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子良经验传承:和为贵调脾胃以安五脏临证实录(大医传承文库·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赤子之心始如一,衷临床做明理医

米子良老师认为医学之要,首在“明理”。做医生的大多都想做名医,米子良老师认为做名医不如做明医,做名医首先要做明医。“名医”虚名难当,而做“明医”践行不易。所谓“明医”,就是明理之医,“理”就是事物的义理、法则和规律。追求科学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本质,做个明白义理的中医,应当是作为医生的毕生追求。米子良老师认为现代的中医医生应该“精中通西”,这是现代明医应当追求并奋斗的目标。徐春甫把医者分为五类,其在《古今医统大全》中说:“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精通医学者称为明医,善于医术者称为良医,为君相治病者称为国医,医术粗制滥造者称为庸医,迷信巫术者称为巫医。米子良老师认为,明于义理,沉潜于医学之道者,为明医;医术高明,医名远播者,为良医;医疗经验丰富,服务态度良好者,为凡医;掌握一般方技,江湖气十足,却不思上进者,为江湖医;奇淫技巧,不知深理,以获取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者,为贼医。

(一)守恒者方能行远,善思者故能常新

顾炎武《日知录》载:“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卒至于死。”吴瑭《温病条辨·序》曰:“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晋代杨泉《物理论》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米子良老师鼓励青年医生追求做“明医”,明白义理之医,不断潜心学习,思考研究,方能“恒者行远,思者常新”。

“恒者行远”体现在医学上,是把健康、稳定、和谐、正常、根本等与永恒相关的词语当成医学研究的主旋律。只有这样,医学才可以永恒的进步;医者,明理才能行远,明理即不仅要减轻症状,更要明白症状发生和减轻之理,要能够准确判断症状对于人体的积极意义,从而在减轻某症状时选择合理的权衡点。不仅要速效,更要长效;不仅要关注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短暂不适,更要关注人体的长治久安;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治疗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患者本身。

“思者常新”就是指善于思考的人,就会不断有新的成果,新的收获。《汉书·艺文志》载“医经七家”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其大意是医经派的医家,主要是探索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核心机理,通过对于正常和异常的分析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本质原因,进而求得生命和死亡的规律。通过这些机理的研究,来使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手段发挥最好的作用,让各种药物调配到适当比例。最恰当的药剂比例、手段配合,能互相促进,发挥最佳作用,取得的效果好比磁石吸铁一样。明医善于思考总结,而能获取良效,如果是技术拙劣的医生“拙者失理”的话,就会导致“以愈为剧,以生为死”的后果。

“恒者行远”,关键在于“远”,其优势在于高瞻远瞩。“思者常新”,关键在于“思”,其优势在于审时度势、面面俱到。落实到临床上,便是要求医者,整体观察,审时度势,为了患者更长久的健康而努力,而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短期疗效。如此看来,“思者”与“恒者”是成为明医的前提,只有时刻做到“恒者行远”“思者常新”才能把握自然规律,明义明理。只有先成为“明医”,才可能成为永恒的名医。

(二)深耕杏林六十载,诠释仁心仁术

米子良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修行仁心仁术。医乃仁术,“仁”既是儒家的道德核心,更是中医学的根本医德,米子良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先修仁心,再习仁术,以仁心践行仁术,以仁术成就仁医。正如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言医》中说:“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原,通物我于无间也。医以活人为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喻昌在《医门法律·问病论》中说:“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要求医者“笃于情”,将患者看得比自己更重,如此才能问其疾苦,手到病除,明确地把职业道德与医疗效果联系在一起。

米子良老师认为,医生的成就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和名声,而在于为患者、为医疗事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作为医生不仅要有好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要能理解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在这个追求效率的经济社会,一定要让医学知识、技术真正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患者服务,而不能把它们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明代著作《医灯续焰》里对这一医德问题指出“窃有医者,乘人之急而诈取货财,是则孜孜为利,跖之徒也”。正是在这样的职业观导向之下,米子良老师始终践行仁心仁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赤子之心始终如一。

(三)舍己奉身不求报,鞠躬尽瘁守医道

米子良老师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奉献”之道,为他人、为患者、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牺牲自我,不求回报。犹如一支长明的蜡烛,燃烧自己,为他人提供光明与温暖。这种无私的付出是米子良老师人生的基调,也是米子良老师对人生理解直观的体现。

1.救死扶伤,奉献患者

米子良老师在临床上时刻教导我们,对待患者要一心扑救,设身处地,想患者之想,思患者之疾。米子良老师勤耕杏林已有六十余载,如今已经年过八旬,依然忙碌在多个定点医院为患者诊治。米子良老师看病有几个规矩,第一,能用便宜药绝不用贵药。第二,一定要看完所有患者再下班。米子良老师早期服务于基层十余年,切身体会过农村患者的看病难。米子良老师处方用药尽量为患者考虑,极少开大处方、贵重药,米子良老师通熟药理且用药精良,用药时常常反复斟酌,只为在不改变原方疗效的前提下,在同类药物中用便宜药物代替贵重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好多慕名而来、路途遥远的外地患者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米子良老师非常体谅这些患者,宁可延迟自己的就餐时间、下班时间,也要给这些患者看病,往往会因此而影响米子良老师休息,弟子们都很担心米子良老师年事已高,身体吃不消,但米子良老师对于那些要求加号的患者,总是尽量满足,还时常笑着说“大老远来看病的真不容易,我辛苦一下没关系”。他常常告诫学生和年轻医生,“医乃仁术”,要仁心至上,行医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无论每天接诊多少患者,无论是来自乡村的农民,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都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

米子良老师始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待患者宛如亲人一般,古稀之年仍然以一颗赤诚热情的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为人民服务,为后代传承弟子与临床学者树立了光辉形象与学习标杆。米子良老师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称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与学习。

2.薪火相传,奉献医疗

米子良老师是一名具有60多年党龄的名中医,从医六十余载,为内蒙古地区的中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米子良老师工作之初,涉足中医领域(学徒),被分配到内蒙古卓资山县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因工作需要调至乌兰察布市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米子良老师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举办的“中医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时值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为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中医教育事业,特将米子良老师调至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执鞭任教,米子良老师欣然接受任务,一干就是几十年,培养了许多高级中医专业人才,为内蒙自治区古中医药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年过八旬的米子良老师,退休以后还一直坚持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坐诊,有很多的诊所都想高薪聘请米子良老师出诊,一是为了名气,二是为了赚钱,但都被米子良老师拒绝了。米子良老师现在出诊的只有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中蒙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这两个地方。米子良老师出诊,从不考虑个人经济利益,完全为了患者,为了培养更多的年轻医师和传承中医药的仁心仁术。直到现在,米子良老师也会主动要求给学生或者年轻的临床医生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不计酬劳、不求回报地给学生们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米子良老师拒绝其他高薪聘请,不计回报培养学生,将仁心仁术薪火相传。正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成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米子良老师这种鞠躬尽瘁的大医精神、传承精神,是我们下一代中医人的标杆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