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七从装傻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我真的啥也没干呀

死的死,判的判。

小圩大队的事儿就此翻篇定格。

黄泰来再次回到小圩大队,已经是一抔白灰。

即便如此,也被非常记仇的大队社员们,拦在大队之外,不让下葬到生产队的田里。

最后不得已,埋在了二道渠东头的斜坡上。

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坟包。

时间进入金秋九月。

山下的稻子已然泛了黄,放眼望去,根本望不到边。

但依旧没到收割的时候。

饶是如此,吴老六带着六队的青壮年劳力,已经在田间地头忙开了。

他们倒不是忙活即将成熟收割的稻子。

而是走遍田间地头,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确保接下来的抓阄分地,尽可能地公平公正。

当然,有心的社员也在量地的同时,偷偷地记下一些关键的信息。

譬如哪块地的稻子长得好,哪块地挨着河边。

方方面面的,门道不老少。

整个六队上上下下,忙活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唯有吴琅和颜丹宁例外。

颜丹宁得了自由,却嫌少出门。

她的高考复习,已经到了争分夺秒的地步。

一整套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刚刚结束第一遍的系统性学习,正开始第二遍的复习梳理。

就像是山下的田地,犁了两遍的地,肯定比犁一遍的更深更细致。

与此同时,吴琅也没闲着。

兴许是时局的变化,刺激了整个县城二八大杠的消费潜力。

不仅从邵秀珍那儿接到的单子源源不断,而且从妹夫于运成那边,也不见减少。

于是日子就变得忙碌而简单。

这样就挺好。

一招鲜,吃遍天。

只要攒车的利润还不错,吴琅便不着急去寻摸其他的来钱之道。

毕竟这年月,在区区一个小县城,能做的事,还是不多。

直到九月中旬,吴老六找上门来。

刚见着吴琅,就忍不住地吐槽。

“大哥,这事啊,你可得为我说句公道话。”

吴琅笑着没插嘴,都‘为你’了,还能算是‘公道话’么?

吴老六续道:“当初说得好好的,一套方案,两个生产队同时贯彻实施。可你看现在,于运成那边的三队,都开始提前收稻了。直接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

哟呵,这就卷起来了。

吴琅心中有数,却依旧往着劝和的方向说道。

“老六,有没有可能是,二道梁那边稻子熟了,也该收割了?”

毕竟妹夫这人,凡事都要争先求进的。

当初他们麦子收的就比这边早上一个星期,插秧也相应地早上不少。

吴老六不说话了,只闷闷地抽着烟。

显然他对这事也是知情的。

吴琅趁热打铁道:“你看月初的时候,你不也把包干到户的准备工作做到了前头?”

大哥不说二哥。

“再说了,你叫我大哥,他也叫我大哥,我叫我能怎么办?”

吴老六不争这个理了。

只抖着双手装可怜:“你说这汪主任马上就要下来了,到时候我们队里,拿什么给汪主任汇报?”

原来问题出在这儿。

吴琅笑了:“这多简单?正因为你俩各干各的,才更好跟汪主任汇报。”

“这样对于汪主任来说,不重样儿。增加了多样性,又不觉着乏味。”

吴老六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直点头。

这么说来,于运成偷偷地努力,竟然还努力对了?

转眼三天过去,周六,9月17日一早。

天刚蒙蒙亮。

吴琅还在床上搂着颜丹宁,正准备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早操。

隔壁花寡妇的大黄,便突然狂吠起来。

随即就有人在外头咣咣敲门。

吴琅意犹未尽地松开颜丹宁,披件衣服,到门口一看。

只见夜色下,几双眼睛直勾勾地看过来。

比刚才自己看向颜丹宁的眼神,还要如狼似虎。

“吴老弟。”

“大哥。”

“哥。”

吴琅被打断兴致,没好气地看了看表:“各位,这才四点!”

李永忠出面讪讪道:“吴老弟,咱们几个毕竟都没接待过汪主任。这事关乎到两个大队的生计,必须有你出面,我们心里才有底。”

“没接待过汪主任,起码迎接过领导视察吧?”

“最多也就是唐之良这级别的,一顿好酒好菜,便也打发了。”

吴琅一听,这点经验不要也罢。

真正用在汪新南身上,只会适得其反,招来臭骂。

“行吧,等我会儿。”

一听吴琅答应,李永忠顿时松了口气,仿佛瞬间有了主心骨一般。

吴老六和于运成对此并不觉意外,反而认为顺理成章。

比起吴琅,李支书确实没有跟县级领导直接打交道的经验。

简单洗漱过后,众人披星戴月地出了门。

不多时,赶到大队部。

院里,社员们正忙得热火朝天。

扫地的扫地,擦窗的擦窗。

一个个兴致不错,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发自内心地高兴。

吴琅一出现,大家伙纷纷冲他打招呼。

那种喜悦和积极的情绪,瞬间感染了吴琅。

这就是最容易知足的农民。

汪新南只不过想把属于他们的一切,还给他们。

便激发了他们如此大的热情。

有他们在,迎接汪新南的仪式,甚至都不需要提前排练。

饶是如此,李永忠还是坚持跟吴琅对了一遍流程。

在小圩大队这边对完流程,吴琅又随着妹夫于运成去了一趟二道梁大队。

相比于小圩大队这边以大队部为主战场不同,二道梁这边的主阵地是在田间地头。

三队的责任田已经完成了收割,并且完成了分田到户。

各家地头都插着各家的牌子作为标识。

细节满满。

怪不得妹夫后来能做到公社书记,就冲这一手,他就是这块料。

转眼,半天的调查走访倏忽而过。

中午,汪新南站在二道梁三队的田间地头,现场总结。

“各位,我很欣慰地看到,你们两个生产小队,对于包干到户试点政策的积极和热情。”

“有了这个积极和热情为基础,我相信你们两个小队,一定能把包干到户顺利地贯彻下去。”

“我很期待,来年麦子丰收时,能来跟你们一起同喝庆功酒。”

谈话结束,汪新南走过来,拍着吴琅的肩膀,颇具赞赏地道:“干得不错!”

吴琅俩手一摊:“其实我啥也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