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化交互行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现状

1.3.1 学术虚拟社区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学术虚拟社区、学术博客、学术社交网站等已成为一种信息与知识获取、分享和交流的创新工具,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本书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研究主题,归纳总结了内外学术虚拟社区研究主要聚焦的几个方面。

(1)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

学术虚拟社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为科研领域成果展示、知识流动、协作创新等提供了新的互动模式和路径。社区的知识流动和社交活力是确保学术虚拟社区知识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而知识共享在学术虚拟社区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方面,Allameh S M等以理性行为理论模型为概念框架,以伊朗伊斯法罕大学中央图书馆学术社区16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例验证了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期望组织报酬、互惠互利、知识自我效能、助人愉悦感、知识共享态度和意愿正相关,主观规范正向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ALLAMCH S M,AHMAD A.A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taffs knowledge-sharing in the central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isfahan using the extension of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Studies,2012,2(1):158-174.。Chai S等研究了信任、社会关系强度和互惠性对学术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证实了性别差异在各因素中的调节作用CHAI S,DAS S,RAO H R.Factors affecting Bloggers.knowledge sharing:an investigation across gender[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2,28(3):309-341.。Chandran D等研究了文化对沙特阿拉伯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揭示了沟通、开放性、人际信息等个体因素,以及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等技术因素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态度,自我激励与知识共享态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主观规范和态度共同作用于用户的知识共享行为CHANDRAN D,ALAMMARI A M.Influence of culture on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academic staff in e-learning virtual communities in Saudi Arabia[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20,12(35):17-21.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面,徐美凤等通过收集和分析丁香园、中国学术论坛和小木虫三个典型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发帖数量和互动频率得出知识共享主体的三个共性特征,即成员身份的稳定性、交流内容的专业性以及交流态度的严谨理性徐美凤,叶继元.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体特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11-114,148.。该学者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人文管理类与理工类社区知识共享主体中心度的差异性,在后续的研究中构建了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两类学术虚拟社区发挥的作用,其中,成员间的信任、身份特征及自我效能正向影响两类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成员信息性因素在自然科学类学术虚拟社区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人文社科类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参与行为主要来源于心理动机徐美凤.不同学科学术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11):134-139.

王东等基于知识发酵理论提取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要素,构建了知识共享过程模型,同时进一步探究了知识发酵过程以及实现机理,为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王东,刘国亮.基于知识发酵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影响要素与实现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18-21,139.。赵鹏基于动机理论、自我概念理论构建了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理论模型,通过科学网实例验证了模型中各变量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赵鹏.学术博客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11):163-168,187.。陈明红等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了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陈明红,漆贤军.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9):101-105.。商宪丽等基于交互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氛围感构建了学术博客用户持续知识共享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交互感、氛围感以及价值感对知识共享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商宪丽,王学东.学术博客用户持续知识共享行为分析:氛围感、交互感和价值感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6,34(7):125-130,135.。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资本与用户知识共享数量显著相关,而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同时影响知识共享的质量和数量。沈惠敏等从共生互利理论出发,分析了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共生互利单元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沈惠敏,娄策群.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中的共生互利框架分析[J].情报科学,2017,35(7):16-19,38.。还有学者基于S-O-R模型与MOA模型揭示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的运行机制给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MOA模型(动机、机会、能力模型)来源于传播学和营销学领域对信息接收行为的研究。MOA模型由动机(motivation)、机会(opportunity)、能力(ability)3个核心概念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作用推动了特定行为的发生。由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对行为的预见性,MOA模型不仅适用于对信息接收行为的解释,在公共管理、社会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贾明霞,熊回香.虚拟学术社区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研究:基于整合S-O-R模型与MOA理论[J].图书馆学研究,2020(2):43-54.刘虹,李煜.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10):73-83.

(2)学术虚拟社区科研合作研究。

学术虚拟社区的科研合作,能够极大地降低科研合作成本,组织成员可围绕一个研究主题组建临时的虚拟科研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成功的概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但与传统的科研合作团队相比,学术虚拟社区科研合作的组织成员不够稳定,团队的核心控制力较弱,团队成员参与程度不足。我国学者谭春辉教授团队依托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机制研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首先,谭春辉教授团队基于Kelly S等提出的三维角色理论模型将学术虚拟社区的团队成员分为任务角色倾向型、关系角色倾向型以及自我角色倾向型,利用三方博弈理论解析三种类型的团队成员合作行为的演化关系与过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谭春辉,王仪雯,曾奕棠.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团队合作行为的三方动态博弈[J].图书馆论坛,2020,40(2):1-9.。其次,谭春辉教授团队在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以及社会影响理论等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丁香园学术虚拟社区对用户交互文本逐级编码,识别了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在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个人、人际、社区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王战平,刘雨齐,谭春辉,等.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20,40(2):17-25.。谭春辉教授团队还通过扎根理论方法以社区访谈资料为基础,获取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科研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模型中各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认同、社群影响、互惠正向影响科研合作意愿,进而影响合作行为;激励机制与系统易用性也同样对合作行为有积极的作用谭春辉,朱宸良,苟凡.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质性分析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视角[J].情报科学,2020,38(2):52-58,108.。此外,谭春辉教授团队在激励机制视角下,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在无激励与有激励两种状态下科研合作关系、行为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谭春辉,王仪雯,曾奕棠.激励机制视角下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的演化博弈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12):64-71.,并对学术虚拟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王战平,何文瑾,谭春辉.基于质性分析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化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3):17-22.、合作效能王战平,汪玲,谭春辉,等.虚拟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5):11-19.进行深入探析。

(3)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研究。

知识交流效率是衡量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广度与深度以及知识流转和创新的关键指标。高质量的知识交流能够提升知识扩散与传播能力,增强社区的学术影响力。宗乾进等构建了由两个产出指标(学术博客访问量、分享数量)和两个投入指标(博主数量、博文数量)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A(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选取的8个学术博客进行知识交流效果评价宗乾进,吕鑫,袁勤俭,等.学术博客的知识交流效果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12):72-76.。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学术博客的平均知识交流效率较低,不同学科的博客知识交流效率具有显著的差距。

万莉根据宗乾进构建的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的非参数DEA和Malmquist(马奎斯特)指数方法评价了人大经济论坛和小木虫两个学术虚拟社区8个版块用户知识交流效率,发现人大经济论坛中除金融版块知识交流效率有所提升外,其余版块的知识交流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小木虫的4个学科版块知识交流效率表现出良好状态万莉.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测度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9):170-173.。吴佳玲等基于SBM模型和非参数Kernel密度,测度小木虫社区静态与动态的知识交流效率,针对小木虫4个版块的评估结果从运营管理的视角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吴佳玲,庞建刚.基于SBM模型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交流效率评价[J].情报科学,2017,35(9):125-130.

庞建刚等采用参数模型SFA(随机前沿)方法,以经管之家学术论坛为例,评估其知识交流效率庞建刚,吴佳玲.基于SFA方法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交流效率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5):104-109.。研究结果表明,经管之家不同版块的知识交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非参数核密度进行动态演化发现,高效率版块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而低效率版块随时间推移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杨瑞仙等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结合学术虚拟社区的特征,构建社区知识交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当前主流的学术虚拟社区普遍存在用户知识交流效率低的问题杨瑞仙,权明喆,武亚倩,等.学术虚拟社区科研人员知识交流效率感知调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6):72-83.。胡德华等基于遗传投影寻踪算法选取4个典型的学术虚拟社区中的16个版块,以用户发帖数、回帖数、浏览数和网络密度4个指标评价学术虚拟社区的知识交流效率,其中科学网和小木虫社区知识交流较高,经管之家交流水平良好,而丁香园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率较低胡德华,张又月,罗爱静.基于遗传投影寻踪算法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9(4):67-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