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22」曲终泪沾襟
一番折腾后,刘琦与杨修等人坐在了西南方位的末席之上。
而管院在看到杨修这么不知世故地与刘琦混到了西南末座后,也是叹了口气,觉得这小子是没救了,懒得再劝,与护卫们忙别的去了。
之所以选择西南处的座位,不是因为刘琦杨修想坐这里,而是他们来得太晚了,南面这一排席位上的四连座,只有此处了。
刘琦把黄忠与魏延也叫上了席位,这俩人今天也是身着锦衣华服、头戴贵重冠饰与锦质头巾,没有披甲,看起来像是有资格坐在这里的人——另外因为不要请柬的缘故,也没人来核实他们这一老一少的身份。
四人都落座后,刘琦这才有时间好好欣赏这场盛大的聚会。
不像刚才众人尚未落座时,只能站在其他宾客的护卫们的后面,通过一点缝隙窥看广场中央,现在的刘琦视线前方已无阻挡物,广场中央的节目尽收眼底。
只见广场中央有二三十余名羌族打扮的妖娆女性,身穿紧致而又颇具西凉风情的薄衣,尽情展现她们丰韵的身材,在众人面前卖力地舞动腰肢,姿容毕显,惹得在座的各位男性观众们连连叫好——黄忠与魏延平日里被刘表限制得是饿极了,故而今天放开手脚,一边不顾士人形象地大块吃肉吃酒,一面目不转睛地尽情爽看异域美女,一老一少还不忘边观赏边点评,好不快活。
同时在坐的众人耳中也是鼓乐齐鸣,那重节奏的韵律倒是与现世的摇滚风有点相似,不过这鼓笛声中,又充满了一丝西凉边塞苦寒的腔调。看来为了招待好新至洛阳的这群客人,东家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另外食案上的酒肴,也是为了照顾西凉人的口味而特别制作的大份肉食与些许生蔬,再配上上好的佐料,还有管够的酒,让他们能大块朵颐,痛饮一醉。
环视四周一圈,刘琦很快便适应了这里的气氛,也不讲究,直接拿起一只大猪蹄子就啃了起来。
嘿嘿,味道够冲,很不错,有嚼劲。
一边啃着,刘琦还不忘一面跟领座的杨修闲聊道:“修弟,我看这西凉女子个个都挺飒的啊,风格与我京师迥异,有没有兴趣娶一个回去做妾?”三国时与现世不同,男子小小年纪便能娶妻娶妾,只要觉得合适。杨修虽是才14岁,但已能娶妻娶妾,只要他家族同意。
杨修不知是听没听见,也没有开吃开喝,而是眼睛怔怔地盯着对面,像是出了元神。
刘琦扯出含在口里的大猪蹄子,囫囵道:“舒(修)弟你这是在看啥呢?”
话音传入杨修耳中,但他的目光却迟迟没有挪动一毫,而仍然是遥望远方:“琦兄你看对面的蔡琰,多么超脱于俗世呀~”
听言,刘琦循着杨修的目光望过去,几经折腾后,终于将目光穿过正在跳舞的人群,于舞女的遮遮挡挡之下,看到了那坐在东北方向(上上座)抚琴的一位女子。
这女子头上装饰有两朵红色的团子,像是用发簪将桃花固定的,另外因为刘琦隔了她差不多40米的距离(对角线),所以看不太清其长相,不过凭她那优雅的抚琴姿势,与那绿蓝相间的儒袍,刘琦觉得她就是蔡琰没错了。
虽是如此,但刘琦还是向杨修确认了下:“修弟,东北角那上上座的女子就是蔡琰?”
杨修有点不耐烦道:“琦兄不会细细听之吗,方才那首未奏完的曲子就是从那里传出的呀。”
好家伙,不吃不喝,原来是为了专心听曲啊,刘琦忍不住心下吐槽道。
刘琦:“修弟是看上了蔡琰么?”
杨修:“倒也不是,只是很欣赏她的才华,这曲子若是她作的,那她真是绝世无双啊!”
刘琦:“是嘛……那我也再听听。”言罢,刘琦咬下一块猪蹄塞到嘴里咀嚼了起来,同时闭上双眼,认认真真地再次从混响中找寻蔡琰的琴曲。
因为有着绝对音准的缘故,刘琦很快便于多重混响中快速定位到了蔡琰的琴曲,而后不苟地聆听。
这首琴曲好似到了最后一段,凄怆悲凉更甚前几段,在那欢快劲爆的鼓乐声中夹杂着,显得格格不入。
这蔡琰,心情好像不是很好呀……她是不是抑郁了?以她的经历,的确是有可能……刘琦一边认真听着,一面陷入深思。
就这样,刘琦边听边思,直到十余分钟后琴曲弹完,他感慨颇深。
而一旁的杨修却是涕泗纵横,并顺势流到了衣襟之上。
刘琦:“不是吧修弟,听个琴曲至于吗?这就泪流满面了?”
杨修:“我虽自小就生于优渥之家,未体会过离别之苦,但今番听得此曲,犹如历经尘世沧桑生离死别,顿觉忧郁填胸,悲伤满心……蔡琰蔡姑娘真是不世出的奇才啊!”
刘琦虽然也听得出这些情愫,但心中却并没有这么多感动,可能是原身主记忆中自带那些痛苦回忆吧,使得自己的阈值提高了,没那么容易动情了。
为了不让杨修沉浸于这种不良情绪中,刘琦连忙想办法转移话题,对他问道:“修弟,你看今日与会的这些人中,有哪些人可能会是我待会儿的强力竞争对手?麻烦事先告知一下,我好有个心理准备。”
据刘琦了解,杨修这人,平日里还是很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再加上他父亲是当朝太尉的关系,他认识的人应该是比刘琦多很多的。
同时杨修也是很重视与刘琦之间的友谊的,听到这话后,就没再溺于悲愫之中了,很快便走了出来,用儒袍那宽大无比的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眼泪,然后从北边的东北角(上上座)开始,将在坐的宾客一一看在眼里分析。
东北角那位抚琴的女子定是蔡琰自不必说,而端坐在她旁边正在微微抚须的、峨冠博带的、看那老态龙钟的样子像是足有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应该是新晋的尚书令·蔡邕了。
为什么说是应该,因为自从蔡邕回洛阳以后,杨修实在是没有见过他一面,只能从他的所处方位与坐姿来判断,他定是蔡琰的父亲,而不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