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余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核心价值

翻开胡庆余堂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其能成为迄今全国重点中成药企业,得益于深邃的经营谋略和严谨的内部管理。在企业发展史上,胡庆余堂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华。企业经久不衰的缘由在于传承了耕心、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职业经理人制度、阳俸和阴俸制度、破产隔离制度、顾客乃养命之源等企业宗旨。

胡雪岩在其经营中,既精于策划,审时度势,更能理俗相通,亦贾亦儒,充分显现了儒商所具备的品质——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以儒家的气度和道德准则,赢得了民众对胡庆余堂品牌的良好口碑,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为深入人心,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

一、耕心

胡雪岩经商讲究“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他为人仁义,懂取舍。胡雪岩经商之道成为一种营销理念,浸渍在胡庆余堂品牌中,已形成了完备的人文体系。胡雪岩在其账房大堂上,悬挂着“耕心草堂”匾额。“草堂”是住所、书斋的一种平民化称谓。“耕心”是思想劳作、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耕“心”是为了种“德”,能够磨炼一个商人在成功或失败时的精神境界。

图1-11 耕心草堂匾/胡庆余堂供图

二、是乃仁术

胡庆余堂营业大厅门楣上保留着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诚于心,信于人,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济人。范仲淹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士大夫的人生境界。“医者父母心”,这是民众对医师的认知。这四个字,最能诠释胡雪岩开药号的宗旨,更反映了他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将善举仁义和中医药文化精髓传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图1-12 是乃仁术砖雕/胡庆余堂供图

三、真不二价和戒欺

胡庆余堂挂有两块牌子,朝外挂“真不二价”,是学古人韩康,所卖的药做到货真、质好、价实,童叟无欺。

图1-13 真不二价匾/胡庆余堂供图

朝内挂“戒欺”匾额,胡雪岩立于清光绪四年(1878),他亲笔店训:“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这些训戒镶嵌在内侧高3米、宽0.9米的匾额中,寄托了胡庆余堂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能使庆余人鉴心明意,该匾至今仍挂在国药号大厅。

“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宗旨,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在经营上,“戒欺”体现的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品,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胡庆余堂内挂着一副对联,“修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是对“戒欺”的最好诠释。“戒欺”文化成就了“江南药王”,更超越了中医药范畴,成为中国打造“诚信”企业的历史先声。

图1-14 戒欺匾/胡庆余堂供图

“戒欺”意指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丝毫不得掺假,这方面的事例,在胡庆余堂经营中比比皆是。

胡氏秘制“辟瘟丹”,是胡庆余堂的招牌药,具有除秽气、解头晕胸闷、止腹泻腹痛的疗效,由74味药材组成,味味都要选用道地上等原料,其中有一味叫石龙子的药,俗称“四脚蛇”,那是一种随处可觅的爬行速度很快的小动物,以杭州灵隐、天竺一带的“铜石龙子”为最佳。它外形为金背白肚,背上纵横一条黄线。为了采集“铜石龙子”,每年入夏,胡庆余堂的药工,携师带徒,一起赴灵隐、天竺捕捉。灵隐寺僧人熟知这一惯例,只要听说胡庆余堂来抓石龙子了,沏茶引路,上山捕捉。灵隐的“铜石龙子”药性要比普通山区的石龙子要好。

某天,一位老人前来为中新科举人的儿子赐求治癫狂病的良药,胡雪岩讨教老中医,说是要用“龙虎丹”,胡雪岩接过方子一看,组方里含有一味剧毒药砒霜,炮制时必须把砒霜用布包起来,放在豆腐里煮,使豆腐慢慢变灰黑色,将毒汁吸附在豆腐上,减少砒霜毒性,然后服用。

古时的药店内常挂一副对联:“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指卖药人要自律,要赚良心钱。一帖中药炮制,常达十几道工序,每个环节稍加疏忽,都会影响药效。生药材中含有有害成分,须经过规范炮制方可入药。这里的“修”,是指药材的整理加工。“合”则是配方制作,它涉及药材的种类、产地、质量、数量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丸、散、膏、丹的修合过程,大多沿袭古代“单方秘制”的传统惯例,不容外人窥探。如店家存心不良,以次充好或以少赚多,很容易得手,于是便有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为了使自己的诚信能让顾客感知,胡庆余堂在每次“修合”贵重成药前,药店门口及周围一带会张贴告示,告白天下,胡庆余堂将制作×××药了,届时,恭迎民众入内察看。

杭城民众流传着胡庆余堂“抬鹿游街”的故事。清末民初,胡庆余堂曾在南山路(涌金门旁)自辟养鹿场,饲养东北梅花鹿,当制作“大补全鹿丸”时,请伙计们穿着标有“胡庆余堂”的号衣、抬着活鹿,扛着“本堂谨择×月×日黄道良辰,虔诚修合大补全鹿丸,胡庆余堂雪记主人启”的公告牌,敲锣打鼓游街,回店后当众宰杀,以示本堂货真价实。

胡雪岩深谙经营门道,他重视对员工的教诲。“戒欺”针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讲的是德行,炼的是心智。胡雪岩深谙“顾客是养命之源”的真理。他告诫店员礼貌待人,和颜悦色;顾客进门,必须站在柜台前迎候,不能让顾客在柜台外叫喊;百问不厌,耐心回答;顾客购买单味药材,应主动介绍药的性能、服法和注意事项;收银找银交代清楚,遇脾气生硬的顾客须有耐心,切忌争吵;如遇药品变味、破碎或虫蛀等,主动丢入大香炉焚毁,另外重配质优的药品,让顾客满意而归;贵重药品人参、冬虫夏草等必须石灰镪过才能出售,绝不容许短少分量;夏令花露当年卖不完,过了夏季全部倒掉,来年重新配制。因此,“戒欺”是胡雪岩留世的最有价值的品牌遗产,也是“江南药王”饮誉148年的立业之本。

胡庆余堂董事长冯根生将“戒欺”作为他的人生“圣经”。他认为“戒欺”是一种道德,一种诚信,做人如此,做企业亦如此,冯根生将其贯穿在企业全产业链中。“修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这副对联一直是冯根生心中的一杆秤。2007年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台风罗莎肆虐杭州,城西部分地区被大水淹没,青春宝集团所在地成了重灾区。一大批原料药材被洪水浸泡。冯根生立即指示,必须将这些被浸泡过的药材销毁,绝不能使用受污染的药材。9日,在驻厂监管员监视下,好几吨药材被毁,确保了青春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信誉度。多年来,有数十家厂商与青春宝集团商议,希望委托加工集团的产品,而青春宝集团始终信守不委托加工的原则,坚持自己生产。

148年来,胡庆余堂始终恪守“戒欺”宗旨,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四、采办务真和修制务精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是胡庆余堂的宗旨之一。“采办务真”的“真”,指药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从药材原生地采办质地上乘料。大黄是一味常用药,取其根状茎入药,药工剥去大黄表皮;苦杏仁尖有毒,药工在除尖后,才能入药;麦冬心性寒,必先去心;麻黄要去节、莲子要去心、肉桂剥去皮、五倍子去掉毛等,这些修制流程必须准确无误,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色、香、味和疗效,这是“修”的精华所在。而在“制”方面,则要精益求精。以治疔疮的良药“立马回疔丹”为例,其中有一味原料叫“金顶砒”,按葛洪的炼丹法,用青铜、砒霜提炼,取其上面的结晶体而入药。工艺复杂,操作精细,而且秘而不宣,决不外传。“修制务精”的“精”意指药工要敬业、制药要精工。

胡庆余堂出现人参现象。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杭州、湖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等地客商,江西、福建、江苏、安徽等省客商,东南亚一些国家客商,对胡庆余堂国药号很熟悉,能叫出营业员姓名。他们大部分懂人参,能对人参的品相进行内行一样的比较,存在着一个坚固的人参消费群体,他们每年必定要到胡庆余堂购买人参。这一现象就是“胡庆余堂人参现象”。

胡庆余堂人参分量足、品质好,远近闻名。胡庆余堂以诚信经营闻名于世。创始人胡雪岩凭借雄厚的财力收购上等药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优质优价,从而吸引全国各地的道地药材商人争相与胡庆余堂做生意。当今,东北的人参商人依然以与胡庆余堂做生意为荣,采办到上等的野山人参先给胡庆余堂,并能以此当招牌,招徕其他生意。清末民初,胡庆余堂周边有10多家参茸店,有的在店里挂一面大镜子,大镜子正好能将“胡庆余堂”四个字反射到他自己的小店里,以此招揽生意,用各种方法与胡庆余堂“分羹”。

图1-15 胡庆余堂董事长冯根生(左二)鉴定人参/胡庆余堂供图

自胡庆余堂创立以降,人参采办的第一道关,先看人。这个供应商到底讲不讲诚信,讲诚信的,就跟他做生意。无论多少年的交情,一旦供应的人参弄虚作假,他就永远进不了胡庆余堂大门。诚信的企业只与诚信的供应商交易,只有诚信的供应商供应的人参,质量才可靠。按照店规,拿着少量人参来的陌生人,一律不见。

第二道关,老药工把好进门关。胡庆余堂国药号有一批行业内最权威的中药鉴定专家,还有国家级参茸鉴定专家。至今,胡庆余堂验货非常严,有些供货商有意见,埋怨太严,但这是堂规。

第三道关,政府药检部门检验人参。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政策规定,药店出售的人参要经过政府药检部门检验。后来,虽然人参检验已经放开了,但为了让顾客更放心,胡庆余堂坚持请第三方——政府药检部门检验人参。对胡庆余堂送检的人参,要求极严。

过了这三关,人参才能摆到柜台上。2006年人参节膏方节时,胡庆余堂关门学徒冯根生指着胡庆余堂现在的人参柜台说,他14岁进胡庆余堂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卖人参的,卖了那么多年,没有移过售卖人参的柜台位置。

自胡庆余堂并入正大青春宝集团后,这种制药的境界,一直由青春宝人传承。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下午,安徽某药材公司一辆满载中药材的卡车驶入胡庆余堂制药厂的原药仓库。这车装了1500公斤五灵脂和其他药材,送货人催仓库负责人许兴垣签字收货,同时将一叠“大团结”塞进他的抽屉。许兴垣严肃地说:“我们从来不搞这一套,钱必须拿回去。”那送货人说了声“小意思”后转身就走。许兴垣带着五灵脂样品请本厂和省里有关部门检验。化验证明,这些所谓的五灵脂是一种飞鼠屎,不能药用。许兴垣拒收假货,使厂里避免了2万多元的经济损失。他还将送货人拒不收回的1000元人民币上缴厂部,这家公司被胡庆余堂列入“黑名单”。

1990年7月底,二车间工人赶制价格昂贵的急救药安宫牛黄丸。当首批2000颗包装完毕时,发现多出了一颗丸药。工人们重新打开一箱箱完整的包装,一盒盒检查,一颗颗称量,终于找出了那颗“空心汤团”,却辛苦了一上午。

胡庆余堂至今流传着许多精心制药的逸闻。叶本珊是在胡庆余堂工作了40多年的嫡传弟子,对药材的产地、路脚了如指掌,一见便能识别。1988年,他退休了,厂领导亲顾“茅庐”请他重新“出山”,叶本珊不为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所动,便回厂继续工作。老药工、副主任药师沈光怿被全厂昵称“光怿师傅”,他既懂医又懂药。1991年,他主持改良辟瘟丹工艺,当年就创产值207万元,获利53万元,光怿师傅还收了多名科技人员为徒,传承技艺。张永浩是公司留用老药工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张永浩既能炼丹,又能泛丸药,是胡庆余堂泛小丸药的前辈,他双手可同时握10颗像苋菜子般大小的六神丸,一把刀可切出薄如蝉翼的药片,令同行目瞪口呆、赞不绝口。叶悦庭曾坐镇药品检测部门,任何危害于药品质量的蛛丝马迹都过不了他的关,上述2000多颗安宫牛黄丸经包装后多出一颗丸药的事,就是他一眼发现的。叶悦庭在质检时,带上老花镜,还要带着放大镜。同事们就编出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五只‘眼’来捉我。”

在进货中,我们绝不以价格衡量,在中药饮片采购时一直实行招标盲选,这是胡庆余堂延续了148年的采办制度。对参加招标的企业,我们先派质检人员到工厂实地查看。招标时,把企业名称全部隐掉,由质量管理小组成员集体打分,评出质量最好的药材,再交采购部洽谈进货,并将样品分成3份,分别留存采购部、质管部和仓库,使这3份样品起到比对作用。供应商为了中标,先把好的饮片挑来做样品,如我方质检发现第一次进货与样品不符,就严重警告,该退的就退。第二次送过来的货,还是与原样品不符,直接将送货单位剔出招标体系,列入黑名单。这样查验完后,每个季度还要对中标单位的供应情况、送来的饮片与样品的符合度,进行汇总,如果偏差率较大,坚决剔除。

胡庆余堂开创之初,去产地直接采购各种道地药材。如去山东濮县采购驴皮、金银花,去淮河流域采购淮山药、生地黄、黄芪,去川贵采购当归、党参,去关外采购人参、鹿茸等。当今,虽然物业配送、供应商的服务相当快捷,但对那些高档、贵重的参茸类滋补品,厂方一直坚持亲赴产地采购。

2008年,随着燕窝销售额猛增,胡庆余堂国药号通过多种渠道赴东南亚各国进行燕窝质量考察,发现“血燕”问题最为严重。2011年8月,胡庆余堂国药号主动停售“血燕”,仅留下少数几个符合质检要求的白燕。“血燕”事发后,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抽检了各商家销售的白燕,胡庆余堂国药号销售的白燕,品质名列第一,这一事件,轰动海内外。

对药品价格、计量,国家做出了严格规定,要求明码实价,标价内容真实,货签对位,标示醒目,合规计量。胡庆余堂的明码标价与别的药店有区别。以冬虫夏草为例,胡庆余堂国药号任何一档冬虫夏草的规格,都详细标出,比如5000条、3300条、2500条、2000条、1600条、1400条一公斤的冬虫夏草,都标清楚。但在别的药店,冬虫夏草就标“特一等”“王中王”“一级”,存在着欺诈消费者的可能。

1994年开始,胡庆余堂就经营国药号连锁店,第一家连锁店为浣纱分号,统一装修、进货、标价,唯独经营者“外包”,虽然有质量监控员巡视,但总有机可钻,“外包”的承包人就利用胡庆余堂的包装偷偷地换上以次充好的人参出售,来赚取高额利润。后被发现,提前解除合同,停止一切联营。事后,胡庆余堂一直坚守不做“加盟”、只做“直营”。当今,在全国的胡庆余堂国药号30多家分号、150多家庆余堂专柜,都是胡庆余堂直营。

中成药制作十分注重炮制,而炮制技能恰是中药的精华所在。坊间早有“炮制不严而药性不准”之说。炮制分为:修制(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润、漂、水飞)、火制(炙、烫、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炖)等,胡庆余堂历来讲究遵古炮制,凡学徒进门头3年,必先过“炮制”这一关。如麻黄要去节、莲子要去心、肉桂要刮皮、五倍子要去毛等,已列为制作规矩。

胡庆余堂初创期间,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验方、秘方,研制成胡庆余堂特有的中成药。为了使口传的技能得以保护和传承,当时的员工用毛笔将这些“中药处方和工艺”手写成文,尊为“堂簿”。1960年,由胡庆余堂起草将中成药的传统处方和炮制工艺汇编成册,以浙江省卫生厅的名义出版,作为全省中药行业的制药规范。

图1-16 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立《胡庆余堂细料配方集》《凡方汇集》(堂簿)/胡庆余堂供图

吊蜡壳、泛丸药、切药材等中药制剂的传统技能,经过一代代技艺精湛的药工之手,在胡庆余堂的特定空间中,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

根据2022年4月7日,徐敏月采访73岁高龄的胡庆余堂手工泛丸传承人丁光明的记录:1966年,年仅17岁的丁光明进入胡庆余堂做学徒。迈出做药第一步,正是因为他做人踏实。做药如做人,他刚开始就是打杂,一干两年多。制药师傅们做药,他只能看,却不能上手。于是他晚上偷偷练习,两年后,终于能跟着师傅上手了。丁光明做人诚恳、踏实、专注,才有机会跟着师傅操作。5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制药理念。“采办务真”说的是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材实料,选择道地药材。丁光明介绍,每一种药材都有不同的产地,不一样的产地药性就不一样。浙江道地药材很多,但其中“浙八味”就因质量好备受推崇。要做出好药,选好药材很关键。有了好药材,还要有好的制药工艺。丁光明曾跟随王利川、张永浩、沈光释三位师傅学习细料、大料、大颗丸和微丸的制作。这十年,他学的不仅是做药,还有做人。丁光明说:“记得刚开始学习制药不久,师傅让我熬制作为黏合剂的阿胶。熬胶需要不停搅拌,火候掌握很重要。那一次熬胶就过了火候,有点糊味。虽然东西不是很多,却还是难免被师傅骂了一顿。最后,那锅胶也只好倒掉了。这件小事对我教训很大。”经过长达十年的磨炼,他才掌握了三位师傅的业务专长,真正出师了。丁光明说:“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坚持不好的不要,不对的不要,要以精益求精来要求自己。如果真的出现差错,情愿浪费,也不能糊弄人。”他说:“六神丸难做,一公斤药有40万颗,每30颗药装一瓶。”他还提到另外一种较大的丸药,每公斤只做333颗。他总结道:“做药,不论大小丸,颗颗都要是良心药。”做诚心药的前提是把好药材源头质量关。以膏方中最常见的饴糖为例,他说:“饴糖都是杂粮做的,有玉米糖、高粱糖等。最基础的饴糖,对膏方的药效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碰到影响药效的不好的饴糖,必须退掉。”每次,他在制作药丸之前,都会亲自查看药材,并监督炮制过程。他说:“自己看到药材好,做药更放心。”

丁光明泛丸,从不缩短工时,也从不以次充好,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总是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行。来自上海的制药师问丁光明,为什么制作的牛黄清心丸会开裂?在详细询问了制作过程后,丁光明把秘诀告诉了对方:不管多晚,需要当天做好,制作中不能隔夜。他说:“手工泛丸都需要很长的制作时间,这期间不仅要一直站着,还要不停地依靠臂力来回旋转药匾。制作水泛丸,需要不断加水湿润、撒粉、滚圆。如果隔夜,里面的和外面的干燥程度不一样,容易开裂。这样的药肯定不合格。”他说:“顾客的健康第一位。我把技艺传授给大家,就有更多的制药师能把药丸做得更好,就会有更多消费者获益。技艺不应该分杭州的制药厂,还是上海的制药厂。让更多制药师在形剂与药粉泛制过程中掌握适度,做出更多好药丸,才是真正为顾客着想,为病人服务。”

丁光明教徒弟,首先要求做人。他说:“如果做人有偏差,我是不会同意收徒的。做好了人再学技术,他的发展才不会差。我们做药,顾客看不到,但我们要对得起买家,要凭良心做好它。不管是做上千次还是上万次,每一次都要认真对待。”周新彪已经跟丁光明学了三年的手工泛丸。他说:“师傅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就算没有人监管,也不能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我们制作药丸时,别人看不到,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踏踏实实做好。这事关系到人命,容不得半点差错。”这是丁光明对己对徒的要求。周新彪记得,有一次,他们接受了一个顾客的委托,需要手工制作一批浓缩丸。他在提取浓缩液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好火候,让锅底略微有点焦了。丁光明看到后,让他立刻把这锅浓缩液倒掉,然后自掏腰包,重新根据顾客的方子配了一份药。周新彪说:“我们平时制作会有不合格的药丸,如大小不达标、不匀整。但是,丁师傅做的药丸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他的泛丸技艺太精湛了。我们不合格的药丸,他会要求我们重做。”丁光明不仅把手工泛丸技艺传给徒弟们,也把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诚信精神传承给徒弟们。

胡庆余堂传承了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企业至今仍有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制作的老药工,这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正是胡庆余堂长期坚守采办务真和修制务精的宗旨,使企业经久不衰,金字招牌更加耀眼。

五、阳俸和阴俸制度

胡雪岩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功劳股”,并设立“阳俸”和“阴俸”制度,阳俸制是指给对企业有过贡献,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常发薪直至身亡,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员工病退及退休养老制度。阴俸是这些职工死后,还可以让其家属按照其工龄长短来领取生活补助费。如有十年工龄,可以发阴俸五年,每年按本人薪俸的百分之五十发给。工龄越长,发放的阴俸就越多,类似于现代的企业抚恤金制度。现今,胡庆余堂博物馆内依然陈列着保留下来的清光绪十年(1884)《本堂阴俸定章》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庆余堂红股合同》,如下图所示。这一制度的执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离开企业,一直到老。由于实行了这种阴俸和阳俸制度,胡庆余堂的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鞠躬尽瘁企业事业,凝聚了大量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手工技艺的老药工,使悬壶济世、福泽黎民的使命得以绵延148年。

图1-17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胡庆余堂红股合同/胡庆余堂供图

六、破产隔离制度

正如王伯英、王增武《胡雪岩的家族财富管理案例》一文所述,胡雪岩通过所有权转移实现破产隔离,以“招牌股”延续胡庆余堂品牌。1883年,时任刑部尚书的文煜在阜康钱庄存款达50万~60万两,是胡雪岩的最大债权人。1884年,胡雪岩将胡庆余堂抵押给文煜,仅留红股10份。文煜接办后,除提取现金及利润外,经营方针等照旧,胡庆余堂照常经营。1899年,文、胡两家又订了一份契约,商定从胡庆余堂红股180股内,提出8股分润胡雪岩以往创业酬薪,再加胡雪岩原有的红股共计18股,定为“雪记招牌股”。胡庆余堂抵给文煜实际上是“债转股”的过程,两者由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股权关系,文煜保留了胡氏的“雪记招牌股”,以“无形资产”抵股不但为谈判顺利增加了筹码,更为胡庆余堂品牌的延续作了铺垫。将胡庆余堂“债转股”给文煜正是胡雪岩的高明之处,通过所有权的转移规避了破产的债务清偿,此种做法本质上与现代家族信托通过所有权转移实现破产隔离的做法如出一辙。148年来,胡庆余堂的所有权和资本结构几经变更,但其“招牌”和企业宗旨赓续百年。

七、顾客乃养命之源

在胡庆余堂长廊右壁悬挂38块丸药牌子,标明主治功能,使顾客对各药的用途一目了然。胡雪岩坚持“顾客是养生之父母”的原则,顾客不满意的药品,一律投入香炉付之一炬,重新再配,使顾客深感胡庆余堂药品质量可靠。

每年初一、十五日,远近香客赶庙烧香,纷纷涌入杭州城,胡庆余堂便将药品降价出售。暑热天流行病多发,胡庆余堂便免费供应清凉解毒的中草药汤和各种痧药。遇急诊病人,即使隆冬寒夜也接待不误。半夜三更常有病人敲门求药,值夜班的药工见是气管炎、哮喘病的,便现熬鲜竹沥,劈开新鲜的淡竹,在炭炉上文火烘烤,待竹沥慢慢渗出,再用草纸滤过,当场让病人喝下。熬一剂竹沥一般要两个小时,药工们急人所难,在所不辞。药店营业时,营业员需站立服务,面向顾客,双手按柜,态度和蔼,笑面相迎,语气亲切,百问百答,视顾客为“衣食父母”,服务周到,规矩繁多。

一位远道而来的香客在胡庆余堂买了一盒“胡氏辟瘟丹”,看后微露不满神色。胡雪岩当即趋前查看,表示此药确有欠缺之处,再三致歉后,让店员另换新药。刚巧这天此药已售完,胡雪岩考虑香客远道而来,便留他住下,并保证3天内把新药赶制出来。第三天,他履行了诺言,亲自把新配置的“胡氏辟瘟丹”送到香客手中。此后,该香客逢人便讲胡庆余堂服务周到、胡雪岩待客厚道。

胡雪岩集几十年经商经验,建立的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行之有效的经营措施,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已逾越了中医药领域,成为人们交往的行为准则。148年过去了,胡雪岩开创的经营之道、经营技巧以及胡庆余堂百余年沉淀的深遂中药文化,已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五千年中药文化精粹的内涵,这就是胡庆余堂的企业价值观、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