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都疯了
疯了,疯了。
那两个人都疯了。
离开克雷斯特大道9406号的时候。
劳尔·阿莱曼觉得,HUP的伯特兰·厄温和时代出版公司的马雷·维尔容。
这两个人都疯了。
刚才在别墅的客厅里面。
伯特兰·厄温和马雷·维尔容,对那年轻人只写了个开头的作品。
这两人居然都开出疯狂的价格。
HUP给对方开的价格是预支稿酬30%。
且承诺首批印刷20万册,后续销售分成15%。
而时代出版公司前者是20%,首批印刷也是二十万册。
但后续更夸张,居然达到20%!
要知道,这个稿费薪酬比例,连许多已经成名的著名作家都拿不到。
举个例子,哈珀·李。
她是现在活着的美国女性作家里,名气最大的一个。
她写出来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
该书至今被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
但大出版社们给她开出的报酬,差不多也就马雷和伯特兰如今开出的这个价格。
那家伙何德何能,就算他写的那个开头很不错。
但也只有八万字,也许后面的内容会一团糟呢。
名气更是一点也没有。
在出版界和小说界籍籍无名,也不是什么文化名人。
凭什么享受和哈珀·李一个等级的待遇?
劳尔觉得那两人疯了,他也觉得自己有点疯。
刚才他居然没有果断离开。
而是留在那里,看那两人和那年轻人一起发疯!
好在终于结束了。
一个多小时后。
伯特兰·厄温代表HUP拿到出版权。
报价在剧烈的竞争下,毫不意外的增加许多。
HUP最后的报价是:
首批印刷30万册,预支稿酬40%,后续分成20%。
劳尔默默计算了下HUP的成本。
首先,按照流程,当出版社打算投资一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出版时,会根据作家和相似图书的过往销售记录预测销售量。
假如预支稿酬10%,这本书首批印刷一万册,定价每本20美元。
那作家会获得每本2美元的预支稿费,剩下18美元由出版社和经销商分成。
后续稿酬分成,一般按季或按年结算。
把这套模式套在现在的情况上。
神经病般的40%预支稿酬,神经病般的首批三十万册的印刷量。
假设定价10美元左右一本——这是现在美国大众小说普通版本的常规价格。
换句话说,HUP一本书还没卖出去。
就要先付那个年轻人120万美元。
不过这个是一次性支出,书籍出版后就不用再付。
而且面对普通新人作家时,预支稿酬往往约近于无。
它是出版社们,为了拉拢著名作家弄出来的手段。
也有人称之为签字费。
“厚礼谢特!”
离开贝弗利山庄。
劳尔邀请厄·哈坎松一起喝咖啡。
咖啡厅里坐下后,劳尔的开场白非常直接。
“伯特兰·厄温和马雷·维尔容,他们两个疯了吗?他们以为那是约翰·格里森姆或者迈克尔·康奈利的新小说嘛?”
“还有……”他看了看朋友,“刚才你为什么不离开呢?厄,我差点以为你也要和他们一起发疯。”
厄·哈坎松笑着摇了摇头,“劳尔,相信我,就算马雷·维尔容可能发疯。但伯特兰绝对不会,他是我们业界中最冷静的一个。”
“那刚才……”劳尔皱眉。
“一定有原因,只是我们不清楚。”
劳尔沉默了下。
其实他也这么觉得,所以他刚才也才会选择留下来,和厄一起看伯特兰与马雷“发疯”。
“你猜,什么样的情况,才会让那两人这么做。”
劳尔和朋友探讨。
“我想你应该也能猜到,不外乎那么几种可能。”
厄·哈坎松说:“要么就是他们可能看过全本,觉得有潜力,所以疯狂下血本……”
“这是可能性最低的可能。”劳尔毫不犹豫。
厄笑着点点头,他也这么觉得,“如果不是这个可能,那也许就是另外某种情况,比如……戴夫·史密斯。”
戴夫·史密斯,美国畅销书作家之一。
同时也是国会议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版权登记主任。
在其他国家,图书馆就是图书馆。
但美国的国会图书馆自有美国特色。
它名为图书馆,实际上拥有巨大权力。
比如它的管理机构里面,有一个部门叫版权局。
戴夫·史密斯是现任版权登记主任。
他出版过几本小说,公布出来的数据显示每本的销量都在百万册以上。
非常畅销。
不过大众评价很一般,没多少人看过他的小说。
劳尔当然清楚戴夫·史密斯这个名字,在出版界意味着什么。
厄·哈坎松不说,他也想过这个可能。
否则HUP和时代出版,凭什么给米洛那么疯狂的待遇?
劳尔也就是来之前,没收到上面的提示。
不清楚情况,否则当时他也想下场表示一下。
厄·哈坎松也这么想。
劳尔松了口气。
“喝完这杯咖啡我们就回去吧,向上面报告情况。我想会有人去查清楚,然后再来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厄·哈坎松说。
劳尔点头,非常干脆,“那就走吧。”
“喂,咖啡都还没来得及上呢。”
“下次我请,现在我没心情。”
“法克油!”
……
……
“明天就能签约。”
克雷斯特大道9406号,别墅的客厅。
送走HUP,也即哈佛出版社的伯特兰·厄温后。
温迪回来对米洛说:“你的书什么时候写完?”
“一共预计三十八万字,目前已经完成三十万字。”
米洛笑着道:“签完约,他们应该就能拿到我的小说了。”
“我以为……我以为……”
温迪无意识的做了几个手势。
“你以为我在说着玩?拜托,温迪,我是非常认真的。”
米洛挑了挑眉,“我再次向你表明,我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长长的出了口气后,温迪耸了耸肩:
“我相信,但是……好吧,我还是有点难以置信。不过我想……你这样子,大家都会很高兴。”
总算是想做点事了。
哪怕做的事匪夷所思,有点离谱。
但也是做事。
“每个人都会改变的,帕拉丁去世以后,我就不再是以前的我了。”
说到这里米洛摆摆手,“好了,不说这个。我让你帮我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收购的那事?”
“是的。”
帕拉丁电影在好莱坞存在了三年多。
但这家公司上下不到十个人。
董事长米洛·布莱克本,总经理温迪·阿里斯。
这就占了两个人。
剩下的,除了一位负责清洁的钟点工外。
就是会计、调查员和两个负责跑腿的。
这样的班底,显然无法达成米洛拍电影的野望。
闭关前,米洛让温迪去收购一家电影公司。
不用多大,有着完整的部门以及基本的关系网就可以。
“这不是什么难事,这种公司在好莱坞太多了。”
温迪耸耸肩,“何况迪士尼现在欠我们大人情,我已经搞定这件事。”
“那就好。”
米洛满意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