吾言之非谬也。美之哲姆斯所代表之实证哲学,非应用科学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乎!且其目的亦几以实验为依归矣。英之罗素所代表之数理哲学,则其哲学之全部,皆以数理之全部为立足点,其应用科学方法为何如耶!至若法之柏格森虽以创造进化之形而上学名,然其结论乃从沉潜几许年之生物学中得来,不谓之为应用科学方法得乎?故吾曰近代之哲学,其出发点皆基于实论矣。其关系又如此。
三 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
(1)哲学精神
a.哲学有独到之精神
吾人一言及精神,势不能不涉及其方法。凡用某方法所生之某行动,吾人皆可名之曰精神也。哲学方法重思维,轻实际,故有独到之精神。多数科学不敢发之言论,哲学能发之;科学不敢入之疆域,哲学能入之;科学不敢得之结论,哲学能得之;科学不敢解之问题;哲学能解之。然坐是虽有为哲学病者,吾谓不然。此正哲学之所以为哲学也。若治学多徘徊趦趄而不能断然决然以尊重其思想之过程,单刀直入,有若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者,则其学虽穷年累月无所结果。哲学之谓何?故排除万难,以立其说,此哲学精神应有度态也。
b.哲学有扼要之精神
哲学之解决问题也,独能窥见根源,一针见血,而不于个别为枝枝节节零琐的解决,其扼要之精神为何如乎?擒贼先擒王,此正可为“扼要”二字作一注脚也。譬之尼采之哲学,千言万语所发挥者为“超人”。卢骚之哲学,连篇累牍所倡道者为“人权”。凡此类例,将不胜举;盖每个哲学家与每派哲学,皆各有其扼要之中心思想,推其应用之极。本此思想为立足点,可解决任何之问题,而皆左右逢源,胜任愉快。哲学家锐利之眼光,敏活之手腕,诚不可及矣!
c.哲学有统筹全局之精神
哲学一面既为强悍之独到,一面又为精透之扼要,故其统筹全局之精神于以基焉。如建筑然,必先有一目了然之打样;如辩难然,必先有成竹有之论点;如军阵之在战场然,必先遣斥堠,殿以轻重,用翼军为掩护,励主军以进攻,何方可守,何处可退,知彼知己,而百战百胜矣。哲学之精神,岂不然哉!故哲学之为原理也必求简,而所以为应用之途径也必求多。每新生一问题,仍以此御之,设不就范,则又另立方式,必使之隶于其下而后已。且哲学方企图罗列此若干简明之原理于一隅,以为解释此世界任何问题之备,而无所缺焉。
(2)科学精神
a.科学有持重之精神
科学之为学也,甚谨严而不轻率,故其精神为持重。凡求一结论也,解一现象也,必先经若干次小心翼翼之实验,查无讹错,始布于众人之前,征待批评,以为改善。有反对者则私心识之,退而再诉诸实验之器械。若其是也,不惜烦劳,更开诚以说明之,必使反对者首肯而后已。若其非也,则方改良之不惶,或方引以为庆焉,曾未敢下一无根据之判断,亦不肯放松他人之判断而轻信之。对于己者必为孜孜不倦之证实,对于人者必为一丝不苟之检查,要皆了无疑义,始行放手,持重之精神至此而亟矣!
b.科学有求真之精神
哲学之精神在求善,艺术之精神在求美,而科学之精神则在求真;求真则不论乎善恶美丑而必去伪。凡事之不足信者科学所不为,凡物之涉及假者科学所必攻,毫无成见,有所是非好恶于其间,回翔审慎,在免错误?除虚伪以求真而已。及其真之既得也,坚贞勇敢以守之,不屈于威武,不淫于富贵。哥白尼守地动之说,不为外力稍摇,其信念虽牺牲性命,亦所不顾,尾生抱柱,何以加焉。
c.科学有分工精进之精神
科学之贵在分工,而分工之益为精进,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勤勤恳恳得一最小问题,已足为毕生之所业。如近人某君者留法几许年,而朝夕从事者乃为“兔变阴期”之研究,分工之细至斯已亟,而探讨之精进有非吾人所能料者矣。故科学精神之所注意者,在此世间之最狭部分,最小事物,而其所完成者,则为此最小部分之全部,最小事物之全体,盖未尝好高务远、浅尝辄止也。故科学之所以多发明或发现者,虽由于其人之好学深思,然其所凭胥皆基于一精小之感触以为严确细致之观察,而非基于笼统与忽视,可断言也。
结论
吾造论至此,将何以为结乎?无已,请再一述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以完此强弩之末焉。哲学既有其自身之精神,然以现状窥之,或多少不免为些微之修正;因科学方法之被采用于哲学,已为不可掩之事实,而自身方法之太落空,亦正其弊也。至科学之为词,每多联想及于机械与物质,科学诚机械与物质,然当留意者,科学精神与科学自有其制分之点,未容与机械及物质混也。
附:参考用书
J. A. Thomsons.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ch.3.and ch.5.
陈大齐《哲学概论》
《社会科学季刊》二卷四期
《中华教育界》十四卷五期
《科学与人生观》
王星拱《科学方法论》
张东荪《科学与哲学》
李石岑《论文集》
胡适《哲学史大纲》
付邮赘记
我不是学哲学的学生,也不是学科学的学生,同学看见,一定莫名其妙,为甚么我能做这篇东西,其实我自己也正莫名其妙呢!原因是:因为一个朋友要我做篇东西来当课卷,打发教哲学的教授,他出了八个玄之又玄的哲学题目,我选了这一个。做起了,他已拿去缴卷去了,门启昌君勒令缴械(这是最近几天上海闹的玩意儿)的信却来了。
在学期考试中,虽然不忙,却也莫空执笔,另自写甚么,所以要转来,一物两用,他拿去搪塞大教授,我就拿来敷衍大编辑,大家都知道我是门外汉,我也不敢冒充内行,这篇东西说得对不对,预先申明,我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拆烂污,对不起门君,对不起读者,尤其对不起劳苦竟日的排字工人同印刷工人,我一体道歉!
于战云弥漫的上海。一九二五,一,廿
(《石室学报》第四期,1925年1月20日,署名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