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章小结
通过上述对中波双边货物贸易结构和绩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波两国近十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超过同期各自对世界的贸易增速,中国在波兰的贸易伙伴国地位进一步提升,表明双边贸易发展趋势良好。同时,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对波兰的贸易平衡度与初期相比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所有三大类货物贸易分类方法:经济大类(BE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和海关编码分类(HS)分析双边贸易结构发现中波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但二者呈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中国对波兰的贸易互补性稳步上升,而波兰对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则稳中有降,表明波兰产品与中国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略有下降,同时双方在彼此市场出口产品类别上有较大的相似性,机电仪器和交通工具类产品均是双边出口占比最大的品种。
通过二元边际分析发现,中波双方在对方进口市场份额的获得主要靠提高市场深度来完成,表明波兰产品在中国很难打开新的市场。这一点通过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A)的结论得到进一步验证,中国在波兰进口市场份额的增长主要是由结构效应带来的,表明中国出口波兰的产品多数年份非常适应波兰进口市场的增长,而波兰在中国进口市场份额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原有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波兰企业可以通过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扩大波兰对华出口规模。
附录1 公式(1-4)的推导
从公式(1-4)的右面开始,则
附录2 公式(1-5)的推导
根据细分市场份额的定义可知:s0i=0,[i∈(Ωt-Ω0)],及sti=0,[i∈(Ω0-Ωt)]可得:
附录3 公式(1-6)的推导
再由Ω0∪Ωt=Ω0∪(Ωt-Ω0)可得:
同理可得:
附录4 式两端各减去附录3式两端,并结合附录2式可得:
(1) 本书中的所有贸易数据在没有特别申明的情况下均来自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或根据该数据库整理计算而得。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贸易伙伴国双方看到的同年度双边贸易额一般是不相同的(进口额是到岸价,而出口额为离岸价,二者之间除了运输保险费和运费等中间费用的差距,按年计算的贸易统计时间也有误差:出口方的当年统计包含了该年度年底的出口,而这对于进口方而言,有可能就成为下一个年度的进口)。为了真实地反映双边贸易情况,在研究双边贸易时有必要分别从双边的视角来观察双边贸易。
(2) 本书各章与此相同。
(3) 2021年较2012年出口结构虽有小幅波动,但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不变,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书仅以期初与期末两期来呈现贸易结构的变化,其他各章节相同。
(4)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按1位编码分类把出口产品划分为:SITC 0~SITC 9十大门类,从0类开始,依次为“粮食及活动物”“饮料及烟叶”“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蜡”“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产品”“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成品”“未列入其他分类的货物及交易”。为进一步地简化分类,第0至第4类可以粗略地认作资源密集型产品(或初级产品),第5、第7、第9类可以粗略地认作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第6和第8类可以认作劳动密集型产品。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划分,用于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初步考察,更深入的研究需要比较精准的分类方法。
(5) 2012—2021年出口结构虽有小幅波动,但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不变,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书仅以期初、期中(2019年)与期末三期来呈现贸易结构的变化,其他各章节相同。
(6) HS编码是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标准目录,用以统一各国海关对商品分类的界定标准,HS编码全称《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缩写为HS编码)。
(7) 本书各章与此相同
(8) 农食产品包括HS01~24章,机电仪器和交通工具包括HS84~93章,化矿金属包括HS25~38章、HS72~83章,纺织鞋帽包括HS50~67章,橡塑皮革包括HS39~43章,玩具钟表包括HS71章、HS94~97章,木材纸张非金属包括HS44~49章、HS68~70章。
(9) 后续各章三元边际分析均采用相同方法及公式计算而得,后文各章不再赘述。
(10) 后续各章互补性分析均采用相同方法及公式计算而得,后文各章不再赘述。
(11)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CMSA的计算结果会因其对产品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分期的不同而不同。CMSA的分解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分类方法,以及市场份额变化的起始(初期)和结束(当前)时间,其次才能进行计算。
(12) 当产品分类比较细时,二者一般都不一致。
(13) 后续各章恒定市场份额分析均采用相同方法及公式计算而得,故后文各章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