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

当代西方经济学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说,它们并不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和学说。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投射到久远的历史空间,了解一下古代和近代欧洲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一)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15世纪)

经济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11世纪,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奴隶制庄园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简单和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现实需要,开始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其研究范围主要为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货币的功能等问题。

12世纪—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其经济特征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导地位,其思想政治特征是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和基督教神学结合在一起。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以基督教的观点分析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一些问题。

当然,经济思想的发展必须以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它反映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出现普遍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只能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先驱,而不能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担当“直接先导”的角色。

(二)近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6世纪—19世纪60年代)

近代西方经济理论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在此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国家财富的增长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下,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保护和干预。但当时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毕竟显得较为肤浅,其理论体系的发展只能依靠古典经济学来完成。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是指17世纪—19世纪中期。在该时期内,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配合下,实现了迅猛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经济理论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说与重商主义形成了鲜明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它包括:以劳动价值论为主,涉及其他理论观点的价值论;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生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和交换理论,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货币理论,对外贸易理论,等等。在政策倾向上,古典经济学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尽量减少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

当然,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例如,在关注点上,古典经济学家往往对经济活动的生产和供给较为重视,而对消费和需求方面缺乏关注;在分析方法上,古典经济学家也显得不够精细。此外,劳动价值论更强调工人利益,而对资本家不利,这就促使维护资本家利益的一些经济学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1871—1874年,经济学界发生了著名的“边际革命”,这个重要事件成为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起点。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分别独立出版了他们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作。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与杰文斯、门格尔相同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由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客观价值论转变为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并引进了数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阿瑟·塞西尔·庇古,直到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和精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中,新古典经济学面对严重的失业和生产过剩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在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后来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先驱,它们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间接基础。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些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瑞典经济学家纳特·威克塞尔、卡尔·冈纳·缪达尔和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等人。此外,同时期还出现了奥地利的约瑟夫·熊彼特和美国的欧文·费雪等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经济学家。

(四)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政府干预主义的理论思潮重新复苏,并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流地位,自由主义思潮也长期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在政府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不断交叉影响下,西方经济学不断发展变化,衍生出许多各具特点的经济学流派,这就是本书将详细介绍的各种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八次“革命”

(一)第一次“革命”:1776年以《国富论》为标志的“斯密革命”

1776年,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亚当·斯密批判了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第一次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说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期,新古典经济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新古典经济学以边际分析方法为基本分析工具,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本内容来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

新古典经济学政策主张的基调是自由放任主义,它实质上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但其研究角度转向了消费和需求,其分析工具也是边际分析方法。它以完全竞争作为理论前提,将消费分析和生产分析结合起来,建立了近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边际革命”,它直接促成了20世纪初期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构建“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从“边际革命”开始,直到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并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前提。

(三)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

在理论方面,凯恩斯反对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传统,强调总需求对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重要性。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量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不能迅速改善社会经济运行失调的局面。

在分析方法方面,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古典经济学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从而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时代。

在政策主张方面,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新古典主义传统,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尤其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使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政府干预主义倾向的复兴,从而成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货币主义革命”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因素的扰动,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体系,才能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时候,弗里德曼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在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具有更大的产量效应。“现代货币主义革命”使得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主流地位发生了动摇。

(五)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1960年,意大利裔的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西方经济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篇幅不长,但思想较为深邃;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这本书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使经济学界对价值问题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六)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理性预期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理性预期学派逐渐兴起。理性预期学派着重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强调经济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都具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和动机。因此,人们将采取各种对策来抵消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效应,从而造成政策无效性。基于这种认识,理性预期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政府干预措施,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行调节,最终使经济运行达到自然率水平。“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延续至今,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理性预期概念,并将之贯彻到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中。

(七)第七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供给经济学革命”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美国经济学家马丁·斯图亚特·费尔德斯坦和阿瑟·拉弗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逐渐兴起,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美国总统里根吸收到宏观经济政策中。自“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强调总需求分析,在政策主张上也以需求管理政策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滞胀局面的出现迫使经济学家另辟蹊径,力图从总供给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逐渐形成了供给学派。供给学派重新捡起了遭到凯恩斯批判的萨伊定律,改进供给管理政策,并将之作为制定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同时,他们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力求从供给管理方面解决税率过高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失业率过高问题。

(八)第八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的“新制度革命”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着手进行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制度创新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制度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派。同时,由于该学派的许多代表人物频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在经济理论界和经济实践活动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概括而言,西方经济学的每次“革命”和每个经济学流派的产生,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它们在对以前理论进行批判认识的基础上,从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视角出发,提出了各具特点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来考察当代经济学的各种流派,从而认识各种理论观点的历史暂时性,以更为宽广的历史视野来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

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进行划分,无疑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任务。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各种经济问题都有着独立判断的意识,他们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持有属于这个学派的观点,在那个问题上又持有属于另一个学派的观点。事实上,始终坚持某一学派观点的经济学家是很少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之间的理论分歧也远远没有我们设想中那么大。

本书中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既不是依据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政治态度,也不是依据他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既不是完全按照理论方法的历史渊源,也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的时间先后顺序;当然也不是以经济思潮作为划分标准。我们采取了胡代光教授和厉以宁教授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一书中提出的划分标准:“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

这里所说的理论观点,主要指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看法,对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看法,对某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影响的看法。这里并不涉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这里所说的分析方法,主要指西方经济学家们研究经济问题和分析经济现象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性方法,而不是与世界观相联系的方法论。

这里所说的政策主张,主要指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西方国家某一时期经济政策的基本倾向和看法,以及一些主要的政策建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划分标准与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后者以西方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特别是他们的基本政策倾向是政府干预或者自由放任;前者的划分标准则更为具体些。

(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理论传统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主要受到两大理论思潮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干预主义传统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都深刻影响着各种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情况:

(1)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不同的解释和补充,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经济学流派。这些流派主要包括: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经济学、非均衡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对立的各种理论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兴起。它们针对滞胀问题和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缺陷,试图重新恢复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由此产生了各种经济学流派。这些流派主要包括: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各种非主流经济学派。这些流派主要包括:瑞典学派、约翰·希克斯的经济理论体系、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新制度学派和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①分析方法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性。②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的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趋于采用更高深的数学工具,建立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③各种理论流派的相互渗透日益加剧。政府干预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思潮之间的差异将会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特定理论思潮下的各种西方经济学流派则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其时期特点和区域特点也更加明显。④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日益严重,经济学的社会学化和政治学化日益明显。西方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多地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问题,这突出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观点上。⑤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趋势日益明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发展的意义是:①反映了西方国家中现实经济问题的要求和矛盾;②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集团的要求;③反映出西方经济学界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④提高了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