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之路
我从事医学工作已经40余年了。自1978年考入辽宁中医学院,开始了5年的医学学习,我在学校每天刻苦努力,基本上三点一线,食堂、图书馆、寝室,最终以全年级前3名的成绩毕业。
我毕业后被分到丹东中医院工作,在急诊、心血管科病房工作。在那个年代,患者很多,每天工作到很晚,4天一个夜班,下班也回不了家,还要写病历、下医嘱等。
1986年,我再次考入辽宁中医学院,攻读伤寒硕士,《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
1988年,我到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在消化科门诊出诊。
1989年我取得了硕士学位。
1990年,我被调到急诊科工作,每天写材料,看病历,我被任命为急诊科副主任。当时,谭毅是老主任,主要由我来处理日常事务。
1994年,我到心血管科病房工作,担任主治医师,负责查两个住院医师的病房,每天学习,查材料,治患者,抢救患者无数。
1996年,根据医院的需要,我调到心血管监控中心工作,当了主任,工作比较轻松,每天负责全院的心电监控工作,必要时会诊出治疗心血管病的方案。
1997年,我又回到心血管科病房工作,1998年开始在心血管科出门诊,每天比较忙,我很努力,完全靠自己学习,总结,拜师,请教等,门诊患者越来越多。在心血管科门诊,我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决定考博士。
2001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内科学博士。读博士期间,我不断学习,真正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把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也会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寻求书本去解决。
2004年,我取得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回到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每天辛苦为患者服务,不断总结经验,升华中医理论,发表了许多文章,写了几本专著,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开始带博士生了。
2006年,我被调到医院科研处工作,任处长。我开始一边科研,一边临床,每周必须保证出诊两个半天,医院的科研工作也紧抓不放,经过6年的全方位努力,我个人在科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2012年,由于年龄的原因,我开始到门诊工作,每周5天全天门诊,每天患者都很多,基本上平均每天诊疗患者50人次以上,周一、周二、周三患者相对比较多。我被聘为心肺康复科的顾问,每周还去病房查房,提出诊疗意见等。
2019年,我要求到专家门诊工作,每周出三个半天的门诊,其余的时间学习,讲课、评审等工作也有不少。每半个月我都会和学生交流学习,学生们每个人准备题目做小讲座,大家分析总结。我带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学生们都很努力,不断地写论文,有科研型的,有做实验的,我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省级课题五项及两个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还有国家专项及横向课题等,学生们都基本完成了任务,并且做得很好。
我们团队取得了优异成绩,也获得了多项奖励,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一个人的学术思想是多年临床和学习得出来的,诊疗疾病、给出治疗方案是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的,在近几年带学生期间,我萌生了把自己一生在行医实践中领悟出来的理性感悟总结出来并呈现给世人的想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60多岁了。弥漫全世界的疫情,中国的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医的声望徒然升起,全世界都在重视中国的中医发展,我愿把我的热忱无私地奉献出来,尽一点微薄之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 艳
2023年2月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