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开国大典
时间犹如潺潺流水般悄然流逝,在人们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九月的最后一天。
明天,将迎来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刻——开国大典。
娄氏轧钢厂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日子,特意决定给全体员工放假一天,让大家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这场盛大庆典中来。
厂里今天下午提前下班,工人们都早早回家,今晚好好养精蓄锐,以便更好地迎接明日的盛典。
钟正国并未直接返回四合院。他与科室里的同事们一同前往天安门广场。
不久前钟正国他们曾参加过天安门的大扫除工作,对那里的情况颇为熟悉。如今,开国大典即将在这里隆重举行,他们迫不及待想要目睹一下如今的天安门究竟变成了何种模样。
钟正国跟着众人一起穿过中华门,来到天安门广场。
刚进去钟正国就发现此刻的天安门广场地面平平整整的。
以前没清理干净的野草,渣土全部被清理一空,用上了一些高大的树木,几面宫墙也是通体鲜红,色泽非常鲜艳,广场的中轴线上还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看样子得有20多米。
其实这个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这根旗杆,根本达不到设计高度,只有22.5米高,看着就比天安门城楼矮了一大截,
就这,还是用四九城自来水厂车间里找到的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管焊接起来的。
因为时间太紧了,来不及重新铸造,所以只能采用这种临时措施。虽然看起来不太完美,但至少解决了升旗的问题。
由于当时的四九城物资匮乏,连制作旗杆所需的钢材都无处可寻。直到42年后的1991年5月1日,首钢采用4根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的旗杆,才终于满足了设计要求。这样一来,旗杆与天安门城楼相互映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钟正国继续向前走,不久便抵达了金水河畔。此时的金水桥的桥面焕然一新,而原本干涸的金水河也重新注入了清澈的河水。
当走到金水河畔时,由于前方仍在进行最后的装饰工程,禁止参观者再继续前行。
然而,站在远处的钟正国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天安门三座城门前那块占地1626平方米的小广场,已不再是原来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沥青石砟路面。
天安门和城墙也粉刷一新,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两条横幅,中间是教员的画像。
在往上,就是高高的天安门城楼。
此时天安门城楼,已经被修缮粉刷一新,最顶端那些显眼的杂草也被清理掉了。
此时此刻,天安门城楼上最显眼的,当属那8盏还在紧张制作的大红宫灯。
这8盏大红宫灯,每盏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下面缀着长长的流苏,看上去十分的雍容华贵。
这么重的宫灯肯定不可能做好了,再拿到城楼上来,工匠们都是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制作的,
从还没有制作完成的那几盏宫灯来看,钟正国就算看不见细节,也知道制作工艺肯定非常的复杂。
这八盏大红宫灯陪同着共和国走过了45年的岁月,在1994年为庆祝共和国45周年华诞,这八盏大红宫灯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新式的折叠式灯笼所代替。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49年的10月1日,
钟正国拿着小红旗早早的前往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目光所及之处,许多市民三五成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朝着天安门广场的方向前进。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此刻的钟正国感觉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蝼蚁,有幸能够参加开国大典,也让他十分的激动。
不过一直等啊等,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开国大典正式开始。
一直到上午十点多钟的时候,才从全城的大喇叭里听到新华广播电台在向全世界播报,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00正式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钟正国突然听到有人在自己的耳边说话:“这新华广播电台怎么到现在才告诉大家,这开国大典要下午三点才开始啊!我可是一大早就在这里等着了,都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为什么不早上开始呢?这样多方便啊!”
钟正国转头看去,发现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向身边的人抱怨着。而他身旁的那个人则显得比较稳重,看起来像是个知识分子,微笑着回答道:“同志,开国大典选择在下午三点开始,肯定是有原因的。”
就在他们两人交谈的时候,周围其他的人也被他们的谈话所吸引,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其中一个人忍不住开口问道:“这位同志,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活动要到下午三点钟才开始吗?”
面对众人的关注和疑问,那位同志也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同志们啊,其实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至于是否正确,我也不敢保证呢!”
能站在这个地方的,都是一大早就到天安门广场来等着的人,他们基本都已经占据了整个广场上最好的位置。
虽然距离开国大典正式开始还有5个小时,而且大家连午饭也都顾不上吃,但此刻却没有人想要离开这里。
毕竟能参与这样重大的活动,谁还会在乎那些呢?
因此,当那位同志开口说话时,大家立刻来了兴致,纷纷起哄道:“同志,您就给我们讲讲吧!就算说错了也没关系,大家就是想听您讲一讲,找点乐子嘛!干站在这里实在太无聊了。”
那位同志听后,也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说道:“好啊,那就让我们一起找找乐趣吧。不过你们可别觉得我是在卖弄啊!”
众人连忙回答道:“不会的,不会的,同志,您快点开始吧!”
那位同志将目光投向众人后便开口说道:“我曾经在南苑机场工作过,对常凯申目前的主力轰炸机——白头鹰制造的B24轰炸机了解一些。
这种飞机的时速可达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然而,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夜间飞行能力极差。
从离我们四九城最近的舟山群岛起飞,需要飞行1230公里,大约三小时才能抵达四九城。
这样一来一去就要花费六个小时。因此,如果开国大典选择在上午举行,这种飞机可以在白天完成往返,但要是下午三点举行,它们来的时候还能飞回去,回去的时候可就难说了。
毕竟,我们四九城也有自己的飞机,一旦他们派的飞机数量过少,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派出大量飞机,这无疑会让常凯申感到十分心疼。”
最后那个同志又开口说道:“这都是我自己瞎猜的,可做不得数,大家图个乐呵就行了。”
然而,在场的听众们并没有对这位同志的话表示太多质疑或不满。
事实上,这里聚集着来自不同背景、阶层和文化水平的人群。其中许多人甚至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不一定能够酸的明白,更不用说飞机这个高大上的东西了,自然也是听的一头雾水。因此还真就只是听了一个乐呵。
时间很快就接近下午3点,长长的车队从中南海方向向着天安门驶来,
下午2点45分,当嘹亮的《东方红》在天安门广场上响起的时候,领导们也已经到了,
下午3点,主持人林老先生宣布开国大典正式开始。
在《义勇军进行曲》和雄壮旋律中,国旗冉冉升起,此时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与此同时,天安门广场上的108门礼炮,以54门一组,轮流鸣放,齐鸣28响,象征着艰苦奋斗的28年的光辉历程。
升旗仪式完毕,接着就是盛大的阅兵式。
下午4点35分,受阅分列式正式开始,
受阅部队的步兵、骑兵、坦克,大炮、汽车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
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广场。
钟正国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眼前缓缓通过的受阅部队,心情激动不已。突然,他听到身旁有人低声赞叹道:“今天的这些军队看起来比上次入城仪式时还要威武雄壮啊!看看他们排列得如此整齐有序,比起上次那一辆辆的军车,这次真的更有气势了。”
然而,并没有人回应这个人的话。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目光投向了天空。
此时空军部队已经飞抵上空。
它们是还未组建的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底,分别是9架P51野马式战斗机,两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三架C46运输机,一架L5通讯机和两架PT19教练机,总共17架飞机。
当这些飞机列着编队,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时,整个大典现场一片欢腾。
第一次目睹空军战机英姿的近30万老百姓倍感振奋和鼓舞。
当战机编队飞过后,一旁的人兴奋地大喊道:“你们数了吗?数了没?是不是26架飞机?我没数错吧!”
然而事实上,当时的空军仅有17架飞机。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在于其中的9架P51野马式战斗机以极快的速度飞行,它们在外围兜了一个大圈子后,再次飞越天安门广场。
因此,人们才会数出了26架飞机。这个巧妙的安排不仅成功地骗过了四九城城中的百姓,甚至连那些外国记者也被蒙在鼓里。
此外,由于需要应对复杂的敌情以及常凯申可能的轰炸威胁,这9架P51战斗机中有4架全副武装并携带弹药飞行,开创了世界阅兵史上的先河,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部队包括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1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飞行中队及海军部分代表共1.64万人,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这些武器装备分别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称得上是真正的万国造。
阅兵仪式前后共计三个小时,当阅兵仪式结束以后,整个长安大街,华灯齐放,老百姓开始了大游行。
到了晚上9点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从天安门广场的四面八方射向天空。
广场上,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他们手舞足蹈,尽情歌唱舞蹈,欢乐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成千上万的人欢聚一堂,共同欢庆新中国的第一个夜晚,整个广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歌声、笑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壮观的交响乐。
不仅如此,在全国范围内,那些已经获得解放的各大城市,也纷纷举行了盛大而热烈的庆祝活动。
每座城市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已到凌晨1点多。然而,游街庆祝的人群仍然不愿离去,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享受着这个特殊时刻带来的欢乐。
直到最后一刻,人群才渐渐散去,结束了这场难忘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