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艺时代从高考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确定目标(求追读推荐票月票收藏)

从招待所出来,张旭在街上找了一家工农兵饭店,准备吃点东西。

进到饭店里面,不大的店面摆了四张圆桌。

靠里面砌了一堵墙分隔出后厨。

墙上齐腰高的地方开了个圆洞,可以看到几个巨大的蒸笼正在喷着蒸汽。

饭店里弥漫着一股食物的混合香气。

早上吃的几个红薯经过张旭一番折腾,早已消化干净。

现在被饭店里食物的混合香气一冲,顿时口水直流,胃里越发难受。

“要吃什么过来买票。”

守在门口小柜台后面的服务员,态度生硬的喊了一声。

张旭看眼挂在墙上的黑板,那上面写着今日供应。

肉包子一毛钱一个,馒头三分钱一个,稀饭2分钱一碗......。

肉包子一个一毛钱,价格实在不便宜。

稍作思考,张旭还是花了一块钱和半斤粮票,买了十个肉包子。

肚子里长时间没油水,光吃馒头这些根本不顶事。

要吃点荤油才抗饿。

拿着票到后厨窗口领了包子,张旭才发现肉包子贵确实有贵的道理。

每个包子都有拳头大小,上面还溢出一丝油光。

张旭舔了舔嘴唇拿起一个包子,一口咬了下去。

包子柔软的面皮,鲜美的肉汁,带着浓浓的猪油香味直入心脾。

香的张旭眼泪都要出来了。

不知道是太缺油水,还是包子确实香。

连着吃了五个包子,肚子里才有了一丝饱意。

又花了两分钱,找服务员买了碗面汤。

就着面汤,张旭三下五除二把剩下的五个包子也消灭干净。

舒舒服服的打了个饱嗝,记忆中,他就没吃过这么香的包子。

临走时他又买了十个包子十个馒头用纸包好,准备回去当晚饭。

手里有了钱,怎么能不去供销社转转。

吃饱喝足,张旭转头又进了供销社,买了十斤大米、两斤猪肉以及一些生活物资。

经过新华书店时,立在门外的一块黑板引起了张旭的注意。

“好消息!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更好的建设四化,《数理化自学丛书》已到货,欲购从速!”

如果说,重生之前的遗憾,一个是捉奸不成反被诬陷。

另一个就是没有参加过高考,上过大学。

77年恢复高考后,他当时准备报名,可他女友文化水平低。

在她的劝说下,张旭鬼使神差的放弃高考。

到了去年,更是连报名的想法都没了。

此时看到新华书店销售《数理化自学丛书》,张旭才发现自己还有参加高考的机会,浑身上下顿时热血沸腾。

买好了书,付钱的时候,张旭看营业员柜台后面的地上堆了不少报纸和杂志,便随口问道:“同志,那些报纸和杂志堆在地上不不怕受潮啊。”

营业员头都没抬,忙着开票。

“过期了,准备处理。”

张旭眼睛一亮,试探的问道:“我能买点吗?”

营业员回头看了眼身后的旧报纸杂志,迟疑了一下,道:“你给两毛钱吧。”

两毛钱,是那堆废报纸和杂志卖废品的价值。

交了钱,开好票,张旭高兴的离开书店。

这些报纸和杂志对别人来说,只能用来糊墙。

张旭却可以从中,了解新闻和知识,与脑海中的记忆进行对照。

......

等他买好了物资,回到村里,已日上三竿。

“张旭,你一上午跑哪去了?”

哐当一声,屋门就被推开,第三生产队长黄兴安黑着脸走了进来。

公社其他大队的知青几乎走光了,就剩他们中元大队还有三个,其中就有他们生产队的张旭。

一米七八的大个子,人也英俊开朗,虽然不像其他知青一样偷鸡摸狗,就是整天跟在二队那个女知青后面,让人看着皱眉。

刚才听到村民说,看见张旭了,他就直接找了过来。

“我进城买复习资料去了。”

张旭给黄兴安拿了把椅子。

“复习什么?”

“我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你小子整天跟在女人屁股后面,还高考?”

黄兴安哼了一声,歪着头看了看张旭,瘪了瘪嘴。

“以前不懂事,让叔你笑话了。”张旭诚恳的说道。

如果他前世早点醒悟,也不至于后面蹉跎一生。

“我笑话是小事,要对的起你自己,对得起你父母。”

黄兴安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

“叔,凭着我高中文化,努力复习的话,就算大学考不上中专还是有希望的。

现在外面有些地方已经实行包产到户,我听说今年我们这边也要开始。

我们生产队耕地本身就少,多分我一份,大家都要少一份。

我争取考上大学,也能减轻队里的负担。”

“你说什么?我们这里今年也要实行包产到户?”

黄兴安瞬间被包产到户四个字吸引了注意力,惊讶的问道。

“我有同学在省城,写信的时候提到过此事。”

“如果真是那样就好了。”

黄兴安感叹道,坐在那一口一口的吧嗒着烟袋锅。

现在已经四月,到七月初高考只有两个月时间,张旭要是真能考上大学,队里也少点负担。

况且培养出一个知青大学生,年底公社开总结大会时,自己也有面子。

左右不过两个月时间。

心里有了决定,他抬起头看着张旭:

“你要参加高考,这是好事,我不能不支持。可现在队里人手就这些,你又是全劳力,不上工的话......。”

看到黄兴安吞吞吐吐的样子,张旭知道他想的什么。

“叔,上工的话,我真没时间复习了。你看这样,按照队里外出做临时工的标准,我花钱买工分。”

第三生产队粮食款项分配标准是“人六劳四”。

在交足国家公粮的基础上,剩下的粮食拿出60%按照人口分,另外的40%按照工分来分。

每人能分到的粮食多少,与工分有很大关系。

张旭就见过生产队外出做木匠的手艺人,交十元钱买工分,最后能分到六七块回来。

虽然钱亏了,可手里却有了粮食。

有了粮食,哪怕自己不吃,也可以拿去卖,可以换粮票,用途很多。

而且第三生产队的工分折算下来,一天不到两毛钱。

有这个时间,他能赚到更多的钱。

看张旭如此上道,愿意用钱买工分,黄兴安当然没意见。

“这样吧,守农具仓库的老周,年纪大了,干脆你替他守农具仓库,不足的工分再花钱买。”

“没问题,反正农具仓库那边也安静。”

张旭爽快的答应下来。

守生产队农具仓库虽然才有五个工分,可人轻松,不用干活。

只需要管理维护好生产队农具,一天中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复习。

又说了一会闲话,抽了一锅草烟,黄兴安才满意的离开。

送走黄兴安,张旭这才有时间坐下来清点自己今天的收获。

十个包子、十个馒头、十斤大米、二斤肉、二两煤油,牙膏、肥皂等生活物资。

《数理化自学丛书》、一沓稿纸、墨水等学习用品,

买书时找营业员要的一大捆废报纸。

以及最后剩下的十二元钱。

看着眼前的生活物资和十二元钱,张旭觉得自己必须尽快找个赚钱的门路。

一天三顿,顿顿都要吃粮,而且现在还多了一份买工分的固定支出。

就算工分再不值钱,一个月下来,也要三到五块钱。

他刚才在县城转的时候,专门去黑市转了一圈。

打探了一下粮食的价格。

黑市上玉米面有票一毛五,没票两毛。

大米有票五毛,没票一块。

白面有票四毛,没票六毛。

鸡蛋七毛一斤不要票。

十二元钱根本买不了多少粮食,高考前两个半月时间,如果他不想再继续挨饿,只能尽快赚钱。

考虑到以后回城、上学都需要用钱,用哪种方式赚取第一桶金是他现在需要思考的。

计划经济时代,后世惯用的一些经商套路眼下很多都行不通。

今天在县城转了半天,除了黑市,没发现一家个体经营,全部是国营和联营。

地方小、人口少,加上处在偏远的山区,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外界差距十分明显。

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距,迈不开步子,朝令夕改因人而异,再加上交通和通讯闭塞。

靠小商小贩在改革开放初期致富,风险大还容易被举报,一有风吹草动,最先倒霉的就是这些人。

而且张旭现在准备参加高考,更不能让自己履历上出现污点。

万一被抓,高考政审肯定过不了。

想了一会感觉没什么好办法,张旭准备先把东西收拾好,等今晚过后再慢慢考虑。

就在他收拾那堆旧报纸和杂志时,他顺手翻看。

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对啊,前世他看过的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等文学作品,可是能够清楚的回想起来。

在它们还没面世前,我可以把它们写出来赚稿费啊。

1977年,恢复稿酬制度后,著作稿为每千字2至7元,翻译稿为每千字1元至5元。

这样的稿酬标准在当下已经相当不错,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过上小康生活还是足够了。

前世,他被诬陷断了最后的返城希望后,在村里那几年,经常受到村民排挤。

靠着写作赚钱稿费维持生活,才把那艰难的几年撑过去。

现在无非是把曾经走的过路,再走一次。

只不过,这一次他要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规划好未来发展方向,张旭吃了几个包子,耐心等待夜晚的来临。

“注意了!注意了!社员同志们,为了做好春耕春播生产,公社电影队晚上为大家播放电影《上甘岭》,各家各户早点吃饭,电影天黑就放映!”

傍晚时分,生产队的大喇叭里传来大队书记的声音。

听到通知,张旭平静的起身。

再过一会,他的女友就会来找他一起去队部看电影。

大戏就要开演了!

几分钟过后,一个令他深入骨髓永生难忘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张旭,快点出来,你还磨蹭什么,去晚了就要坐后面了,看电影都不积极!”

拿了把竹椅,张旭拉开房门。

屋外坝子上站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女人,瓜子脸柳叶眉,薄薄的嘴唇散发淡淡的诱惑。

纤细的腰肢,配上双排扣列宁装,让她显得干练又带有些许媚态。

终于再次见到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赵敏。

“能再次见到你,真好!”

张旭意味难明的看着赵敏,神情似笑非笑。

赵敏斜了张旭一眼,眉头微蹙,不耐烦催促:“怪头怪脑的,发什么神经,动作快点。”

说完,她扭头就走。

可没走两步,她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张旭居然只拿了一把椅子。

立刻停了下来,转头惊讶的喊道:“张旭,怎么就拿一把椅子?你坐哪?”

“我拿一把椅子当然是我坐。”

张旭平静而淡然回了句,拿着椅子与赵敏错身而过。

“那我的呢!”

“你猜!”

“我猜?”

赵敏楞了,不过看着张旭越走越远,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那里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霎时满脸怒气,恨恨的一跺脚,气哼哼的快速越过张旭率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