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良方:半夏泻心汤及六个加减变化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床上看病、选方、用方,确实难得很。今天分享一下我在临床上用半夏泻心汤治胃病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首先说说半夏泻心汤的使用指征:①胃脘胀满;②泛酸;③大便黏腻不爽;④舌苔黄腻。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胃热脾寒,胃热则消谷善饥,脾寒则运化不力,故患者常常出现想吃不敢吃,吃下去脘腹撑胀难受的症状。
其病因:一是部分患者饮食不节,即饮食不节制、无规律,或暴饮暴食、伤及脾胃;二是部分患者情志郁结,肝气不舒,横犯脾土。
我临床用半夏泻心汤治胃病的基本处方:半夏15g,黄连5g,黄芩10g,干姜8g,党参15g,甘草15g,大枣6枚。
同时根据具体证候常用六个加减法,简单、实用、高效。
①伴有食积,肚子胀得厉害,放屁多,打“伤食嗝”,加山楂15g,鸡内金15g,蒲公英20g。山楂、鸡内金健胃助消化,蒲公英清胃热(食积易化热)。有人可能会说,有泛酸,还敢用酸味的山楂?我觉得泛酸恰恰是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食积化热的表现,用山楂助消化,让胃动起来,则可减少泛酸。要注意的是,山楂、鸡内金有活血作用,如伴有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或妇女月经过多,则此二味药不能用。蒲公英为清胃热之良药,其味甘甜,性平和,还有养胃之用,确实是治胃良药,我治胃病基本上方方都用。
②兼见口苦,肝火旺,常加一味柴胡,有小柴胡汤意。
③如大便不利明显,或大便略干,减干姜为5g,加大黄3~10g,一般和其他药同煎,目的是通便助消化,而非攻下。干姜不可去掉,去掉则失去了反佐作用,易伤脾阳,不利于肠道蠕动。有人因凉药过多,会引起胃疼。
④如伴有两胁攻撑不适或胀疼,则合四逆散。因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用枳实比枳壳好。
⑤如伴有胸骨后闷热感或饭后食管区烧灼感,加瓜蒌,有小陷胸汤意;如兼见大便不利,瓜蒌兼有通便作用,量可以大一点,用20~30g也无妨。
⑥如伴胃脘隐疼,喜按,合用小建中汤。我一般桂枝用15g左右,白芍用30g左右,量大点小点都可以,但桂枝与白芍之比为1∶2,不能变。
以上就是我用半夏泻心汤治胃病的一点经验,不难,只要运用准确,临床对付八九成胃病没问题。