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使命及实践方向
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如火如荼开展工业革命、迈向工业社会时,中国仍处于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中国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席卷下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几代人的艰难求索,中国适时把握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通过改革开放,大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一跃进入工业2.0时代。中国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地理及人口优势,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轻重工业体系完整、兼具优质劳动力及资源优势的工业大国。经过一代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我国在短短40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如今,数字时代下,中国已身处世界的较前端,有实力参与全球竞争,有底气参与全球秩序的重构,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企业在数字时代下的终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即拥有雄厚的规模实力、国际化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在所在产业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6]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专利指数、研发投入均已名列全球前列,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企业上榜数量亦逐年上升。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仍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使命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实现世界一流企业使命,需要从转变创新主体、坚持文化自信、聚焦人民福祉三个方面着手实践。
1.转变创新主体:遵循企业员工契约,推动全员创新
尽管“人人都是创新源”的思想已存在多年,但“人人创新”的局面并未出现,追根究底是企业创新主体未彻底实现转变。长久以来,指导企业实践的企业契约范式将企业的主体归于物质资本或企业家,而将员工视为劳动力要素,忽视或小觑员工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员工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需求的不断增大,员工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体,若仍采用过去的契约范式,即员工仅有契约的执行权,承担风险但没有对应的收益和权力,那么,一方面员工的创新活力无法被激发,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契约收益的最大化。因此,确立企业创新主体的转变,需要践行对应的契约范式,即企业员工契约范式。企业员工契约范式确立员工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将契约的签订权、执行权、剩余收益分配权均统一在员工身上,实现权力、风险与收益的统一。
中国企业面临的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解决办法,是需要推动全员创新。创新并非刻意追求所能实现的结果,外部的强制性驱动只会适得其反。[7]只有将员工的被动创新转变为主动创新,激发员工自驱动创新,才能真正提升创新绩效。面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刻不容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激发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使创新主体从少数研发人员向全员转移,激发员工自主管理,推动实现全员创新。企业员工契约范式赋予员工契约签订权、契约剩余收益的分配权,从而能够激励员工实现契约收益的最大化。全员创新的落地实践需要企业员工契约范式的理论引导与支撑。
员工自驱动下的自主管理是员工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调控和管理的过程。[8]员工基于自主管理进行创新和创造性活动,能够提升个人、团队和组织绩效。当企业全员均具有自主管理特性时,即能实现全员创新。
为了实现全员创新,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创新条件和充足的资源。过去难以推进全员创新的根本在于,员工并未拥有完整的创新权(包括决策权和执行权等),员工工作受上级领导管理,影响员工的主动性;而打破科层制的管理结构实现了员工“管理无领导”,从而将各项权力让渡给员工,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驱动。此外,创新资源的难获得性亦会影响个体的创新绩效,然而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使创新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共享程度大幅提升,为个体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推动个体创新实践。
2.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弘扬中国式管理智慧
长久以来,中国的企业发展以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由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而造成企业发展的阵痛是我国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我国企业家在引进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企业管理之道。随着我国本土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从“落后”转向“并行”,甚至有部分企业实现“赶超和引领”。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感知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蕴含的深刻管理哲学,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式管理哲学的指导下获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指出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无论“天人合一”论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所体现的与西方量子物理学蝴蝶效应一致的动态与非线性思想,抑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子·五子之歌》)的民本管理哲理,都在今日体现出文化的优越性和指导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内核精神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哲学一脉相承。我国企业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需要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注重对中国式管理智慧的融合融入,强化对企业“中国智慧”气质的培育和打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向世界展示出来;打破发达国家对管理模式创新的垄断,将中国管理哲学注入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中国式管理模式发展。
3.聚焦人民福祉:坚守共同富裕目标,厚植合作共赢的市场环境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扩大生产力,增强科技水平的同时,人与机器的对立关系始终无法显著化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机器取代,人们的职业发展遭受严峻冲击,影响人民福祉。
工业5.0强调以人为中心,则是在数字时代下对人机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重新引导。在工业5.0概念下,人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并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创新活力的桎梏,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将企业从“有限的游戏”转变为“无限的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转为以延续为目的,从而助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企业层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搭建并不断强化企业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提供肥沃而优厚的资源土壤和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环境氛围。生态系统能够吸引和包容无限的中小企业,一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机会;另一方面又通过中小企业加入生态系统而使得系统更具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在“共创共赢”思维的引导下,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减少内耗,通过引入生态收入,实现边际收益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实现整个生态系统中各企业价值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生态系统中各企业的共同富裕。
(二)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实践方向
依循新时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使命,基于中国和国外自主管理组织模式探索的宝贵经验,中国企业在新时代的实践方向是踏准时代发展的节拍,向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奋进,如图1-4所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1-4 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实践方向
• 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及数字平台建构与完善;
• 构建并践行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打破科层制禁锢,释放员工活力,促进全员创新;
• 依托企业核心业务,构建、完善并不断扩大企业生态系统,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 模块化并向全球推广中国管理学范式。
本章作为开篇第一章,首先通过对传统组织模式面临的困境和新时代为企业提供的机遇进行综述,其次,对中国自主管理模式与国外自主管理模式实践进行分析与评述,总结国内外实践的优缺点,最终引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使命及实践方向,描绘了新时代中国企业实践的宏观图景;最后,将对组织管理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文化)进行微观探寻,分析其发展的脉络与理论逻辑,以此筑实海尔管理模式产生的理论之基。
[1] 朱恒源,杨斌.战略节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Chandle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M]. New York: Doubleday, 1962.
[3]VUCA: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4] 左哈尔.人单合一:量子管理之道[M].纪文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5] EUROPEAN COMMISSION. Industry 5.0: towards a sustainable, 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 industry [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1: 14-15.
[6] 王丹,刘泉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J].宏观经济管理,2021(5):14-20+27.
[7] 许庆瑞,贾福辉,谢章澍,郑刚.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员创新[J].科学学研究,2003(S1):252-256.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03.s1.049.
[8] 杨廷钫,凌文辁,江虹.自我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56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