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秘绿色金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绿水青山为何是金山银山
“双碳”大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江山“碳”锦图

沿着小路,穿过丛林,途经好几个不知名的巨型机械装置后,华小安一行人终于看到了国际绿色金融实验室的大门。只这一眼,华小安就呆住了——一个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科技堡垒伫立在眼前,实验室的外部被透明屏障保护着,散发着微弱的蓝光。

屏障里面,是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异形建筑,建筑的顶部耸立着一排精巧的探测仪器,这些探测仪器闪耀着金属光泽,却并不显得突兀,而是巧妙地与实验室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墙面上的玻璃幕墙透亮而光滑,有太阳的光芒,也有树木的翠绿,仿佛属于未来世界的一角,散发出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美。

“嗨!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一声温和的轻唤,让华小安从震撼中回过神来。循着声音看过去,他这才发现自己身旁竟多了一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此刻回想起自己刚才发呆的模样,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这里真是太酷了,简直像做梦一样!”

“是啊。”工作人员笑着点了点头,“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工作的时候,也是揉了好几遍眼睛才敢相信的呢。不过,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实验室比这里还要壮观,你们可要做好准备哦!”

听到这话,几位同学激动地互相对视了几眼,华小安的眼中也迸发出兴奋的光芒,“那我们快点出发吧!”

工作人员靠近屏障的瞬间,它便“打开”了一个缺口,华小安一行跟随他走进了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特别的、“活”着的“江山图”,仿佛一幅经过动态处理的自然山水画,细微的波动让它比静态的画卷多了几分鲜活。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靠过去,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些波动都是一个个变动的数值。

“这些是不同地区的碳排放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测趋势数据。”一名身穿白色实验服的年轻男子走过来说道。他的声音极具穿透力,看大家的眼神专注而柔和,一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欢迎来到国际绿色金融实验室!我是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C博士,主要负责环境保护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我们的实验室会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提供各类数据与理论支持。如果各位同学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我很愿意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

看同学们听得认真,C博士转身指向大屏幕,说:“你们看,这块大屏幕上的数据非常重要。放大那些零星的小点后,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的实时碳排放量,并且可以通过绿色实验室创造的模型进行数据推演,预测该地区未来1年、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碳排放数据。”

随着C博士的介绍,同学们发现原本的“江山图”放大后竟是不同地区的卫星成像图,每个区域都变成了由浅到深的渐变色,颜色越深代表着污染程度越深。分秒间,他们就看到二氧化碳的宏观排放量在不断攀升。

“现在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是一个能被看到的小灰球,你们觉得它会最常出现在哪些地方?”C博士问道。

“空调、汽车!”

“烟囱!”

“工厂!”

……

听着同学们的回答,C博士微笑着扶了扶眼镜,说道:“大家说得都很好。”他指向大屏幕上的一处灰色区域继续说道:“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碳排放,如果我们真的能看到二氧化碳小灰球,那我们的世界几乎就是灰色的。”

“通电的电视、洗衣机、电灯,出行的汽车,通过陆运或者空运来的外地食物,甚至装满一杯饮料的杯子,一次外卖的包装都会带来碳排放。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漂浮着小灰球,积攒得多了,世界也将失去颜色。”C博士讲道。

华小安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细微的数据变动,心中不由得升起想要改变未来的冲动。

“同学们跟我来。”C博士触碰了一下大屏幕,经过人脸识别之后,原本完整的“江山图”,像画卷一样向两边卷起,显出了一扇简约大气的门。

C博士领着大家来到门的里面,微笑道:“这里就是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监测中心,也是我们实验室的神经中枢,刚刚那些色彩各异的‘江山图’上的数据就来源于此。”

进来后,同学们发现控制台上陈列着一排排显示屏,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和图像。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监视着屏幕上的变动情况,指尖飞快地操作着自己面前的控制台。

“刚才说到我们实验室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那么大家是否了解到底什么是碳达峰与碳中和呢?”

看到同学们面面相觑的样子,C博士接着说道:“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核心离不开‘碳’这个元素。大家应该都知道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吧?”

同学们纷纷点头,他们想起学校的老师说过,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会呼出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动植物遗体经地质运动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这些化石能源被我们人类利用后,又会释放二氧化碳。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储存热量,使地球表面维持一定的温度,确保生命的存在,但随着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已经导致全球气候显著变暖。

“我知道,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问题:冰川融化、海洋扩张、高温和干旱、农作物减产……海平面上升也会导致沿海地区被淹没和海水倒灌,大量居民会因此流离失所。光是想想都觉得太可怕了。”一位同学说道。

“很棒,看来大家已经了解到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会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带来危害。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缓解温室效应,世界各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C博士继续说道:“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间点,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在此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来减少和抵消,最终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即碳排放量等于碳吸收量,两者达到平衡。”

说到这儿,C博士略微停顿了一下,音量也有所提高:“但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在碳达峰阶段,大家主要关注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而在碳中和阶段,关注的则是包括甲烷等所有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温室气体。”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尽量减少碳排放,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吸收多余的碳。如果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看作一个游泳池里的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那些多余的水。”

在C博士的引导下,同学们想象着自己此刻就在一个游泳池旁边。

“每一次的二氧化碳排放,都相当于有人往池子里注水。如果想让池子里的水量不变,甚至减少的话,我们要怎么办呢?”C博士问道。

“放掉多余的水!”“减少注入的水!”同学们下意识地回答道。

“是的。”C博士轻轻点头,微笑着说,“所以我们既要想办法吸收掉多余的二氧化碳,也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努力实现‘双碳’的目标,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听完C博士的解释,华小安开始明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在他看来,碳排放和碳吸收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只有两者保持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如果说2030年达到碳达峰是我们当前的首要目标,那未来30年实现碳中和将会是对我们的一个巨大考验。这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包括能源、交通、工业、农业等领域的转型。我想再考一考大家,有一样东西可以像一只无形的手,协助我们管理碳的排放和是吸收,这只‘手’是什么呢?”C博士问道。

“管理碳的排放和吸收的无形的手?”现场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都没有答案。

“C博士,您说的这只手是不是和‘钱’相关呢?我听姐姐讲过,政府为了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会对一些绿色、清洁类的行业给予支持,这种支持就包括一些金融行业会在资金方面给予的优惠和支持。这样,部分企业就愿意主动地向环境保护的方向靠拢。”华小安回想起平时安心姐姐在家经常和他会聊起这个话题,便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便会在日常资金投向方面侧重考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我们把为这些绿色项目的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叫作绿色金融。例如,一些银行贷款会针对支持节能减排的项目发放,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就会有意识地节能减排,这样我们便通过金融的手段,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C博士补充道。

“原来金融可以在保护环境中起到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以后也想成为这样的金融从业者。”华小安感叹道。

C博士微笑着鼓励道:“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即使作为学生,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随行工作人员也点头赞同:“是的,我们每个人小小的努力都是宝贵的。”

华小安思考着,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期盼。或许他也可以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努力成为一名绿色金融领域的专家,为碳中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这时,C博士指着实验室的会议室说:“今天很巧,来自各个国家的研究员刚好在那里和我们共同讨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议题,你们想去听一听吗?”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C博士欣慰地笑了:“稍后,我也会为你们讲解更多关于‘绿色’的知识,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实验室。”

同学们满怀期待地跟随C博士走向了会议室。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一趟充满新奇的知识旅程。

安心姐姐科普时间

1.中国的“双碳”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什么是碳排放

我国在2024年1月25日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对温室气体的定义包含7种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碳排放指的是在一些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根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整理的数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五大板块。其中,电力和工业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2021年,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比为45.57%,工业碳排放占比为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