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绪论
2020年6—8月,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做出全面部署,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其中新基建作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被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紧抓“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概念内涵
“新型基础设施”是相对传统的、成熟的、外部性减弱的基础设施而言的,“新型”是动态的、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技术,是各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多频次提出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并明确指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先界定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即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可分为三类,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演进、丰富。
(二)新基建政策体系
1.国家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新型基础设施。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的发展。2020年3月,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2.地方政策体系
2020年以来,各地纷纷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个省市出台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抢占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先机。典型的有: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6大方向,实施30个重点任务;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基于上海自身发展优势,梳理摸排新基建领域重大项目和工程;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化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重庆近年来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瞄准智能产业“风口”打造新的增长点,加快了新基建相关领域的布局和建设,并在5G基站、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以及融合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交建类央企新基建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一)新基建发展思路
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的战略部署,聚焦“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链接本质,坚持提前谋划、统筹布局、特色试点、全面赋能的发展路径,围绕“三化”发展核心,即传统业务数字化、数字产品业务化、业务发展生态化,强化组织保障和要素支撑,坚持投资驱动和硬核科技领跑“新基建”,努力做好“新基建”产业链的投资者、研发者和建设者,加强产业链生态多方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传统业务领域上下游的数字技术研发和技术升级,逐步培育和发展新基建生态产业链,打造集团公司“1+N”新基建业务品牌体系布局,形成以智慧化工园区为引领,以数字交建、数字林业等为特色的新基建发展体系,打造融合新基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用实际行动支撑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部署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落地。
(二)新基建业务体系建议
依托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聚焦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设施、新型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核心技术,围绕产业园区、交通建设、森林康养等既有优势业务领域,提供新基建规划咨询—新基建建设—应用示范等全过程数字化服务。以中化交建集团为例,可以强化数字化赋能和智能化升级,全面提高化工园区、产城融合园区、交通建设和林业等领域数字化整合服务能力,培育产业大生态,构建“1+N”新基建业务品牌体系布局,形成以智慧化工园区为引领,以数字交建、数字林业等为特色的新基建发展体系,打造融合新基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新基建业务发展路径
“新基建”相关技术、模式及业态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为促进交建类央企“新基建”健康有序发展,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分步推进。近期,主要开展持续的创新积累,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雏形,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先行;中期,持续完善功能和“性能”,逐步推广,扩大新基建覆盖范围,由试点到园区、城区,再推广到城市、区域,并向全国推广;最终,在传统基础设施业务领域实现物理层面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实现由设施向产品和服务转型。
三、智慧园区发展策略
智慧园区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可以作为央企“新基建”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智慧园区发展概况
国资平台作为区域核心园区的主要运营者,在行业中起到关键的标杆示范作用,是引领地区各类园区智慧化转型的关键角色。近年来,产业园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园区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的结合也在加速,新基建、互联网、新能源等新经济形态正依托园区蓬勃发展。但发展至今,大部分园区仍未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数字时代特征下,如何构建园区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聚焦可持续升级迭代的全场景智慧化建设。
(二)智慧园区新基建策略
推进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以“智慧地建设园区”和“建设智慧的园区”为导向,建立“园区建设过程数字化和园区建设内容数字化”的园区新基建业务体系。
智慧地建设园区。打造智慧园区新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夯实优势业务深耕发展,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厂和智慧园区建设,提升数字化交付水平,提供更优秀的行业解决方案。以数据驱动、平台赋能为应用着力点,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和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核心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工程设计集成、三维工厂设计、数字化交付和智能化工厂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云平台和大数据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项目集成化和全流程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建设智慧的园区。聚焦园区,构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新基建,在试点的基础上,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管理的高度融合,拓展园区新基建覆盖范围,成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慧园区新基建建设模式
(1)建设模式。
相比其他基建,智慧园区新基建项目的资金投入规模相对更大、基础性更强、融合应用覆盖面更广,建设运营模式有所区别。
产城融合类园区,建议公司在园区管委会支持下组建第三方公司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在园区管委会支持下组建第三方公司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的商业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第三方公司具有自主权,受到制约的因素较少,投资建设都较灵活,能够针对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响应和调整。
智慧园区,建议通过引入优势厂商打造化工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专业性赋能平台的方式进行建设。一方面可以构建化工领域新基建的专业性赋能平台,提升化工企业服务的专业性;另一方面通过和专业优势厂商的深度合作,开展化工领域融合新基建的深度探索。
(2)融资模式。
重资产的项目类型:产城融合类园区“新基建”业务本质上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该类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则上采用的投融资方式与整个大项目一致,可采用传统基建的BOT和PPP模式。
低投入的项目类型:比如化工园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设投资额度相对较少,在数字交建项目中基本上均有应用,未来孵化成可复制推广的“新基建”产业可能性较大,这种项目类型的投融资方式建议采用集团公司自有资金自建模式。
2.智慧园区新基建切入试点项目建议
智慧园区建设方面,集团公司可依托当前在建的安庆产城融合项目,在局部领域、局部平台作为切入试点,培养人才、提升能力、探索模式、积累经验,通过试点逐步探索新基建的发力点。
四、数字交建发展策略
(一)数字交建发展概况
从当前我国涉及的数字交通(建设)文件内容来看,各文件指向基本一致,内容涉及较广、较为宏观,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重点方向。一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应用为载体,体现先进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全方位赋能。二是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先进技术的行业应用,包括5G、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网络安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如自动驾驶等)等。三是推进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四是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强调交通与物流、交通与其他领域的智慧化融合发展。五是完善行业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科技研发支撑能力建设,如实验室、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监测网等。六是推进交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交通大数据中心、交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数字交建新基建建设运营模式有以下三种。
1.智慧工地建设运营模式
投融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为投资建设主体,主要用于工地建设过程智慧化管理。其建设运营方式核心是前期以信息网络设施、智能设施、平台设施一次性投入为主,后期通过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成本、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方式获得收益。
建设运营:推动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无人/少人工地、设备远程操控、远程管理、在线管理、无人驾驶、在线监控等建设运营方式。
2.交通数字化运维的模式
参照传统交通基建的运维方式,可采用BOT、PPP以及相关衍生投融资与建设运营方式。
3.车联网建设运营模式
投融资:初期以政府投资为主(特别是市内,含有城市管理职能和试点意义);对于高速公路领域货车推进编队行驶,可探索高速公路建设方、运营方投资运营方式,也可以联合主要货运相关企业共同建设运营。
(二)数字交建新基建策略
1.数字交建发展定位
推进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以“智慧地修路”和“修智慧的路”为导向,建立建设过程数字化、交通运维数字化、建设内容数字化的“三化”数字交建业务体系,推动中交建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升级,促进集团业务“提质”“增效”“降本”“拓疆”,探索“传统交建类”央企/国有企业交建业务数字化转型模式。
(1)两大业务基础。
数字交建的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交通建设的过程,因此数字交建业务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和传统交通建设技术能力。建议加大两大业务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两大业务基础能力的融合创新,建立对数字交建的整体支撑能力。
(2)“三化”业务体系。
以建设过程数字化和交通运维数字化为主线,推进交建业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修路。通过建设内容数字化,推进交建业务升级,实现向修智慧的路“拓疆”。
建设过程数字化。建设过程数字化的核心是智慧工地建设,重点包括智慧工地建设的网络条件铺设、智能终端配置、智慧工地相关平台以及数字化设计(模拟)、工人管理、物料管理、无人作业、安全预警监控、环境监控等数字交建建设中的各种智慧应用。
交通运维数字化。交通运维数字化即交通的智慧运维,重点包括智慧出行、交通诱导、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收费、道路维保、智慧救援、交通监管、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服务区建设等。在数字化浪潮下,相比传统交通运维,数据将发挥纽带的作用,传统交通运维服务与物流、交通监管、交通应急、交通安全、公众出行等交通相关领域业务融合发展,交通运维数字化的内涵也将逐步扩大,集团业务领域也可随之增加。
建设内容数字化。建设内容数字化主要是顺应当前智慧交通(智慧公路)发展需求,在建设阶段加入智慧化设施或者对传统基础设施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也就是道路的智慧设施建设。通常情况下,道路智慧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信息网络、ETC、智慧停车场以及智慧公路的平台设施、终端设施、车联网设施等。
2.数字交建建设模式
相比其他基建,数字交建项目的资金投入规模相对更大、基础性更强、融合应用覆盖面更广,建设运营模式有所区别。
(1)投融资模式。
资金来源对数字交建的建设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资金渠道看,数字交建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政府建设资金、政府创新资金、财政补贴(地方和中央)、社会资金等。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应当(或者建议)采用不同的投融资方式:
重资产的项目类型:比如智慧公路建设,“新基建”业务基本上是整个公路建设的一部分,该类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则上采用的投融资方式与整个大项目一致,可采用传统基建的BOT和PPP模式。
数字化运维的项目类型:比如ETC收费、智慧停车场、车联网等,项目一般具有可靠的变现能力,建议投资较大的项目可积极联合社会资本,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可以积极争取政府建设资金支持。
低投入的项目类型:比如智慧交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设投资额度相对较少,基本上在数字交建项目中均有应用,未来孵化成可复制推广的“新基建”产业可能性较大,这种项目类型的投融资方式建议采用自有资金由中化学交建集团自建模式。
创新积累的项目类型:鉴于创新投入不确定性较高,对人才、技术积累等要求也比较高、各级政府对创新也有较大支持,投融资该类项目建议以联合创新模式、购买服务模式为主,应积极争取政府创新资金、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
(2)商业模式(含运营模式)。
数字交建的类型以及投融资模式往往决定了新型基础设施所采用的商业模式。投融资方式对新基建商业模式的影响与传统基建基本一致,本报告重点从数字交建类型角度对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发展模式参考建议。
创新能力建设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运作实体可以以企业研发中心、创新机构或者联合实验室等形态存在。其主要处于数字交建发展的创新积累阶段,企业和政府支持为主要投资方式,收益变现主要是通过为中化学交建集团开发新基建产品或者智慧化服务提供持续创新支持。
数字交建平台类建设的商业模式。平台类新基建产品在数字交建领域相对占比较低,投资以自有资金为主。该类项目商业模式同软件产品商业模式方式基本一致,可以由央企负责投资建设推广,在产品持续优化后为其他交建企业,乃至其他行业领域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另外,数据资产是平台类新基建的核心资产,随着平台型新基建的运营和数据资源的积累,对物流、监管、出行等领域提供数据服务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
数字交建业务运维的商业模式。数字交建业务运维涉及的领域较多,商业模式也相对较为复杂。对于满足公司自身需要的,比如智慧工地业务,讨论商业模式意义不大,这里不再讨论。对于满足对外经营需要的,比如ETC、智慧停车场等收费模式较为明确的,商业模式可以先建后收费,或者采用传统基建的BOT和PPP模式。建议新基建类央企在时机成熟时,积极拓展融合类的业务运营,推进车联网、智慧出行服务、交通管理、交通疏导、交通应急服务等与传统交通运维业务一体化发展,在商业模式上可与各环节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如在车联网领域与通信企业、汽车企业、物流企业等合作,共享资源、共同运营。
五、数字林业发展策略
(一)数字林业发展概况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担负着生产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建设,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是新时期对林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当前,林业建设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现代林业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生态保护的典范,在生态资源全面、高效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同时现代林业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努力打造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建设高品质游憩、教育、康养的理想胜地,以生态促进产业、文化、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数字林业新基建策略
1.数字林业发展定位
围绕构建数字林业设施能力和“数字林业服务生态”能力两大核心,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遥感、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和生态的构建,积极打造数字林业设施能力底座和数字林业服务生态能力平台,在推进林业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实践典范。
(1)数字林业设施能力底座。
建设高时空一体化数字林业服务体系,按照高时空立体监测体系、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多业务系统三个部分实现数字林业全场景服务。
高时空立体监测体系。利用天基、空基遥感、地基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调查,建设天地人一体化森林资源信息获取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智能感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全覆盖监管服务。
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采用高效、稳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设服务于全场景森林草原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基础云数据中心,为数据存储、管理、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智能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统一用户管理、分级授权、智能决策分析以及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全场景森林草原资源智慧监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多业务系统。基于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森林规范、科学经验知识库等技术与信息服务集成,建立智慧林业全场景服务的多业务应用系统。具体包括:森林资源监管服务系统、营造林服务系统、智慧防火服务系统、野生动植物监管服务系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治服务系统、古树名木监管系统、林长制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可视化展示与科普宣教服务系统等。
同时,该设施能力底座可根据国家级和城市级平台的特点接入上一层级系统,实现上下联动,为林业提供模式创新平台,融入城市治理需要,推动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的转型升级和生态林业与城市生态的融合。
(2)“数字林业服务生态”能力底座。
重点围绕森林康养场景、科普教育场景、旅游服务场景、林场人文历史场景、零碳场景等重点体验服务和应用等领域,引入生态伙伴,共建集数据采集存储、智慧管控、智能交互、体验互动及应用全方位的底层基础设施能力平台。
2.数字林业建设模式
相比其他基建,数字林业项目由于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应用范围主要服务于林业治理需要,资金投入规模相对较低、基础性更强、融合应用覆盖面相对较低,建设运营模式相对简单,可采用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方式进行推进。数字林业生态服务设施具有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投资回收期相对较短、投资收益见效快等特点,可以采用引导社会投资共建的方式进行建设实施。
(1)投融资模式。
从资金渠道看,数字林业资金投入主要包括自有资金、政府建设资金、财政补贴(地方和中央)、社会资金等。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应当(或者建议)采用不同的投融资方式。
自有资金投入的项目类型:比如智慧林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设投资额度相对较少,在数字林业项目中基本上均有应用,未来纳入政府智慧林业系统的可能性较大,且其积累的林业大数据未来可通过共享创新等衍生出新业态新模式,这类项目投融资方式建议采用自有资金由集团公司自建模式。
自有资金+政府补贴资金类项目:如林区物联网感知终端、多功能智慧照明系统设施、智慧消防设施、智慧病虫害监测设施等终端类设施,由于投资收益性较低,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为主,同时该类设施可通过将部分终端设施数据纳入城市治理数据,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互通共享的方式争取申请政府补贴类资金投入。
社会资金投入的项目类型:如智慧森林康养场景、科普教育场景、旅游服务场景、林场人文历史场景项目一般具有可靠的变现能力,建议投资较大的项目可积极联合社会资本,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可以积极争取政府建设资金支持。
(2)商业模式(含运营模式)。
数字林业设施的类型以及投融资模式往往决定了新型基础设施所采用的商业模式。
数字林业平台类建设的商业模式。平台类新基建产品在数字林业领域相对占比较低,投资以自有资金为主。该类项目商业模式同软件产品商业模式方式基本一致,由集团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推广,在产品持续优化后为其他林业经营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另外,数据资产是平台类新基建的核心资产,随着平台型新基建的运营和数据资源的积累,对林业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提供价值输出,可实现数据变现。
数字林业终端设施类建设的商业模式。如林区物联网感知终端、多功能智慧照明系统设施、智慧消防设施、智慧病虫害监测设施等采用“企业自建+政府资金支持”的方式建设,在商业模式方面,可引入专业运维团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等方式逐渐实现终端投入的收支平衡。
林业服务生态类的商业模式。对于对外经营需要的,比如森林康养、科普教育场景、旅游服务场景、林场人文历史场景等收费模式较为明确的,在商业模式上可与各环节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共同合作,各自发挥所长,集团公司提供底层数据设施支撑,社会资本提供体验服务和场景交互等支撑,通过场景共建、收益共享的模式实现商业化。后期时机成熟,可以利用基础数据进行场景赋能和生态伙伴赋能,实现价值创新。
六、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
每一次行业的重大变革都是对企业的一次大考。新基建业务对传统基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然同时也是传统基建企业的重要机遇,如果能够适应新基建业务发展需要,尽快转型升级,就能够开辟新的市场份额,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更新观念,调整战略,迅速占领新基建市场。当前,很多交建类企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基建市场重新洗牌的关键阶段,向什么方面发展,如何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抉择。企业要在新基建业务发展的初期就迅速更新观念,调整战略,才有可能占得先机,尽快实现转型升级,迅速占领新基建市场,并带动企业传统业务的发展。
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快速打造新技术能力。传统交建类企业无论从企业结构、人才结构和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不适应新基建的需要。企业如果决定在新基建业务领域开疆拓土,就必须下决心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包括机构改革、管理体系改革等,同时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便尽快开展新基建业务。
统筹规划,加强设计,科学有序推进业务布局。一是制定新基建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企业应以超前意识谋划新基建相关领域发展机遇,在把握和衔接相关领域发展趋势、需求和自身业务模式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并积极纳入区域、城市和行业的经济发展规划工作中。二是谋划好各类新基建投融资模式和相关参与主体,最大限度发挥投资的带动作用。企业应探索与地方政府共建新模式,通过PPP、BOT、BT、特许经营权等多种合作方式,聚力打造算力基础设施、园区CIM平台、化工产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形成一批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灵活切入新基建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和联合,如并购和交叉持股等方式,尽早取得相应的资质、人才和资源,可以实现快速新基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渗透。在保持目前企业结构和经营管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与科技企业、制造企业和运营企业组成联合体的方式,开拓新基建业务。在新基建业务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试点先行,逐步推进,打造特色品牌业务体系。“新基建”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合理布局。要依托传统重点业务领域,根据不同园区、城市、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当地的资源种类、技术基础制定新基建的目标、方案和配套政策。并聚焦新基建涉及重点领域需求,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应用试点,形成一批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的基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案例和行业解决方案,拓展新模式、新服务。
课题组核心成员:王庚柱 沈 周 张治国 欧阳力胜 郑洪涛
李立委 段利秋 滕 霖 蒋 峰 王新华
编辑:罗靓艺 罗 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