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前言 Introduction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的著名言论,以及富有内涵的警示话语。这些言论形式简练而含义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生活、对世界的提炼和总结,例如“谦受益,满招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许多名言警句流传千古,乃金玉良言,掷地有声;像智慧火种给人启迪,像灯塔指引方向,像启明星在暗夜里闪亮。可以说,名言警句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湛表述,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名言警句英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能助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之精妙。
本书为国粹经典“百人百译”丛书第一册,从“百人百译”国际翻译平台精选230条名言警句的多版优秀译文,以飨读者。与其他名言警句英译词典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考量名言警句的经典与流行。230条名言警句由“百人百译”团队15名译者从“百人百译”国际翻译平台502条精心选择的名言警句中投票选出,内容上力求广泛,贯通古今,上至先秦时期,下至近现代时期;既涵盖经典文化,如诸子百家、史书典籍、唐诗宋词,又包括通俗流行文化,如小说、戏剧、散文、小品文、对联、家训等。
二是考量译文的多样性,即一题多译。名言警句虽然有迹可寻,却独立成句。在理解和使用时,既要考虑其出处,充分理解其原始含义,也要考虑随着名言警句的频繁使用,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含义。因此,本书每一条名言警句列有若干优秀译文,几条到十几条不等,而不是仅仅提供一条译文。这些不同的译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风格和个性,提供对原文的多角度诠释,为有不同应用目的的读者提供多种选择。
三是考量译文的读者接受度。入选优秀译文经外方评委和中方评委投票选出,充分体现翻译研究中对读者接受度的考虑。读者接受度是指翻译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构词造句方式和表达习惯,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程度。随着翻译研究的重点从文本导向转向了读者导向,读者接受度也成为衡量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本书入选译文获得中外评委不同程度的青睐,从而为译文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每条译题后均附有投票评委人数,保留入选译文投票信息,从而提供直观的读者接受度。译文按照得票多少排序,一颗星表示外方评委一票,一个点表示中方评委一票。票数相同情况下,有星有点的译文在先,主要是考虑这样的译文既有信度又有流畅度;其次是只有星的译文,最后是只有点的译文,因为名言警句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对外传播,外方读者是译文的主要受众。
四是考量翻译策略的多样性。本书所选名言警句一般短小精悍,承载丰富的中国特色文化。在精选译文时,既考虑异化策略,通过直译法保留原文中传统中国的经典意象;又考虑归化策略,通过意译法直接陈述名言警句所蕴含的哲理;还考虑通过转译法,选择使用目标文化中的经典意象来取代原文的中国意象;也考虑直译和意译结合的方法,在保留中国意象的同时,还阐释其哲理。这些体现不同翻译策略的不同译文,结合其读者接受度,既可以为读者展示不同译文之精妙,也可以成为读者研究翻译策略的极佳语料。
本书名言警句按年代划分,共五篇。第一篇为先秦时期,精选诸子百家和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体现孔孟老庄等先贤思想。第二篇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名言警句多出自史书典籍,如《礼记》《史记》《战国策》《后汉书》等。第三篇为唐宋时期,名言警句多出自唐诗宋词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韩愈等名家作品。第四篇为元明清时期,名言警句多出自小说戏剧,如《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张孔目智勘魔合罗》等,以及《增广贤文》《菜根谭》《小窗幽记》《格言联璧》等小品文集。第五篇为近现代时期,精选蔡元培、鲁迅、胡适、华罗庚等近现代名人的经典名言。本书最后还提供了作者/著作索引和句子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由马建军和叶如钢担任主编,负责整体设计和样章编写;冯雷和张晓阳负责方案和样章的审核。编撰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叶如钢负责第一篇的编辑工作,杨秀波负责第二篇的编辑工作,王成杰负责第三篇的编辑工作,王毅负责第四篇的编辑工作,马建军负责第五篇的编辑工作。此外,伍敏毓和曹小菁参与编辑第一篇,马建军参与编辑第二篇和第三篇,刘群参与编辑第三篇,袁浩龙参与编辑第一篇和第三篇,李开林和李治参与编辑第四篇,李开林和袁浩龙参与名言警句作者和出处的审校工作,董秀静、伍敏毓、袁浩龙、丁后银和杨中仁参与其他校对工作。借此书稿付梓出版之际,谨向各位编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尽管本书编写力求精确、完备和实用,但是受编者水平所限,难免挂一漏万;书中翻译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以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以翻译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这项任务艰巨、充满挑战,我们将继续踏实前行。
马建军 叶如钢
2023年5月18日
于大连、圣巴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