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求救信号
在传统观念里,忍耐疼痛被视为一种美德,比如家喻户晓的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五虎上将关羽威震天下。一次率军攻城时,他被曹操部下放的毒箭射中右臂。名医华佗专程赶来为其疗伤。关羽说自己要领军打仗,拒绝使用麻沸散来麻醉镇痛。华佗告知疗伤过程会疼痛难忍,关羽笑道:“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到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众人皆掩面失色,而此时的关羽,却是“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说:“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对于关羽的神勇,我们顶礼膜拜。但如果了解了疼痛的科学含义,我们就会明白,普通人强行忍受疼痛并非明智的选择。疼痛实际上是身体在感知到异常以后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哪里出了问题,而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
忽视或者压抑这种信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疼痛:常见又麻烦的事儿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我们生命中常见却又麻烦的事情,也是人类至今未能完全破解的难题。
历经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获得了敏锐的感知力和逃生能力,疼痛已成为保护我们自己的重要信号。遭到电击,或者赤脚走过滚烫的沙子时,疼痛会强烈地提醒我们,大脑甚至来不及收到信息,身体就已急速做出反应,从危险中撤离。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很多时候,疼痛会一直持续,成为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命的棘手问题。
在医院里,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头痛、牙痛、肩颈痛、背痛、腰痛、腿痛、腹痛,还有痛经……似乎全身各处都可以成为痛点。而且,每个人的疼痛体验非常不一样,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还掺杂着情绪、认知、行为等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机体反应。刺痛、酸痛、胀痛、痉挛痛、绞痛、烧灼痛、针扎痛、闷痛、钝痛、压榨痛、牵拉痛、触痛、压痛……疼痛多种多样,人们诉说着不同的疼痛。描述疼痛的用词经常很模糊,又带有情绪色彩:烦人呀、恐怖呀、痛得睡不着觉、痛得死去活来、像生孩子一样痛、如上绞刑架、一分钟也难以忍受、痛得全世界都黑暗了……总之,疼痛是件主观性很强的事,完全取决于个体感受。即便是至亲至爱的人,可能也无法感同身受。
好在现代麻醉学和疼痛医学的进步让普通人能够得到各种治疗,远离可怕的疼痛折磨,无须咬牙苦苦挣扎。毕竟,刮骨疗毒的故事,是为了塑造关公的大英雄形象所做的文学描述。
天生无痛感的马尔西利家族
有些人对于疼痛非常敏感,但也有些特殊的人群天生就没有疼痛的感觉。
莱蒂西亚·马尔西利52岁了,一家人居住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村。她感知疼痛的“门槛”从小就很高,滑雪时骨折了一点儿也不觉得痛,仍然继续滑雪,直到第二天因感觉手指刺痛就医,才发现肩部已经骨折。这个家族里的其他几名成员,莱蒂西亚的母亲、两个儿子、一个姐姐和一个外甥女也是如此,即使身体被灼伤或骨折,最多也只是感受到短暂的刺痛感。
科学家以这个家族的姓氏将这种感觉不到疼痛的症状命名为“马尔西利综合征”。
由于感觉不到疼痛,这些人骨折了也不知道休息和治疗,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情上也可能面临危险。由于感觉不到温度过高带来的疼痛,马尔西利家族的姐姐和母亲身上有多处烫伤。对她们来说,最普通的生活场景都可能是危险的陷阱。
让我们重新认识疼痛
原来,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中,保护着我们的是感知疼痛的能力。疼痛,在使机体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的同时,也对有害刺激做出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反应。
疼痛有很多种类。按照可能产生疼痛的原因划分,最常见的一类是伤害性疼痛,比如,双胞胎哥哥小满在公园里玩耍,因为摔倒磕破了膝盖,大喊“痛痛痛”。这种疼痛是“好”疼痛,它警示孩子马上停止跑跳,给机体休息和愈合伤口的机会。第二类是炎症性疼痛。小满摔破的膝盖几天后有了红、肿、热、痛的表现,这就是机体发生了炎症反应,启动了修复的过程。第三类是功能失调性疼痛,没有外部刺激,也没有神经损伤和炎症。第四种是神经性疼痛,是由神经受损或变得敏感所致,有时源自创伤,有时找不到明确的原因。
还有一种疼痛分类方法。“急性疼痛”是指近期疼痛发生,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而“慢性疼痛”是指连续性或者复发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强度,对健康、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更有甚者,疼痛可能已经构成一种看不见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
急性疼痛的发生有目的性。正是由于机体能够敏锐地感知疼痛,意识到周遭潜伏的危险和威胁,因此它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着我们。如果没有疼痛的感觉,生存都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马尔西利综合征患者天生缺少痛觉,无法及时感知和警觉,受到伤害也不自知,致使身体一再承受风险。
但是,慢性疼痛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呢?
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病
英国著名神经学家Patrick Wall(帕特里克·沃尔)在其著作《痛楚的科学》(Pain:The Science of Suffering)中将癌症导致的疼痛形容为“登峰造极”。可惜,大多数癌症在早期阶段并不会引起疼痛,如果能在早期表现出疼痛,我们还能够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恰恰相反,癌症的疼痛往往到了晚期才会变得明显。遗憾的是,此时这种疼痛的存在已经“毫无意义”。
这听起来令人沮丧。慢性疼痛的存在,除了折磨我们的身体,削弱我们的意志,似乎别无他用。除了忍耐,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对付它?
如今,距离Patrick著作的出版已经过去了20多年,各种奇怪又恼人的慢性疼痛越来越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复杂问题。各大医院不断增设疼痛门诊,针对全身不同部位、不同原因而不断扩展疼痛的业务范围,如头面部疼痛、颈肩腰腿痛、神经痛、各种癌性疼痛、手术放疗后疼痛,还有妇科领域的盆腔疼痛等,足见我们对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有多么迫切。
幸运的是,疼痛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疼痛的认识,尤其是对慢性疼痛的研究有了更多的进展。人们认识到,慢性疼痛的形成和发生没有目的性,而是机体系统出现了问题。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知,侵犯了躯体和内脏,触发了疼痛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并掺杂着情绪、认知、行为等因素,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机体反应,所以,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病。
你不必忍受疼痛
再回到女性分娩与疼痛的话题。
造物主只把生孩子这种人间历练给了女性。尽管启动分娩的机制至今没有被阐明,但有规律的子宫收缩、逐渐加剧的腹痛乃是临产的准确信号,告知孕妇和家人,分娩已经启动,抓紧做好各项准备。自古以来,无论是生自豪门士族,还是平民之家,女性对于分娩必然经历漫长的疼痛过程的认知已经刻到DNA里,皆认为忍受疼痛乃天经地义。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使我们拥有了各种助产、剖宫产和无痛分娩技术,帮助女性减轻分娩的负担和风险,甚至平稳度过近乎无痛的分娩过程,但是女性自古对于分娩疼痛咬牙隐忍的做法,连带反映到对待其他类型的疼痛上,如痛经、盆腔痛,几乎无一例外。
分娩痛尽管强度高,但终究产程是有限的时段,漫漫疼痛有尽时。而严重的痛经、盆腔痛,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背后可能隐匿着非常复杂的疾病,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书在后续章节将重点介绍年轻女性中最常见的痛经,以及痛经背后隐匿的一种神秘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Patrick Wall描述的癌症晚期才发作的慢性疼痛“全然无用”的角色恰恰相反,这是“好”疼痛,正是疾病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每月提醒我们关爱自己的身体。把它当作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也好,视为上天发给我们的e-mail(电子邮件)也罢,总之,仔细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并认真地对待它,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女性,你不需要忍受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