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幸福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与特征
(一)现代幸福服务业的发展过程
服务业发展经历了传统发展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产业化发展阶段和新兴业态发展阶段。传统发展阶段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低,主要为住宿业。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远比工农业低,结构比较松散。规模化发展阶段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和基金投入量增加,专业化的服务产品出现,大中型服务企业进入市场,内部分工细化,形成了专业的管理人员阶层。产业化发展阶段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加速,服务经济概念出现,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产值增加且与其他产业互联互通,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密切化。新兴业态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并且能与先进技术结合,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服务业投资迅速增加,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当前,在技术和知识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关系不断加强,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要素越来越向技术、知识和人才倾斜、聚集。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上升较快。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1997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从理论与实践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是对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和新兴性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更多依靠消费的背景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相关的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旅游、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幸福服务业蓬勃发展。
(二)现代幸福服务业的发展特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家及各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更加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正由投资主导转向依靠消费拉动,这为现代服务业和幸福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动力,多地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幸福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现代幸福服务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模式的简单延续,而是以健康、绿色、智慧等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现代幸福服务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幸福服务业发展以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价值链向高端延伸,现代服务业向纵深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
1.现代幸福服务业呈融合发展态势
实践证明,产业融合是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服务业的跨产业渗透与融合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新范式。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强调,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也逐渐取得了重要成果。2018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也陆续完成,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老龄化的发展对康养产业的融合起到了助推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健康产业带来重大影响,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的融合等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也进一步促进了养老与文化和旅游等现代幸福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各行业的发展提升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现代幸福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与跨界发展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现代幸福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推动服务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变革,有利于完善服务业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更有利于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现代幸福服务业在总量不断提升和投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不断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社会化机制,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服务业态、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旅游等服务业通过与大型网络平台对接,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传统行业信息化水平,充分释放了数字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互联网+服务业”的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联网+”的边界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在线问诊、在线教育等服务业被摁下数字化的“快进键”,“健康码”进一步拓展了小程序生态,为长远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经营奠定了基础。服务业数字化“新基建”将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引擎。服务业也有望通过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助力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清华大学等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指出,数字经济与服务经济的深度融合,拉开了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的大幕,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也不断推动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变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现代幸福服务业新业态不断壮大
现代幸福服务业是具有低资源、低能源消耗和高附加值特点的新兴服务业,健康、绿色、智慧是其主要的特征。现代幸福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大多低能低耗、健康环保,能够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现代幸福服务业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以人力资本为主,许多人都可以加入现代幸福服务业的创业队伍中来,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上升,现代幸福服务业可以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因此,现代幸福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让人们在劳动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在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使得现代幸福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随着生态环境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边界将进一步模糊,现代幸福服务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远程教育、健康管理、“体育+”等构建了一种全新、高级的体育生态系统,新的服务模式快速发展,消费渠道不断得到拓展。现代幸福服务业的特性进一步凸显,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现代幸福服务业新业态不断壮大,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4.现代幸福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
当前,中国在坚守国家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丰富开放内涵,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对外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管理程序。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保险等领域有序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准入限制。推动沿海沿边内陆服务业全方位开放,发展高层次外向型服务业。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中方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中国也在积极挖掘海外市场潜力,充分依托RCEP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出海”开拓市场,高质量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中国各地依托自由贸易区,在现代幸福服务业国际化产品供给方面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予以保障,旅游业进一步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管理体制,深化文旅融合,全面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满足国内外人民对美好旅游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部分省份利用区位、气候、资源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重大布局,推动康养、体育产业的高质量、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中国更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提升学校国际化能力,吸引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来校学习,鼓励中外学生交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使现代幸福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实现了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